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华支睾吸虫肝病肝胆管改变的CT诊断价值及其病理改变.方法98例本病患者中,男57例,女41例.95例(97%)有明确食生鱼史,就诊时腹痛48例,右上腹闷胀15例,腹部不适22例,发热5例,黄疸8例.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例,碱性磷酸酶(AKP)轻度升高者8例,总胆红素升高5例(>15.5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14例及间接胆红素升高12例.所有病例均于粪便及十二指肠引流中发现虫卵,其中89例华支睾吸虫血清学检查为阳性,9例肝胆手术治疗,8例做肝活检.本组病例全部呈肝内胆管扩张改变,大便阳性而肝CT检查正常者未选入本组病例.结果98例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轻度扩张62例(63.3%),中度23例(23.5%),重度13例(13.3%).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分三种类型Ⅰ型扩张的肝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方向逐渐扩张,其肝被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扩张者82例(83.7%);Ⅱ型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逐渐扩张,但无肝被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者12例(12.2%);Ⅲ型肝内扩张的胆管,肝门侧与远侧端胆管径宽度相近似者4例(4.1%).98例中6例(6.1%)显示部分扩张,胆管壁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均,边缘较模糊;12例(12.2%)肝内胆管近肝门侧明显扩张,而远端扩张不明显.98例中91例(92.9%)肝外胆管无扩张.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晰,肝内、外胆管壁均未发现增厚及异常强化征象.肝内胆管结石18例(18.4%),其中肝左叶内8例,肝右叶内6例,肝左、右叶内均有结石者4例,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各1例,胆囊结石5例,数目不定.胆囊炎28例,4例(4.1%)胆囊内见团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密度条状物悬浮于胆汁中,胰管轻度扩张2例.肝左叶增大.8例肝活检镜下见胆管腺瘤样增生,符合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9例术中见肝表面有散在的黄白色扩张的小胆管,其中并发肝细胞癌1例,肝胆管上皮癌3例,脂肪肝1例,肝囊肿1例.结论①华支睾吸虫所致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逐渐扩张,管径大小相近,这种扩张形式是其所特有的,CT具很高的诊断价值.②长期反复及大量寄生华支睾吸虫病可并发一些恶性疾病,对其早诊断早治疗,颇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FTCD)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病人42例,其中胆总管上段(肝门部)胆管阻塞(甲组)18例,多数行左路术+右路术的左+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胆总管中、下段胆管阻塞(乙组)24例,行左路术或右路术的左或右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结果42例病人置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胆漏。甲乙两组术后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9%、100%。并发症主要有肝出血4.8%(242)、右侧胸腔积液2.4%(142)。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对不能根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有效、安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多支架引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高位多发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位胆管梗阻127例。梗阻部位:肝总管上端距左、右肝管汇合部1cm以内66例,左、右肝管及肝总管上端同时梗阻45例.肝内右肝管多发性梗阻5例,肝内左、右肝管梗阻11例。采用五种支架植入方法。66例经右腋中线右肝管一胆总管途径植入支架;37例经腋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穿刺左、右肝管。植入2个支架呈“Y”型排列。7例左肝管一右盯管问植入支架,再在右肝管一胆总管间植入支架.2支架呈“Г”行排列。3例右肝内肝管多发梗阻。先存右肝内盯管问放置支架,再在右肝管-肝总管问放置支架。12例右盯管放置支架.左肝管放置外引流。2例右盯内肝管多发梗阻病例,单纯放置多点位外引流。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127例高他胆管梗阻患者经植入支架。实现胆汁内引流。J2J例患者的总胆红素由术前平均(283.4±175.4)μmol,/L下降至(63.2±11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8个月.患者生存率大于6个月者占67.3%(85/127)。1年者占46.5%(59/127)。结论对无法手术治疗的肝门部高位多部位恶性胆管梗阻.采用双点传双通道双支架植入或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植入,能有效实现胆汁的全面充分内引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性的诊断意见。1B型超声(BUS)B超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有无胆管或胰管扩张。如有肝内胆管扩张,提示梗阻在肝门部;如并有肝总管扩张以及胆囊增大,提示梗阻在三管分叉部;如同时兼有胆总管扩张,提示梗阻在胆总管以远部位。主胰管全程扩张系...  相似文献   

5.
