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发酵产品老范志万应神曲[1] 历史悠久[老字号范志曲系清雍正11年(即1733年)闽南名医吴亦飞亲手秘制,配方独特[2 ] ,制法精妙,具有疏风解表、消积化湿、醒脾开胃的功效,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夏令中暑、食积腹痛、呕吐泄泻等症。由于药品疗效卓著,自问世以来,深受欢迎。本文就该产品在制作中的发酵工艺问题,作一些初浅剖析,以供参考。1 工艺条件1.1 材料 砂仁、广藿香、青皮(制)、槟榔、诃子肉、白曲等5 2味地道中药材。1.2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优选神曲的深层发酵工艺。方法: 以淀粉酶、蛋白酶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面粉和麦麸比例、不同无机盐对发酵工艺的影响;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面粉-麦麸用量比、发酵温度、摇床转速、无机盐用量对神曲深层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 选定赛氏曲霉进行纯种发酵工艺,K2HPO4为神曲液态发酵所需的无机盐,最佳发酵工艺为向150 mL水中加入面粉麦麸量12 g和K2HPO4 0.15 g,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1。结论: 优选的发酵工艺稳定可行,为中药发酵炮制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鉴定神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产地、工艺和原料对神曲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MBC、1H-1H COSY、TOCOSY等多种核磁共振技术(NMR)鉴定神曲中主要成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36批神曲的主要成分差异。结果:从神曲中鉴定出琥珀酸(1)、乳酸(2)、甘油酸(3)、甲氧基乙酸(4)、甲氧基乙酸铵(5)、脂肪酸(6)、甘油(7)、长链烯烃(8)、α-D-果糖(9)、α-D-葡萄糖(10)和β-D-葡萄糖(11)等成分,其中化合物1~9为从神曲中首次鉴定的成分。本研究还发现原料的成分几乎不以原形进入成品,而可能作为底物或调解微生物发酵环境的附加因子参与形成成品的成分,不同产地神曲的化学成分无显著区别。结论:神曲的化学成分主要由发酵过程形成的,产地、工艺和原料对其终产物成分种类影响较小,发酵过程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单一菌种发酵神曲的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将神曲的传统杂菌发酵改进为单一菌种发酵,对不同菌种发酵神曲的质量进行比较,以优选较佳菌种。方法:从自行发酵神曲中分离菌种,与另2个菌种分别进行单一菌种发酵,以成品神曲的化学成分、酶活力及对小鼠消化功能影响等为评价指标,进行质量比较。结果:分离得到4菌种,以其中1种毛霉属的霉菌作为发酵菌种所得神曲质量较优。结论:单一菌种发酵能够解决真菌毒素问题,保证神曲质量和用药安全,新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8.
神曲的炮制工艺及质量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神曲又名六曲,是以药料与面粉混合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任其自然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内服固体制剂。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用于饮食停滞,胸腹胀满,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等症。为搞好神曲生产,使传统的曲剂得以发展提高,本文结合生产实践,总结老药工的经验,对于神曲的炮制工艺进行了分步介绍,并提出了四项质量要求,以求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优化神曲发酵工艺,比较不同发酵方式对神曲消化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和HPLC特征图谱为评价指标,对未发酵、恒温恒湿发酵及自然室温发酵神曲进行对比研究,并与市售神曲进行比较;以淀粉酶、蛋白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相对湿度及药汁加入量。结果:神曲最佳发酵方式以恒温恒湿发酵效果较优,其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4.768 mg·min-1·g-1和79.467μg·min-1·g-1,化学成分与自然发酵和Z生品差别不大。与参照图谱相比,相似度除未发酵组0.9外,其余各组均0.9;最佳发酵相对湿度80%,麸面中药汁加入量0.65 m L·g-1。结论:恒温恒湿发酵神曲产生的消化酶活力较高,较自然室温发酵快速、质量可控,为神曲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神曲作为传统曲剂现仍广泛出现在中药处方中,有消食健脾等作用。通过查阅本草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神曲名称、药性、功效、加工工艺及道地性进行考证。结果表明,本草记载的六神曲大致相同,从唐代至清代神曲组方由6种药发展至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味甘,性温,入脾、胃经,功效以消食积为主;道地产区在福建泉州,也称建神曲,明清时期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评价神曲质量的方法不完善,各地神曲配方工艺不统一。通过对神曲现存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整理,从多方面厘清神曲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神曲组方配比及增减变化,为后续规范神曲组方工艺、深入探讨其道地性及制定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神曲与酶对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α-淀粉酶组、胃蛋白酶组、胰蛋白酶组、脂肪酶组、混合酶组、原处方组和阴性组,采用HPLC测定发酵4周后7组化风丹药母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A)-0.1 mol·L-1乙酸铵溶液(每1 L加冰乙酸0.5 m L,B)梯度洗脱(0~22 min,20%~23%A;22~40 min,23%~25%A),检测波长235 nm。结果:发酵4周后,7组药母样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均明显降低,各组均未检测到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和降低率66.67%~81.72%,其中α-淀粉酶组降低率最高;多重比较显示各组间3种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总和存在明显差异,α-淀粉酶组样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总和显著低于原处方组,胃蛋白酶组和阴性组均显著高于原处方组,胰蛋白酶组、脂肪酶组、混合酶组与原处方组无显著性差异,阴性组样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组。结论:神曲与酶对化风丹药母发酵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降解具有一定促进作用,α-淀粉酶促进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