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目的 利用高分子材料无张力修补老年人腹股沟巨大疝和复发疝。方法 老年人腹股沟巨大疝及复发疝共42例,用人工网片(膨体聚四氟乙烯网片,e-PTFE)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随访率达93%,无复发。结论 对老年人腹股沟巨大疝和复发疝应用人工网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并能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男性腹股沟复合疝患者行平片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治愈,术后3例腹股沟区疼痛使用止痛剂,4例阴囊水肿,无切口感染和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7±9)个月,除2例腹股沟区一时性局部轻微疼痛有异物感外,无慢性疼痛和复发病例。结论平片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合疝治疗中技术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疝网片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疝网片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手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5~90 min,术后6~12 h可下床活动,无明显慢性疼痛及异物感。术后并发症:尿潴留32例,阴囊积液3例,阴囊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6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疝网片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目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总结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方法与优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分别行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组在手术时间、局部异物感、伤口疼痛感等方面优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结论: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能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5.
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嵌顿31例,股疝嵌顿8例;腹股沟斜疝中7例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24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39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股沟斜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5例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顺利,无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无局部异物感,术后1d患者可正常活动,术后6~7d出院,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恢复快、疼痛感小且持续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曲志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37+1725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33例,直疝10例,股疝5例;腹股沟斜疝中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7例,直疝和斜疝26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48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9.
郑金凯 《吉林医学》2015,(4):671-672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股沟斜疝患者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治疗嵌顿性股疝23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耻骨肌孔在嵌顿性股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3例应用腹膜前间隙内衬补片修补耻骨肌孔手术治疗嵌顿性股疝,探讨手术方法,观察术后的恢复与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的恢复优于传统的疝修补,术后无局部的异物感、无术后感染等症状。结论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耻骨肌孔是对腹股沟区的全面修补,对股疝治疗符合腹股沟区的解剖与生理,是一种合理而理想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武文慧 《当代医学》2022,28(1):178-180
目的探究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对其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6.33±11.76)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0.36±3.17)h、进食时间为(13.28±3.91)h、住院时间为(5.23±0.84)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5.67±11.97)ml,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填充式网片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填充式网片行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15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原发性腹股沟斜疝5例,占33.33%(5/15),复发性腹股沟斜疝10例,占66.66%(10/15),巨大痕环8例,占53.33%(8/15),伴随发其他疾病11例,占70.33%(11/15),并发症发生率13.33%(2/15),平均手术时间50 min,平均住院3.6 d,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斜疝,病人痛苦少、安全、住院时间短少等特点,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前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将6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前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前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B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A组在局部疼痛、异物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目前无复发,复发率为0%,B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5.7%,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两种方法对腹股沟斜疝修补都比较有效,复发率较低;但是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梁斌 《当代医学》2013,(12):73-74
目的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治疗无张力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68例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A组(34例)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治疗B组(34例)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A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异物感、切口感染、发热、阴囊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治疗B组(P<0.05);治疗A组复发率为2.94%,治疗B组复发率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两种方式对腹股沟斜疝进行修补复发率均较小,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例成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临床资料。方法362名患者共施行了40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123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88例行Lichtenstein手术,191例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结果单侧疝及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7min与83min。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2例腹股沟区疼痛,4例阴囊血肿,9例尿潴留。腹股沟疝患者均于术后3—9d痊愈出院。88.4%(320/362)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最初开展腹腔镜疝修补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结果:109例手术患者共进行156侧疝修补,术后并发症36例次,前3位依次为血肿/血清肿、阴囊水肿和慢性疼痛。有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行二次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结论:熟悉和掌握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及周围解剖结构,充分理解手术原理是减少或避免术前漏诊误诊,术后正确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疝囊顶入路对腹股沟区腹水疝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 2013年11月收治的7例腹股沟区腹水疝的病例应用疝囊顶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进行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和切口下负压吸引装置。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腹腔积液均得以有效控制,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0min,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包括阴囊血肿、疝复发、修补区膨出、严重疼痛等。结论 疝囊顶入路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由于保持了腹横筋膜的完整性,所以能有效的治疗腹股沟区腹水疝,是治疗腹股沟区腹水疝的一种新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装置和国产善释平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85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经组织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 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5 d,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无张力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给予对照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给予研究组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疼痛缓解时间情况: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1年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使患者得以明显改善其疾病症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