在胆管内放置支架以前,需对狭窄的胆管进行扩张,肝门部或肝内胆管小而窄时,气囊插入是一个难题。本文报道一种使导管插入更容易、扩张更安全的新型外涂亲水物的锥形气囊。 病人和方法:4例硬化性胆管炎(SC)伴2条主肝管狭窄和1例胆管癌伴肝总管狭窄的病人,在内镜下用外覆亲水物的锥形推进式导管和标准的胆道扩张均失败,而采用本法。术后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海绵样变胆管病的MR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解放军第三○二医院MR动态增强扫描及临床诊断的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海绵样变胆管病患者,观察胆管扩张范围、末端狭窄程度、胆管边缘血管扩张情况等MR征象。结果 33例患者均可见胆管迂曲扩张、管壁不规则,3例可见胆管壁呈"假瘤状"增厚;7例累及肝左叶肝内胆管,4例累及肝右叶肝内胆管,14例累及肝左右叶肝内胆管,8例累及肝内、外胆管;胆总管边缘均可见迂曲扩张血管影;另外,胆管末端狭窄21例,梗阻12例,末端见均匀延迟强化结节4例,末端与门脉栓子关系密切8例。结论 MR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海绵样变胆管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典型表现为胆管扩张和胆管周边血管曲张及胆管末端均匀延迟强化结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的测量信息为设计制备改良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用胆管引流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描述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自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2 300例患者3.0 T上腹部MRI及MRCP的影像资料, 筛选出肝门部胆管结构显示清晰, 且为胰头癌、胆总管癌或壶腹部癌所致的胆管梗阻且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381例, 对这些患者MRCP图像中的左右肝管、肝总管的长度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对PTCD用胆管引流管进行改良设计。结果测量出恶性肿瘤致胆管梗阻状态下左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5.9±3.8)mm, 右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2.4±3.2)mm, 自胆囊管汇入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长度为(34.0±8.1)mm, 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了PTCD用胆管引流管的引流侧孔分布位置及长度的改良设计, 并完成实物化制作。结论 MRCP图像胆管测量是获取扩张状态下胆管长度数据的有效方法, 根据胆管测量结果制备的改良用PTCD用胆管引流管贴合Bismuth Ⅱ、Ⅲ型高位胆管癌所致的胆管梗阻的...  相似文献   

8.
王占民  王爱华 《山东医药》2002,42(16):59-60
肝内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症的 1 7.3 % ,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者约占 50 % ,这是外科处理的难点和关键。1 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与结石的数量、分布范围、是否有胆管狭窄有密切关系。周围型胆管结石可无临床症状 ,而Ⅰ、Ⅱ级肝内胆管结石 ,特别是肝门胆管结石合并有狭窄 ,多有反复右上腹痛 ,伴有畏寒、高热、黄疸 ,类似于肝外胆管结石梗阻的Charcot三联征 ,梗阻完全可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肝胆管炎的五联症表现。如果一肝叶 (或肝段 )的结石造成不完全的肝管梗阻 ,可能仅出现短暂的…  相似文献   

9.
