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碱性磷酸酶 (AKP)和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虫龄 2 6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 ,培养于RPMI16 4 0含 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培养 7,14 ,2 1,35和 4 9d时 ,分别运用改良的Gomori钙 -钴法和Gomori硫化铅法进行AKP和ACP染色。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AKP和ACP活性均渐减弱。培养 2 1d后 ,所有培养细胞的AKP活性开始减弱 ;培养至 4 9d ,AKP阴性反应细胞所占比例增大 ,但仍有较多细胞具AKP活性 ;而ACP活性在培养 14d时 ,有的细胞显著增强 ,有的却明显减弱 ;培养至 35d ,所有细胞的ACP活性减弱 ,并出现ACP阴性反应的空泡状细胞 ;至 4 9d ,大部分细胞的ACP反应为阴性。结论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AKP、ACP活性均减弱 ,AKP、ACP活性的强弱可以作为评价血吸虫细胞培养条件优劣的指标 ;培养细胞呈分批、逐步退化。  相似文献   

2.
过碘酸-雪夫氏(PAS)反应物质包括糖原,粘多糖,粘蛋白和糖蛋白,糖脂及少数不饱和脂类及磷脂类。骨髓巨核细胞糖原在血液病的改变报道较少,我们对61例的骨髓巨核细胞糖原进行了初步观察。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正常对照10名,无贫血或出血,无肝脾肿大,血小板计数、骨髓象及巨核细胞形态均属正常。51例疾病中主要为贫血、紫瘢、脾功能亢进、急性感染及少数其他血液病。临床诊断根据症状、血液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少数病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二、PAS染色新鲜骨髓涂片在空气中干燥后以95%乙醇固定5分钟,瑞氏液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3例球样异型增生和印戒细胞癌的细胞粘液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两类细胞所含三种类型粘液(中性粘蛋白,唾液酸粘蛋白和硫酸粘蛋白)的百分比非常相近,提示两者关系密切。所出现的酸性粘蛋白,尤其硫酸粘蛋白是胃上皮细胞去分化后异常功能的结果。Ⅰ型球样异型增生所含粘液以中性粘液为主;Ⅱ型以酸性粘液为主。球样异型增生细胞中癌胚抗原阳性物质的量(ABC法)随其异型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其在细胞内分布形式与印戒细胞癌细胞有同样特点。分析认为,球样异型增生细胞的粘液种类可做为分型的参考指标,癌胚抗原含量的多少可以做为分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腺的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尾蚴前钻腺内含物中存在丰富的镁盐及钙盐,而后钻腺内主要是粘蛋白或/及中性粘多糖。并讨论了这些物质在尾蚴侵袭宿主皮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 3种 :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等地的日本血吸虫 ,分布于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曼氏血吸虫和分布于中非等地的埃及血吸虫。由于血吸虫细胞“不增殖、不传代”的特性 ,血吸虫细胞培养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难题。自 1982年以来Weller等人对曼氏血吸虫成虫进行了 190 0次以上的实验培养 ,历时近 2 0年 ,使成虫细胞在体外存活了 2 8d ;1995年以来董慧芬等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 ,使这两种细胞分别在体外存活了 184d和 2 13d。学者们感叹 :“经过多年的努力 ,血吸虫的细胞培养目前仍是一道未…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人参茎叶皂甙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BGC-823)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人参茎叶皂甙可抑制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分裂能力,增加细胞内糖原的含量,降低细胞内粘多糖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起到一定的阻抑胃癌细胞生长及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的肌肉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快速冷冻后的肌肉组织切片 ,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①光镜下见大量空泡肌纤维 ,空泡内可见嗜碱性絮状或粗颗粒状物质 ,形成镶边空泡 ;②ATP酶染色示空泡主要累及Ⅱ型肌纤维。空泡化肌纤维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 ,PAS阳性物质轻度增多 ;③电镜观察发现肌原纤维间大量糖原及髓样结构 ,外包单位膜。含变性线粒体及糖原颗粒的自噬空泡多见。在肌间毛细血管的周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内发现多个糖原积聚区。结论 :肌活检超微病理观察和酶组织化学检测对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有明显的特异性 ,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沙眼衣原体所致家兔急性输卵管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ltrachomatis,CT)感染后 ,输卵管粘膜上皮分泌细胞的结构及其分泌功能的改变。方法 :成年雌性家兔 ,单侧输卵管接种沙眼衣原体D型 ,于感染第 3d取材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 ,行HE、过碘酸 雪夫氏反应、标准阿利新蓝染色。结果 :输卵管受损部位主要局限于粘膜层 ,并可见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PAS反应和标准阿利新蓝染色提示 ,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可导致分泌细胞内中性粘蛋白减少 ,粘膜上皮细胞游离面的酸性粘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外来微生物入侵时 ,由于机体的防御反应 ,粘膜上皮粘蛋白分泌增加 ,随着损伤的加重可能导致其粘蛋白合成障碍。无论是上皮受炎症刺激后粘蛋白过度分泌 ,还是受损严重后导致分泌减少 ,都可能影响输卵管上皮细胞与微生物或受精卵表面粘附分子的结合 ,从而使发生反复感染和宫外孕、输卵管性不孕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PAS和爱先兰染色方法,能显示多种组织的中性和酸性粘液成份,但对含弱酸性的粘液细胞和组织,则染色不佳。本文用改良的Mayer氏苏木素染色方法,对含弱酸性的胃颈粘液细胞染色,获得满意效果,弥补了PAS、爱先兰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非吸入途径使用的药物 ①盐酸溴己新(必嗽平,溴苄环己铵,bromhexine) 作用特点:本品能裂解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搪纤维素,降低其粘度,尚能抑制粘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中酸性粘多糖内的唾液酸含量减少,而分泌粘稠度较小的小分子粘蛋白,使痰液粘稠度降低,易于咳出.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粘多糖体外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2.
