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CBP)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尚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CBP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以及液体平衡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年龄1月龄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未达到6 h初期复苏目标和/或液体过负荷 > 10%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CBP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30)和常规组(n=28)。比较两组患儿的CBP开始时间、28 d病死率,两组治愈患儿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早期组CBP开始时间早于常规组(P < 0.05)。早期组治愈25例,常规组治愈22例,两组患儿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组治愈患儿的乳酸、尿量和液体过负荷纠正时间快于常规组治愈患儿(P < 0.05)。两组治愈患儿的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降低,第7天复查均有升高,且早期组高于常规组(P < 0.05)。早期组治愈患儿的CBP治疗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愈患儿(P < 0.05)。结论 对未达到6 h初期复苏目标和/或液体过负荷 > 10%的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行CBP治疗,能够快速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加快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儿脓毒性休克仍是PICU住院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小儿脓毒性休克以低血容量、低心排出量为血液动力学突出特点,对充分液体复苏反应良好。血压降低为非临床诊断的必要条件,关注组织灌注不良征象更重要。血液动力学监测对指导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评估疗效非常重要,中心静脉压和持续动脉血压监测是必备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非常重要。新生儿脓毒性休克可造成持续肺动脉高压且导致右心衰竭。脓毒性休克时血浆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水平及其变化是诊断进展的重要部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IL-10、IL-6、干扰素-α均是有前景的诊断标记物。新近研究主要针对微循环状态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诊断标记物、脓毒性休克危重程度评分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2013 年1 月至2014 年9 月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36 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的变化情况,分析超滤液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PP结论 与常规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相比,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小儿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性休克新推荐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采用传统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儿82例(传统方案组)和采用新推荐方案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儿59例(新推荐方案组),对两组的休克纠正率、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新推荐方案组采取早期多组生理盐水快速扩容使休克纠正率明显提高(30%vs86%,P<0.01);使用小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可使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降低(50%vs32%,P<0.01);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有助于降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但差异无显著性(70%vs32%,P>0.05);采用新推荐方案治疗后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明显降低(62%vs44%,P<0.01)。结论应用新推荐方案针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及时恰当的治疗,可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液体平衡状态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液体平衡状态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关系,以便指导治疗并帮助判断预后。方法44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开始抗休克治疗时进行小儿危重症评分,监测每日液体平衡状态,比较不同液体平衡状态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开始抗休克治疗的5 d内发生液体负平衡组27例,25例存活;液体正平衡组17例,9例存活,液体负平衡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正平衡组(P<0.01)。存活患儿有5例液体负平衡出现在治疗第1天,12例出现在第2天,5例出现在第3天,1例出现在第4天,2例出现在第5天,存活患儿液体负平衡多数发生在抗休克治疗的前3 d。结论脓毒性休克患儿抗休克治疗的前5 d内发生液体负平衡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9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中,死亡27例,...  相似文献   

8.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国际和国内危重病学家就脓毒症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脓毒症(sepsis)、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概念,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提出了新的指南。本文就小儿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和诊断、血流动力学-氧代谢监测、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例典型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救治,重症超声深度融合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诠释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理生理改变,并施予准确的干预措施。结果:重症超声从大循环到器官血流的连续动态评估,指导脓毒性休克的治疗,获得良好的结局。结论:重症超声贯穿于整...  相似文献   

10.