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姑息治疗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ERCP放置胆管内支架对难以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管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处,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置于胆管适当部位,其两端均超过梗阻段2cm以上。结果54例患者中51例插管成功,3例插管不成功的患者中1例乳头开口于憩室内,另2例肿瘤完全阻塞导丝无法通过。成功率为94.44%(51/54)。34例胆管内放置8F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其余20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39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34μmol/L以下。放置胆管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235.45±56.67μmol/L降至78.36±37.58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31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患者与12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相比,放置胆管内支架引流治疗1周、2周后,其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34例放置胆管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2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10个月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20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3例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阻塞,予以更换内支架,其中1例植入塑料双支架。结论经ERCP内镜下胆管放置内支架,对解除恶性胆管梗阻性黄疸、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对胆总管下段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优于肝门部胆管梗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平行法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对11例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病人采用内镜平行法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0例成功置入左右双金属支架,全组无研究并发症及死亡病例.9例引流有效.发生2例轻微内镜相关并发症.10例双支架治疗病人中4例死亡,死亡时均无腹痛、黄疸、发热等支架阻塞迹象,生存128 ~ 185 d,失访1例,其余5例病人均在随访中.结论 内镜平行法双金属支架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9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X线表现。患者均经长期随访,诊断肯定,其中5例同时伴有溃疡性结肠炎,4例经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1例作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4例手术时造影。检查结果病变同时见于肝内、外肝管者7例,局限在肝内胆管者1例,局限在肝外胆管者1例。肝内胆管病变的X线表现有(1)弥散性  相似文献   

12.
1990年 ,我们用胆道镜和气囊导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及结石患者 4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2 9~ 74岁 ,平均 5 5 .4岁。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AOSC)急症胆道取石 胆囊切除 胆总管 T管引流 35例 ,左外侧叶切除 胆囊切除 胆道探查 T管引流 4例 ,胆道探查 胆囊造瘘 胆总管 T管引流 3例。本组均经 T管造影和 B超或 CT、胆道镜证实胆管狭窄。本组左肝内型 2 5例 ,右肝内型 1 1例 ,左右肝内型4例 ,肝外型 2例。膜状狭窄 1~ 2 mm9例 ;段状狭窄 2~ 3mm1 7例 ,…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ERCP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所致的胆管梗阻的影像特点,评估通过ERCP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从2000年5月至2003年3月,292例因HCC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行ERCP诊疗358例次。患者年龄(51.9±10.6)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232±158)μmol/L。ERCP时记录下其胆管影像特点,260例接受了内镜下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括约肌切开及胆管内坏死组织清除、鼻胆管引流术、塑料或金属支架置入和多方法联合应用。观察术后2周内患者体温、胆汁引流量和肝功能的变化,依据这些指标确定疗效。结果 根据放射影像的特点,将患者分成5种类型:Ⅰ型为肝内胆管狭窄或梗阻型(5.9%)、Ⅱ型为肝门部狭窄或梗阻型(19.0%)、Ⅲ型为肝外胆管狭窄或梗阻型(18.4%)Ⅳ型肝门部胆管内癌栓型(49.4%)和Ⅴ型胆管内游离瘤栓型(7.3%)。267例次治疗后患者接受随访,黄疸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者占82.0%,其中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者为 65.5%。结论 ER-CP对于诊断和姑息性治疗HCC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的多排螺旋CT (MSCT)表现,探讨MS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的MSCT和临床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对2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中,乳头状腺瘤9例,5例为多发,4例为单发;乳头状腺癌7例,4例为多发,3例为单发.9例乳头状腺瘤患者中,7例表现为扩张的肝内胆管内结节或肿块,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表现为胆管重度扩张,内壁毛糙如绒毛状.7例乳头状腺癌表现为扩张的肝内胆管内结节或肿块,形态及密度类似于乳头状腺瘤.