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窦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10-111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7年儿科门诊处方的抽查和计算机数据的汇总分析,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患者用药的基本情况。方法:从院计算机中心调取2007年度儿科门诊药品销售数量并计算DDDs值;抽取2000张门诊处方逐一审查,结合诊断分析用药合理性,并对照患儿体重、年龄核对药品剂量。结果:静脉给药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高。结论:在药物遴选及用药剂量上尚需严谨着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妇幼专科医院的用药情况;了解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方法:统计我院2000年—2002年所有药品的用量与用药金额,具体分析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频度。结果:我院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其它普药的用药比例为2:4:4.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36%左右。结论:我院临床用药基本合理;医院收入“含金量”较高,“以药养医”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长江流域医院用药信息系统数据库,对医院新产品的使用趋势、结构等进行分析,特别筛选出那些使用覆盖面广、短时期内用量急增、治疗范围广泛的新品,同时查阅临床文献资料,跟踪相关品种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提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新上市品种的安全性隐患、加强追踪监管,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和医疗机构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长江流域医院用药信息系统数据库2004~2006年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的购药数据,对使用新产品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销售额及厂商排序、各级医院的使用状况,作出包括其使用趋势、用药结构、价格走势以及和同类品种对照的分析;同时通过对临床文献的荟萃分析,对新产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相关的跟踪研究。 结果:对2004~2006年三年间上海地区样本医院使用的新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排名列前且增幅较快的品种主要集中在抗肿瘤药、肝病用药以及治疗脑血管疾病药三类中;2、2004年为低谷仅33个、2005年为高潮45个而2006年又回落到36个,其中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必存)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加上上海赛迭生物药业的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纳科思),在各自的治疗领域有重要突破性;3、江苏省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势明显:包括先声药业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依达拉奉(必存)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正大天晴药业的异甘草酸镁(天晴甘镁)和唑来膦酸(天晴依泰)和南京东捷的奈达铂(捷佰舒)。另外,以新型铂类抗癌药物奈达铂为例的临床文献汇萃分析表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由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其分布的百分比分别高迟59.37%和46.07%,其中严重不良反应(Ⅲ—Ⅳ度)分布的百分比分别为15.73%和11.1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的分布百分比也达39.58%,其中严重不良反应(Ⅲ-Ⅳ度)分布百分比为3.76%。  相似文献   

4.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我院的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大量查阅我院的住院病历,分析我院的不合理用药现状。结果我院的不合理用药现状有6种情况:①药物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掌握不准确;②药物使用途径和间隔时间不规范;③药物剂量和疗程不规范;④药物联合使用配伍不规范;⑤溶媒选择不当;⑥重复用药。结论我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没有很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我院的合理用药,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门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药品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门诊6000张降压药处方中的品种、用药频度及给药方案进行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居前三类的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给药方案中,单一用药、二药联用分别占16.32%、35.58%;三药联用29.05%;四药联用16.05%。结论:门诊处方中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年与2012年我中心的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年与2012年患者用药金额、用药构成比的情况。结果:心血管系统药物、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物、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药品的总金额同比增高。2012年使用中成药比2011年同比下降;心血管系统用药分布中主要以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和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为主。在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中主要是以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钙代谢调节药物为主。抗微生物药分布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为主;结论:2012年我中心药品金额较2011年稍有增高,在药品使用金额在排序上,虽有微小的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说明两年来,基本药物实施得到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药物利用研究(DrugUtilhationRese。h,DUR)在我国药学界已经开始得到关注。进行药物利用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用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今后的用药趋势进行预测,以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药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我院IWe年西药用药为依据,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1资料来源以1996年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药的消耗量与消耗金额作基本素材,进行分析。2调查目的拟通过对医院用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开展合理用药。3分析方法将西药…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合理用药分析,促进和提高医院用药水平。对临床中重复用药、联用增大毒性、降低药效、选药不合理、用法、用量、疗程不合理等情况分析。在临床用药中医、药师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全面掌握常用药物相关知识,做到合理、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的全面实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0月和11月门诊处方600张及100份出院病历的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其不合理用药现象,并探讨干预策略,进行逐一审查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总计70张(占11.67%),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联合用药品种过多、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不当、药理作用拮抗、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存在off-label用药行为。