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床边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边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98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8例患者床边临时起搏均成功。无感染、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无气胸、无静脉炎、无心脏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在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简单、快捷、安全有效、实用的起搏方法,对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时心脏起搏术是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以往多选择经股静脉途径,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临时起搏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心尖部完成心脏起搏。但是大多数需要临时起搏的患者病情危重,不适宜搬运至有放射设备的手术间。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借助右心系统血流的动力将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合适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科近4 a来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20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均先选择右侧股静脉途径,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来调整导管位置,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本组中19例成功起搏,1例因心脏电-机械分离无起搏夺获,成功率达95%。2例在术后24h后发生电极脱位。结论: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下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采用非X线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35例患者起搏均获成功,从开始静脉穿刺到完成右心室起搏时间5~20min,平均13min。35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29例,右室流出道起搏5例,右室流人道起搏1例。结论: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普通电极导管床旁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抢救措施,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幼敏 《临床荟萃》2006,21(3):171-171
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和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我们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鲁静朝  刘凡  谢瑞芹  崔炜  杨秀春 《临床荟萃》2006,21(13):966-966
患者,男,69岁,主因劳累后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8次/min。于入院后第3天行永久性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器置入术,手术顺利。于术后第4天患者活动后感心悸气短,自摸脉搏40次/min,复查心电图示:心室起搏功能不良,Ⅱ、Ⅲ、aVF、V2~6T波异常宽大深倒,酷似Niagara瀑布样T波(图1)。起搏阈值由术后即刻的0.4V升高至7.5V,复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在正常范围。X线证实起搏器电极无明显移位,遂考虑电极导线微脱位而行起搏器电极位置调整术。于术后第4天,将起搏频率降低后,复查心电图与图1相似(图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电极部位与其放射影像、心电图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安装体内埋藏式起搏器的110例患者,行RVOT起搏术.行后前位,左前斜45°,右前斜30°放射照片.后前位及左前斜位区分室间隔或游离壁,右前斜位区分流出道上部或下部.术后行12导联心电图.结果 110例患者中有18例电极位于流出道以下,92例(83.6%)位于流出道上部或下部.92例流出道患者中有58例(63.0%)位于间隔部,34例位于游离壁(37.0%);25例(27.2%)位于高位流出道,67例(72.8%)位于低位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与游离壁起搏患者比较,QRS时间短(134±18)ms vs(142±21)ms,P<0.05.游离壁起搏中,Ⅲ导联切迹多见(P<0.01).结论 RVOT起搏的电极X线表现及心电图形态对确定起搏部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心脏临时起搏术需要到放射科在X线透视下进行,患者需要搬动;部分基层医院缺少导管室,尚需搬运监护抢救设备和抢救药物等,有影响到抢救及时性的可能。我院于2002年至2006年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非X线透视下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28例,取得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漂浮导管电极床边心脏临时起搏5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漂浮导管电极床边临时心内膜起搏可供选择的静脉经路很多 ,哪一种静脉起搏途径最适合 ?1997年 8月~ 1999年12月 ,我们采用右颈内静脉等 4种不同静脉途径为 5 5例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脏起搏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5 5例患者均为我院就诊患者 ,其中男 39例 ,女 16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5岁,11年前产后不明原因晕厥,心电图诊断为室性自主心律,当时住院治疗,化验检查心肌酶、肝肾功能、心功能未见异常,因经济原因安装单腔人工心脏起搏器(VVI)。术后11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频率由70次/min,降至63次/min),来我院行起搏器更换术。人院查体:体温36℃,脉博63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60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化验检查:肝肾功能、电饵质均在正常范围。为患者行心脏起搏器更换术。  相似文献   

11.
袁鹏  刘伟 《临床荟萃》1997,12(20):919-920
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已成为目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的抢救技术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心脏起搏,已为临床医生所关注。近年来,我们应用气囊漂浮电极经股静脉穿刺施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皮心电图引导植入临时起搏电极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祖敏  马懿  杨光  凌丽 《临床荟萃》2005,20(21):1230-1231
紧急床旁临时起搏复律术是救治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以及药物疗效差且血流动力学恶化的快速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我们总结68例患者经心电图引导床旁(非X线下)植入临时起搏电极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994年9月至2004年11月共68例患者采用床旁心电图引导经皮穿刺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进行临时起搏和(或)复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8~82岁,平均(58±12)岁.基础疾病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例,传导束退行性变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甲亢4例,高钾血症4例,外科手术保护性起搏1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Seldiger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Swan-Ganz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130例(96%)起搏成功,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3-30分钟,起效果肯定,起搏时间1-31日,3例电极无法到位转导管室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3例电极到位后不能夺获右心室,电极脱位6例,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穿刺损伤胸淋巴管1例,结论:床旁气囊漂浮电极紧急心脏起搏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房室顺序起搏(DDD)起搏方式曾被认为是一种"全能"的起搏方式,因为与心室同步(VVI)起搏相比它能保持房室同步,与心房同步(AAI)相比它具有心室起搏和感知功能避免心室停搏。  相似文献   

15.
苏晓灵  张钲 《临床荟萃》2011,26(14):1263-1263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停搏、病窦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能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及患者生命,临时起搏器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时抢救或预防性治疗[1].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顺利行PCI术,提高患者PCI手术的成功率.急性心包压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破裂、心肌穿孔等原因造成的心包腔内积液致使心脏收缩舒张严重受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急症心].我们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PCI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拔除起搏电极引起急性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3年引进带气囊漂浮导管,床边应用抢救各种严重心动过缓所致心脏停搏、心跳骤停。结合本院特点,术前实施三级物品管理方法,术中监护配合,术后电极固定做了较大的改进,从而大大缩短抢救时间,穿刺起搏成功率也大有提高,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床边应用漂浮起搏电极导管临时起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3年引进带气囊漂浮导管,床边应用抢救各种严重心动过缓所致心脏停搏、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18.
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心脏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急症并采用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5F或6F带气囊漂浮式临时心脏起搏导管,按深静脉置管法行左锁骨下、右股或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推送带气囊起搏导管,在床旁无X线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早搏出现或体表心电图判断导管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本组105例起搏成功,成功率为96.3%,起搏效果肯定。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以左锁骨下静脉最短(1~5min),右颈内静脉次之(2~10min),右股静脉最长(3~30min)。起搏导管留置时间1~21d,平均5.5d,并发电极脱位5例。结论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导管紧急心脏起搏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方法选取42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体表心电监护引导下,通过Seldinger穿刺技术,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通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术后复查标准导联常规心电图,拍床旁胸片观察电极位置。记录放置电极导管所花费的时间与平均起搏时间,观察临时起搏操作并发症。并与同期11例X线透视引导下普通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经X线证实,电极顶端全部位于右室心尖部,电极一次性到位成功率100%,安置电极导管平均操作时间(8.9±2.0)min,对照组为(7.9±2.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起搏组平均起搏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起搏天数1~12 d,平均4 d,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可在没有X线设备下紧急起搏而不需搬动危重病患者,具有操作简单、起搏迅速、疗效肯定及相对安全的特点,普通临床医生非常容易掌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基层医院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行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紧急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1例,均给予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治疗,观察临时起搏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电极导管放置部位及起搏阈值,评估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本组起搏器电极安置经右侧锁骨下静脉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6例;手术时间5-12min;电极导管置入右心室心尖部18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起搏阈值〈1.0mV;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治疗成功率100%,发生导管移位、感知起搏不良各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操作简单,用于治疗心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