脓毒性休克规范化液体复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的病理生理特点并非一致,液体复苏要注意具体患儿所表现出的特殊性.本文就脓毒性休克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中应考虑的特殊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评价连续血液净化 (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 ,CBP)对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inbornerrorsofmetabolism ,IEM )重症有机酸血症的治疗效果 ,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用BaxterBM 2 5机对 9例IEM重症有机酸血症患儿行CBP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血气、生化值 ,并比较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9例患儿入院时 pH值 (6 87± 0 2 5 )、BB(1 6± 0 0 8)mmol/L、SB(4 0± 0 5 8)mmol/L、BE(- 2 6 1± 2 80 )mmol/L、乳酸 (15 2± 3 6 4 )mmol/L ,血氨 (2 87 5 3± 132 4 3) μmol/L ,呈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经 1~ 2次 ,9~ 32hCBP治疗 ,患儿症状、体征好转 ,酸碱平衡部分纠正 ,pH(7 33± 0 18)mmol/L、BB(18 0± 2 5 6 )mmol/L、SB(19 1± 2 2 5 )mmol/L、BE(- 3 4± 1 6 2 )mmol/L、乳酸 (3 1±0 5 5 )mmol/L ,血氨 (39 2 1± 2 2 85 ) μmol/L ,较治疗前显著好转。 结论 临床观察提示 ,CBP是治疗IEM有机酸血症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Yang ZJ  Li JF  Fu LM  Lei SB  Liu JH  Wu Y  Hu YP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1):858-861
目的 探讨低剂量垂体后叶素对儿童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48例按常规策略治疗满6h休克未纠正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并随机(完全随机设计)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继续常规策略给予抗感染、容量复苏、纠酸、糖皮质激素及脏器(呼吸、心脏)支持等治疗,并用多巴胺1~15 μg/(kg- min)、去甲肾上腺素0.5 ~2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组6h后加用低剂量垂体后叶素(0.01~0.03 U/min)持续静脉泵入,观察两组纠正休克的疗效.结果 统计资料显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疗组为76.2%,对照组为40.0%;死亡率治疗组为33.3%,对照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 儿童感染性休克按常规策略治疗6h未能纠正时加用低剂量垂体后叶素能显著提高纠正休克的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患儿的持续血液净化治疗22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Lu GP  Lu ZJ  Zhang LE  He J  Hu J  Wu F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573-578
目的采用持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救治儿童严重脓毒症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22例儿童严重脓毒血症进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in-Vein Hemodialysis Filtration,CVVHDF),观察心率、血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自主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的变化以及预后。结果22例均顺利置管并完成CBP,CBP持续时间为(64.4±34.5)h。CBP前均存在心动过速,CBP 4h下降(45±13)次/ min;CBP后,未休克的7例血压平稳;10例早期休克患儿CBP后血压维持正常,血管活性药物1~5h下调,2~8h撤除;5例难治性休克患儿CBP 4h后血压明显上升,升高幅度为(25.2±10.7)mm Hg (1mm Hg=0.133 kPa),8h恢复到该年龄正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在CBP 2~8h下凋,4~16h停用,较早期休克患儿略延长。呼吸频率增加的患儿CBP 4h后自主频率减慢(7±4)次/min;合并呼吸衰竭患儿CBP前氧合指数(PO_2/FiO_2)为(177.7±53.1)mm Hg,CBP后4h上升至(341.0±60.2) mm Hg,(5.3±2.1)h全部达到正常;吸入氧浓度FiO_2 2~4h降至50%以内。危重评分入院时62.2±7.4,24h升高至危重评分86.6±9.0,提高24.5±10.8;CBP治疗后存活16例,存活率72.7%,治疗有效率90.9%。置换液采用改良Ports方案可导致血钙、血糖和血渗透压的升高。CBP在脓毒症患儿应用可能引起转流初期的血压轻度下降和转流过程中的出血现象。结论持续血液净化有改善严重脓毒血症儿童重要脏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难治性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5例KDS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血浆置换+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分为净化组(12例)和常规组(2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净化组患儿休克恢复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病程中脏器受累个数少于常规组(P<0.05)。净化组血液净化治疗后血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肝素结合蛋白、脑钠肽水平较血液净化治疗前均下降(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这些指标较治疗前升高(P<0.05)。净化组患儿治疗后每搏输出变异、胸腔液体水平、外周血管阻力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心输出量随着治疗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KDSS可减轻炎症反应,平衡血管内外的液体平衡,缩短病程、休克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6):566-571]  相似文献   

15.