结论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提高药学知识水平,医院药学应开发合理用药软件系统,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2004年门诊部、住院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处方金额、用药频度和应用品种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医院用药统计与智能分析系统》软件,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003—2004年消耗量占全院药品的7.19%。门诊部和住院部用药品种结构明显不同,各自主要用药品种结构相对稳定。解热镇痛药在门诊用药中占首位,治疗脑血管病的药在住院用药中占首位。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解热镇痛药、脑血管病药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王经韵  朱潮滨  梁宁生 《广西医学》2009,31(12):1875-1876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用药情况,为药品的生产和销售、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多类药品分别统计销售金额、百分比、排序,计算销售量排名前50位的药品占总销售量的百分比,统计单价最贵的10种药品。结果肿瘤专科医院用药情况与综合医院明显不同;销售量较大的药品相对集中;院内最昂贵的药品都是抗肿瘤药物,且绝大多数为国外企业生产。结论肿瘤医院用药情况与综合性医院明显不同,在药品采购、储备及用药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加大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力度。为国内患者提供疗效确切,价格适宜的药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用量的变化趋势,为医院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99年—2001年我院用药分析系统中抗感染药物的数据资料。用DDD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分析用药频率和药物费用。结果:从1999—2001年,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占绝对优势,按消耗金额排序各年度位序前10位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年平均4.7个,按DDDs排序各年度位序前10位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年平均5.7个。2001年以来大环内酯类以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药学中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方法抽取168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是危及生命.结论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才能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易洁梅 《医学文选》2005,24(1):60-61
合理用药的核心就是要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1997年,WHO制定了合理用药的七项原则:(1)药物正确无误;(2)用药指征适宜;(3)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使用及价格对病人适宜;(4)剂量、用法、疗程妥当;(5)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6)药品调配及提供给病人的药品信息无误;(7)病人遵嘱情况良好。根据以上标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剂管理,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皈阳  和培红  郝洁  郭代红  寇亚欣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166-1167,1173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的药物利用情况和药品费用。方法 对2004年9月1~7日我院出院的662例患者的药物利用情况和住院期间的药品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2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共使用药物901种,人均用药24.15种。使用最多的药物分别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药物。给药方式以口服和注射给药为主,其中注射药品的消耗金额占了药品总金额的90%。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金额平均为7234元。结论 住院患者的用药品种数较多,药品费用负担较重。减少用药品种、采取口服用药方式、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可望促进药物利用水平的提高,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住院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结果:我院急诊科2013年下半年共使用了10种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霉敏感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2代头孢、3代头孢、4代头孢、碳青酶稀类、抗真菌药等。使用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其中抗菌药物占药物使用比例为2.78%,DDDs为31.523,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224.21。结论:我院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用药情况相对合理,不过也需要建立合适的抗菌药物管理机制,从而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防范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MSH)对合理用药制订了一个生物医学标准:药物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疗效、安全性、使用、价格对病人适宜;剂量、用法、疗程妥当;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调配无误(包括提供适宜的用药信息);病人依从性良好。由此可见,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每一步,是贯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8.
杜海燕  吴慧  严丽  杨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0):3547-3549+3544
目的:探讨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合理性与用药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6月收治的67例剖宫产手术产妇纳入A组,行常规用药管理;2021年7—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7例产妇纳入B组,实施药师合理用药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其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合理性,并对其用药成本加以对比。结果:B组总不合理用药率、术后感染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总用药费用、抗菌药物成本—效果比(C/E)及总药品费用C/E均较A组低,差异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前>2h、术前0.5~2h给药占比更低,而钳夹脐带后给药占比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药师合理用药干预能够提高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现象,并可使其用药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处方用药的不合理现状,提高医师和药师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我院门诊及住院药房1~12月每月15日一天的处方共12407张,从中挑出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1149张(占9.26%),主要表现为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临床医师应继续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作为药师,除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更应该为患者的合理用药把好最后一道关。  相似文献   

20.
李秀斌 《西部医学》2009,21(3):459-460
目的为医院药品的供应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对药品进行分类,按2007年全院用药销售金额,对使用药品、类别以及每类药物的前3名进行排序。结果位列使用药物类别第1位的是抗生素药物(占销售金额的33.9%)。位列品种第1住的是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前20种药物用药频度最高的是阿莫西林(阿莫灵)胶囊,使用剂型最多的是注射剂(占85%)。结论抗茵药物的使用大大高于其它类别的药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应加强管理和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用药销售比例较大,抗高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用量上升较快,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