增强扫描9例乳头状腺瘤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持续强化;乳头状腺癌7例,2例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类似于乳头状腺瘤,5例持续较明显强化;1例突破胆管壁并侵犯邻近肝组织.9例瘤和7例癌患者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2632),但动脉期(t=6.53,P<0.01)和门静脉期(t=5.63,P<0.01)增强CT扫描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见肝内胆管呈弥漫性或局限性不同程度扩张,4例伴胆总管中度扩张,1例癌患者见腹腔肿大淋巴结不均匀中度强化. 结论 MSCT对该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及其与肝脏其他肿瘤的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胆管囊性扩张分肝内型(又名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肝外型(又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肝内外型。现将我院经线阵式超声显像仪EUB—22型诊断胆管囊性扩张肝内型、肝外型各二例报道如下病历摘要例1:女,16岁。发冷发烧39天,无腹痛及黄疸。肝肋下7cm,剑突下4cm,Ⅱ°硬。放射性核素扫描肝穹隆部有大片状缺损。超声检查:肝脏明显肿大,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具有直接显示胆管系统的特点。本文6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PTC显示“软藤征”者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梗阻;其余27例表现为“枯树征”,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良性梗阻。可从阻塞端形态及胆总管扩张程度来判断良恶性梗阻,恶性梗阻绝大多数表现为阻瑞突然变细或中断,而良性梗阻则为逐渐变细,呈渐进性改变,两者差异极为显著,(p<0.0001)而总胆管重度扩张多为恶性,轻度扩张多为良性,中度扩张者良、恶性均有,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中度扩张者,须结合阻端形态及末段小胆管形态,综合分析鉴别良恶性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恶性胆管梗阻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我们对87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途径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共置入4种类型金属内支架96枚,9例置入双向支架。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62.7~960.4μmol/L,术后83例降至18.3~53.6μmol/L。半年以上生存率77%(67/87),一年以上生存率47%(41/87)。总的技术操作成功率100%。因此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有效,而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胆道囊性扩张甚为少见,迄今见于文献者仅1000例,其中男性较多,日本人发病率最高。目前胆道囊性扩张可分为5型。1型:肝外胆道广泛性囊性扩张,呈梭状或小囊状。2型:总胆管、肝管及胆囊呈憩室状扩张。3型:单纯总胆管囊性扩张。4型:肝内胆管多发性  相似文献   

19.
胆汁淤积系指胆汁流流入十二指肠减少或消失。胆汁淤积可由肝外胆管梗阻、肝内胆管梗阻 ,或肝细胞分泌胆汁方式的改变所引起。前者 (肝外型胆汁淤积 )系胆总管或肝内大的胆管机械性阻塞 ,通过手术或其它措施解除梗阻后 ,胆汁淤积随之消失 ;后两种类型在解剖上看不到梗阻存在 ,系肝细胞 /毛细胆管病变而致胆汁排泌障碍 ,常统称为肝内型胆汁淤积。一、胆汁淤积的病因(一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病因1.遗传性疾病(1)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2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3)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 (Byler病 )(4)妊娠性胆汁淤积(5 )卟啉症2 .获得性疾病(1)单纯性胆汁淤积 :药物性(2 )胆汁淤积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3)细菌感染(4)全胃肠外营养(5 )手术后胆汁淤积(二 )肝内胆管梗阻病因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 .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3.胆管缺失综合征4 .囊性纤维化二、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一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1.血液动力改变 胆管最大压力 (或胆汁分泌压 )比肝窦灌注压 (3~ 5mmHg)约高 2 0mmHg ,因此 ,当肝窦灌注压或肝血流发生较大改变时 ,临床上通常并不出现胆汁淤积。动物实...  相似文献   

20.
使用增剪侧孔的PTCD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增剪侧孔的PTCD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32例,肝转移癌4例。经皮穿刺一侧肝内胆管,增剪侧孔的PTCD外引流管通过闭塞段,猪尾型头端置于接近闭塞部的肝总管或胆总管,侧孔位于梗阻近段,实现全肝(Bismuth-CorletteⅠ、Ⅱ型梗阻)或一侧肝脏(Ⅲ、Ⅳ型梗阻)无肠液返流的内外引流。Ⅳ型梗阻病变累及肝段胆管时,引流管侧孔置于穿刺道所在肝管,头端通过闭塞段置于另一闭塞的肝段肝管,增强引流效果。结果 31例成功施行跨越闭塞段后置管,完成内外引流27例和多闭塞段的单引流管外引流4例,技术成功率86%。5例因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用常规方法行一侧肝叶或肝段胆管外引流。术后1周左右总胆红素平均值由术前(189±53)μmol/L降至(135±34)μmol/L,平均下降幅度(33±13)%;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应用增剪侧孔的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灵活、方便,近期疗效肯定,可选择做为临床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