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类癌是一种临床上极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术前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因此阑尾类癌极易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2003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共行阑尾切除术695例,其中5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类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期发生的食管贲门双源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10年7月,共收治同期发生的食管贲门双源癌16例,均为男性,年龄52~67(60.4±4.8)岁,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左侧开胸切口行食管贲门双源癌切除术14例,胸腹联合切口行食管贲门双源癌切除2例,术中消化道重建用胃代食管胸腔内吻合术。结果本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阵发性心房纤颤2例,经治疗后缓解;肺部感染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痊愈。10例患者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为100%、40%、20%。结论同期发生的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回肠类癌     
类癌是小肠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发生率19~30%。除阑尾外,病变好发于末端回肠(占40%)。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痉挛性腹痛,不完全性梗阻。较特征症状为腹泻、皮疹,这些症状出现要怀疑肝转移。实验室检查血中5-羟色胺增加,尤其是尿中-羟基吲哚醋酸根排泄增加。病理解削特点为肿瘤具有嗜铬细胞,发生于粘膜,而主要向粘膜下层、肌层,特别向浆膜层呈离心性生长发展,粘膜表面可不受累。在小肠钡餐检查方面,许多文献指出失败率可高达50%以上,有些作者认为血管造影是最可靠的方法,主要表现为肠系膜血管浸润。  相似文献   

4.
直肠类癌     
类癌发生率较低,部位分布广,位于直肠者称直肠类癌(rectalcarcinoidtumors,RCTs)。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的提高,RCTS的检出率也有增多的趋势。1发病情况RCT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也有报告多见于60~70岁者,这可能与发现较晚有关。RCTS患者中有7%~30%合并其它恶性肿瘤[1],也可以同时并发其它的内分泌瘤,敌对RCTS患者,须注意检查有无其它并存的肿瘤,以免延误诊治。国外文献报告,在类癌中以阑尾类癌多见,但近年国内外的报告均以直肠类癌占多数[2],说明直肠类癌的发现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  相似文献   

5.
胸部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31例胸部类癌,其中胸腺类癌14例,支气管类癌17例,伴有异位ACTH综合征者17例。12例患者发生转移(39%),24例行原发肿瘤全部或部分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或两者均有者17例,4例仅行探查并取活检,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及诊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友  王爽 《人民军医》2000,43(6):347-348
心力衰竭(HF)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是复杂的症状群。它涉及的系统、器官复杂,因而诊治难度较大。为此,作者就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1 发生机制11 心室重构 研究表明,心室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础。心肌损伤开始于心肌细胞肥厚,继之心腔扩大,这就是心室重构的过程。它包括心肌细胞的变化(肥厚)和心肌细胞外基质胶质网的量及组成的变化(微血管密度增加)。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所引起的室壁应力增加,可能是心室重构的始动机制,各种促有丝分裂因子在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管…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10例病理证实的腹部类癌并由CT进行了评价。其中两侧尸检与CT扫描吻合。做CT之前6例原发肿瘤已被切除。余下4例CT也未能发现。1例在尸检发现回结肠肿瘤。类癌CT最常显示肠系膜内软组织肿块影(8例占80%)。肿块间有线样放射状特点,直径在0.5~5cm之间。2例有钙化。在肠系膜内之肿块呈边界清楚,圆形,但也可见于淋巴瘤,白血病,卵巢转移癌及肉瘤。另外可见小的肿块影从0.25~1cm,为淋巴结肿大所致。作者指出,在良性病变如克隆氏病也可以显示肠壁增厚和肠系膜的改变。但圆形的肿块少见。与  相似文献   

8.
类癌性心脏病为类癌综合征最引人注目的临床表现。类癌瘤可分泌5-羟色胺、缓激肽和组织胺等多种对心脏有害的化学物质。临床以右侧心脏受累为主,其中以三尖瓣、肺动脉瓣最常见。超声心动、CT及心导管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外科治疗可延长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类癌患者资料.4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多发2例,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状病灶,其余9例均为单发.CT检查4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强化.MRI 8例患者中7例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边缘显示不清,病灶中心无强化低信号区范围较动脉期缩小.1例患者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可见高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及MRI能反映原发性肝类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腺类癌的CT影像特点,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胸腺类癌CT均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初始诊断1例为胸腺类癌,7例为胸腺瘤,其中4例为侵袭性。结论:胸腺类癌的最终诊断需依靠病理学,但CT能很好地显示胸腺类癌的形态、范围,指导手术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原发性输尿管肿瘤共18例(1977~1997年),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0~70岁,平均51.5岁。右侧10侧,左侧8例。肿瘤位于输尿管上段2例,中段3例,下段13例。同时并发膀胱肿瘤3例。15例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为镜下血...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 5例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5~ 67岁 ,平均55岁。病程 1月~ 1 5年 ,平均 4月。 5例中伴血尿 4例 ,尿频、脓尿 3例 ,排尿困难 2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CT和膀胱镜检查并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肿瘤病理类型 :鳞  相似文献   

13.
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SCBC),是一种罕见的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类型,其发病率较低,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以下,也有部分文献报道为0.5%~1%。恶性程度和侵袭性高,容易发生周围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迄今,国际肿瘤学界已公认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措施。综合治疗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无病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两例肺类癌病人均为男性。分别为16岁和4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咯血,气紧等肺部感染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改善,但常反复发作,其中44岁的患者有长达10年的咯血史。  相似文献   

16.
17.
肺类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类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类癌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表现.结果 本组10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单发软组织肿块影,7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分叶者3例.CT增强扫描8例见中度以上强化.本组病例均未见空洞、钙化及胸腔积液.结论 肺类癌的常见影像学征象为:肺内单发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可有强化;空洞较罕见.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类癌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支气管类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类癌的临床和CT检查结果。结果 全组25例中典型类癌17例,不典型类癌8例。中心型17例,其中起源于叶支气管8例,段支气管7例,主支气管2例;周围型8例。中心型类癌较小,直径0.5-3.2cm(平均1.9cm),边缘光滑,1例见瘤内钙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类癌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肺类癌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本组8例,其中中央型肺类癌5例,2例位于支气管内境界清楚呈息肉样肿物,3例位于肺门旁,表现为肺门区轮廓光整、形态规则的软组织肿块,2例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周围型类癌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的境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浅分叶2例,有毛刺征2例,2例见淋巴结转移,未见空洞征象.结论 肺类癌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但若能认真仔细分析CT的每一个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由于类癌的内分泌性及其所引起的类癌症候群,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度认为类癌属于良性肿瘤,而它的潜在恶性至今才得到重视。这一类比较少见的肿瘤,由于它的生长特性及其继发的组织反应,在放射学上可出现各种表现。众所周知,类癌的术前诊断是困难的。它需要综合临床、实验室、放射学等方面的资料。类癌的X线所见,取决于患者检查的时间。小的病灶X线不能显示出来。通常,类癌在肠壁内生长,但也可略突入肠腔,并在肠壁粘膜面,平滑肌边缘显示出一个粘膜外特征性病灶。该病灶底部比顶部宽,形成一个钝角,常常与肠壁内其它肿瘤如平滑肌瘤难以区别。偶而,肠蠕动使类癌病灶形成一个蒂状结构,形如粘膜息肉。有时甚至发生肠套迭。类癌向肠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