肺吸虫抗原与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吸虫成虫粗抗原与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可出现交叉反应,煮沸后的成虫粗抗原与血吸虫病兔血清也存在交叉反应。成虫粗抗原经Sephadex G-200过柱后得到两个蛋白峰,环状沉淀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和间接血凝试验证实,第1个蛋白峰与血吸虫病兔血清存在交叉反应,第2个蛋白峰无交叉反应。成虫粗抗原、煮沸的成虫粗抗原和过柱后得到的两个蛋白峰,分别经圆盘电泳后作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证实第2个蛋白峰不含糖蛋白。由此推断,肺吸虫成虫粗抗原与抗血吸虫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的成分是一类热稳定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13.
一种简单的肝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肝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成年小鼠的肝组织,立即剪碎、铜网过滤,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换液,除去血细胞后进一步培养,形态学观察,并用PAS(periodicacid-Schiff)染色法鉴定。结果:在光镜可见分离、培养的肝细胞折光性强,呈圆形,偶见梭形,核大而圆,具有双核细胞;PAS染色后,胞质中布满粉红色糖原颗粒,核呈空泡状。结论:本实验方法可获得较纯的肝细胞,而且操作简便可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超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抗原。分离的抗原经银染色及免疫印迹法分析证明已达免疫纯及生化纯级。该抗原PAS染色呈阴性,经过碘酸钠处理后不失去活性,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趋向阳极。鉴于血吸虫成虫31/32KD组分是一种主要血清学抗原,它的分离纯化为改进和标化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缺氧对小鼠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测缺氧后小鼠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肝糖元量的多寡,探讨不同缺氧状态下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用间歇性重复缺氧模型和持续性缺氧模型小鼠,取肝组织作HE染色和PAS法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对肝糖元作定量分析。结果:(1)缺氧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混浊肿胀,部分肝细胞核变小;(2)PAS反应显示,持续缺氧小鼠肝细胞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缺氧时氧自由基明显增加,肝细胞供能障碍,出现结构损伤,但间歇性重复缺氧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启动内源性的保护机制,从而减轻缺氧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Glycogen content was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the Anthrone reagent method in leukocytes obtained from blood and milk of five cows. Distribution of glycogen in leukocytes was studied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slides stained by Periodic acid-Schiff (PAS) reactio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se animals by standard procedures. In two of five cows both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blood leukocyte glycogen levels on the same day were determined for six consecutive days. One hundred and two blood leukocyte samples from five cows had a mean glycogen content of 1.32 +/- 0.04 (S.E.) mg/10(9) WBC, and 6.11 +/- 0.17 (S.E.) mg/10(9) PMNs. Leukocyte preparations from 80 samples of milk comprising 97 to 98% PMNs contained 3.81 +/- 0.18 (S.E.) mg glycogen/10(9) milk leukocytes. In PAS preparations of blood and milk leukocytes glycogen was found almost exclusively in PMNs. Glycogen granules, present frequently in PMNs and occasionally in monocytes and large lymphocytes from blood, were not observed in those from milk. The glycogen level in milk leukocyt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than that of the blood PMNs in every cow, and the overall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levels for milk leukocytes and blood PMNs was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01). Mea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the five cows was 44.46 +/- 0.66 (S.E.) m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eukocyte glycogen levels in the five corresponding cows; nor between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MN glycogen levels on the same day in either of two cows investigated. Leukocyte preparations from milk samples obtained on the second day following intramammary infusion of endotoxin consistently contained markedly less glycogen than the leukocyte preparations from first day post-infusion samples.These tended to level off and became intermediate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day levels. It is postulated that the poor phagocytic competence of leukocytes from bovine mammary glands compared to their counterparts in blood observed by various workers may be due partially to low energy reserves in these cells.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首次在国人WPW综合征(PRKAG2心脏综合征)家系中发现的一个新的错义突变PRKAG2 G100S引起心肌肥厚的可能机制。 方法 使用Invitrogen的GatewayTM重组系统构建含有人全长PRKAG2基因新突变体(PRKAG2 G100S)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将病毒分别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和SD乳鼠心肌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PRKAG2蛋白的表达。重组腺病毒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48 h前后以Rohd2/AM孵育并测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感染乳鼠心肌细胞48~72 h 后以过碘酸雪夫(PAS)法测定细胞内糖原含量。结果 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和SD乳鼠心肌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用PRKAG2单抗能检测到靶蛋白。与野生型PRKAG2和EGFP组比较,重组腺病毒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48 h后突变体PRKAG2 G100S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无明显变化;重组腺病毒感染H9c2大鼠胚胎心肌细胞48 h前后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无明显变化。在重组腺病毒感染乳鼠心肌细胞48 h后,PRKAG2 G100S组能检测到明显的心肌细胞内糖原累积。结论 PKRAG2 G100S新突变导致心肌肥厚的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是细胞内糖原累积,Ca2+及其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未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张新华  孟奎  章如松  马恒辉  金行藻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5):327-328,332,F001,F002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2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和8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并作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NSE等)的免疫组化染色和AB/PAS组化染色。结果:两组患者均以老年男性为主,肿块大多为溃疡型,多位于胃贲门部或胃窦部。12例胃神经内分泌癌中,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9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1例,大部分癌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其中7例不典型类癌内见少数腺癌或粘液细胞癌成分,后二者阳性表达CEA和PAS。8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者见少数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的细胞散在分布于胃癌组织内。结论:胃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属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区分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