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75-2276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总结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治愈32例,好转3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8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保守治疗成功15例,手术治疗53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1周内再次梗阻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切忌肠绞窄后才被动手术.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4~1996年共收治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病人83例,根据久Assalia文献报告,具有高渗和良好水溶性的泛影葡胺有助于术后肠粘连或肠麻痹引起不全性肠梗阻的缓解,为评价其对粘连性不全小肠梗阻治疗作用,本文对83例粘连性不全小肠梗阻进行研究观察。 1 临床资料 本组83例,男57例,女26例,年龄5~78岁,平均38.5岁。其中腹部外伤(包括闭合性和开放性)8例,腹部手术后59例,胃溃疡穿孔保守治疗15例,不明原因1例(因口肠泛影葡胺无效,开腹治疗发现为肠粘连)。全组病人均经X线证实有气液平面,临床上有痛、呕、胀、闭,但症状不持续加重,常延续5~10天,有时有排气排便。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依据:(1)有腹部外伤史;(2)肠梗阻症状不持续性加重;(3)X线提示有气液平面;(4)偶有间断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0年3月~1990年4月用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70岁,平均42.5岁;病史最长者15年;26例有腹部手术史,占76.5%,其中6例因粘连性肠梗阻曾行1~3次粘连松解术,3例附加肠切除术。本次均有典型的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及体征,腹部拍片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1.2 手术方法:本组计用肠壁间断缝合法7例,Noble改良式21例,肠系膜穿线法5例,肠系膜穿管法1例。排列范围,除小肠首末端各留5cm游离外,全部排列。各肠袢长度视患者腹腔横径而定,一般成人第一袢长10cm~12cm,以后每袢递增2cm~3cm,中间袢肠长20cm~22cm,之后再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患者梗阻情况,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319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81例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愈312例;共死亡7例(包括4例放弃治疗),病死率为2.1%.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早期诊断困难,有效的内科治疗和抓住手术时机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屠义梅  张乃臣 《河北医药》2013,(19):2972-2973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大多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可缓解,但仍有10%~25%的单纯性肠梗阻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一旦出现肠坏死,病死率可达4.5%~30%[1]。手术治疗应选择在发生绞窄性肠梗阻之前,目前临床上缺乏判断有无肠坏死或有坏死倾向的检查或标准,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对我院358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肠粘连或粘连带所致的梗阻,笔者对67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0~72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手术33例、胃肠道手术15例、肝胆脾手术11例、妇产科手术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恶心、呕吐等.腹部立位片检查均可见气液平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经腹部X线检查,82例患者造影剂进入大肠,其中60例于12~24 h内症状缓解,22例患者于24~36 h症状缓解,余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口服泛影葡胺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全组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手段,可作为粘连性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常规措施并可重复使用,在对粘连性肠梗阻明确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78年1月~1989年12月,腹部手术后第4~21天(?)近期出现的肠梗阻患者5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40例,女14例。6~20岁14人,21~50岁28人、51~65岁8人,66~72岁4人。 2.梗阻与第一次手术的病种:胃十二指肠手术20例;肝脾破裂术后5例,胆囊穿孔手术3例,小肠手术12例(其中肠伤寒穿孔1例),结肠手术4例、阑尾炎术后8例,腹式输卵管结扎手术2例。 3.梗阻的种类及治则:本组单纯性粘连梗阻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对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5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治愈时间14~38d,1例非手术治疗2周无效,中转行肠粘连松解和小肠排列管置入术。术后2周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进食,4周后去除小肠排列管。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必须排除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探查,但必须耐心细致行粘连松解和小肠排列管置入,以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及指征。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6例的手术时机、指征及效果。结果本组治愈40例(87.0%),好转3例(6.5%),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4.3%),死于不可逆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2.2%)。结论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及时鉴别是单纯性或绞窄性梗阻并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及指征,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85年1月以来,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38例,治疗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138例中,男性98例,女性40例。年龄2~69岁,平均35.5岁。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72例,死亡5例。手术治疗66例,死亡1例。总病死率为4.3%。入院24小时内手术34例,有肠绞窄者11例,死亡1例;入院24小时之后手术32例,有肠绞窄者8例,无死亡。手术组肠绞窄发生率为29%。本组病人既往有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者57例,总发作次数约210次,有腹部手术史者58例,其中有肠梗阻手术史者29例。我们6年66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再发梗阻就诊者2例,占3%。  相似文献   

13.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肠袢间相互粘连或粘连带压迫肠管所致,是普外科手术最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报道,腹部外科手术后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我科对经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治愈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11年12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19~75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后13例,胆道和胰腺炎术后18例,胃部手术后19例,妇产科盆腔手术10例,各种肠管疾患术后5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后治愈。  相似文献   

14.
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11例。结果8例早期炎性粘连梗阻,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5d;1例小肠扭转,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回盲部肠套叠,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粘连性索带压榨,小肠绞窄坏死,行小肠切除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应警惕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肠绞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对5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行急诊手术10例,经非手术治疗24~48h症状加重而手术15例,非手术治疗28例.其中痊愈47例,好转6例.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正>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通常由于手术创伤、腹腔炎症等因素引起,术后肠粘连是最常见的原因。粘连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但容易反复发作,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解除粘连,缓解症状,但开腹常形成新的创面及粘连,术后再梗阻发生率高。2003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对40例反复发作的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最长随访7年,无再梗阻出现,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5~75  相似文献   

17.
我科从1981年5月~1991年5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肠梗阻776例,其中腹内疝所致的肠梗阻11例,占肠梗阻的1.4%。现谈手术治疗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1岁~65岁,平均38岁;有腹部手术史者5例。11例病人术前诊断肠梗阻者9例,诊断为膈疝并发肠梗阻者1例,诊断为腹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的7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37例(47.4%),恶性肿瘤性肠梗阻22(28.2%)例,嵌顿疝性肠梗阻11例(14.1%),其他原因8例(10.3%).有2例患者因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放弃治疗出院,7例好转出院,其余6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粘连性和恶性肿瘤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两个主要类型,加强病因分析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及变化快,在明确诊断后关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判断有无肠缺血或肠坏死与患者预后有关,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而死亡。现就2004~2008年间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45例时机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本病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治疗对策,分析再手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3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再次手术距首次腹部手术为7~38d,平均时间为(18.42±8.91)d。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8d切口缝合部位裂开,占6.45%;1例患者可见肠管紧密粘连,呈明显水肿样,未见明显梗阻点,占3.23%;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者占48.39%;消化系统肿瘤漏诊患者为5例,占16.13%;3例患者为陈旧性肠粘连致肠管卡压,占9.67%;1例患者遗漏肠石,占3.23%;3例患者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梗阻、合并急性阑尾炎,占9.67%;1例患者合并肠套叠,占3.23%。所有早期肠梗阻患者于再次手术后4~26d肠梗阻得到有效解除,平均时间为(12.52±6.86)d,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再手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占16.13%,经腹部换药等处理后均痊愈。腹部感染占19.35%,其中,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各占9.68%,经抗感染、腹腔脓肿引流等处理后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为肠粘连,完善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较好的术后处理及护理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肠梗阻再手术方式的恰当选择、精细的术中操作可提高肠梗阻再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