脓毒性休克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脓毒性休克大鼠脑损伤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以期探讨血清NSE在脓毒性脑病时变化的意义。方法选5~6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和内毒素休克组(每组10只)。内毒素休克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Escherichia coil O55:B5型) 25mg/kg制作脓毒性休克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6h后取静脉血测血清NSE浓度,并麻醉致死取脑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内毒素休克组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0781±0.526(μg/L)vs 3.7188±0.602(μg/L),(P<0.05),且两组间NSE浓度值无重叠。光镜观察见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有明显坏死,电镜下可见血脑屏障损害。而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大致正常。结论脓毒性休克6h可致大鼠严重神经元坏死;血清NSE的浓度变化可作为反应脓毒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一种血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25ms/kg建立凝血紊乱的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和HC)、脓毒性休克早期组(休克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HC)、大剂量HC组(HD组,HC100mg/kg)、中剂量HC组(MD组,HC50mg/kg)、小剂量HC组(LD组,HC5mg/kg),每组8只。HC干预后4h,采集标本观察大鼠血小板(PLT)计数、抗凝血酶(AT)Ⅲ活性、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变化。结果休克组PLT计数、ATⅢ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D.Dimer及vWF水平则显著增高,P〈0.05。各HC干预组凝血指标较休克组均有改善,但HD组和MD组仅PLT计数与休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Ⅲ、D—Dimer、vWF3项指标与休克组差异不显著;而LD组各项指标均与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Dimer和vW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组结果介于HD和LD组之间,MD组与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HC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紊乱的影响不同,小剂量可能有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的凝血紊乱,大、中剂量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紊乱的改善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与新生儿败血性休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内皮素在新生儿败血性休克中的作用,应用体外培养及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内毒素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山莨菪碱(654-2)的可能作用,并测定32例败血症及21例败血性休克新生儿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1)内毒素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的分泌,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2)654-2在体外能抑制内毒素刺激的内皮素的合成;(3)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性休克时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提示:内皮素参与新生儿败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为654-2治疗败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1μg/1.73 m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实验评估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肾上腺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患儿入院24h内完成基础皮质醇(T0)测定,静脉注射1μg/1.73m2 ACTH,30 min后测定血液皮质醇(T1),根据T0和皮质醇增值(△max=T1-T0)判断肾上腺功能,以△max≤90μg/L为肾上腺功能障碍(AI)指标.结果 62例中,脓毒症53例,脓毒性休克9例,病死率为27.4%(17/62).肾上腺功能障碍(adrenal insufficiency,AI)发生率40.3%(25/62),其中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AI发生率分别是39.6%和44.4%,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平均T0和T1分别是(318.6±230.4)μg/L、(452.3±230.7)μg/L和(454.7±212.7)μg/L、(579.3±231.9)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T0、T1分别是(320.5±223.9)μg/L、(462.3±212.0)μg/L和(384.3±258.3)μg/L、(500.7±470.6)μg/L,两组AI发生率分别是37.8%和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1水平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有关(P<0.05),AI发生率与PCIS、PRISMⅢ和器官功能障碍数目无关(P>0.05).结论 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AI发生率较高.小剂量ACTH刺激实验可以判断严重感染患者肾上腺功能,可为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是儿童重症监护室中一种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细胞因子的“瀑布式”级联反应是导致病情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可利用吸附及滤过等原理清除炎性介质,能够重建免疫稳态、降低患儿病死率.但目前,持续血液净化高、低剂量疗效的结论不同,对不同剂量的选择存在争议.现从不同角度介绍血液净化高、低剂量的效果,分析不同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Sepsis shock is also known as septic shock??which is common in children. Early standardized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High-power septic shock is also known as warm shock??which is often not found in time??so it can not actively interven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high-power septic shock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