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2岁,左上腹进行性增大包块1周入院。查体:腹软、左侧腹直肌平脐上方扪一鸡蛋大小肿块,表面光滑。B超示:左上腹囊性占位(炎性包块可能)。初步诊断:左上腹壁肿块原因待查;腹壁脓肿可能性大。第2d在局麻下行肿块切开探查术,术中见左腹直肌前鞘完整,腹直肌肌腹完全断裂,断端不齐,形成一囊腔,内有凝血块,约150g,腹直肌后鞘完整。经冲洗后行断端修补,放置引流,术后10d拆线,伤口愈合好。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 讨论 肌肉完全裂者很少在肌肉与肌腱的联合部或在肌腱与骨附着部,而多发生于四肢肌肉。本病例发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直肌断裂伴血肿形成实属罕见,易造成误诊。对于肌肉断裂者应早期手术缝合。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0岁,于2008年4月因“腹部外伤后疼痛1h”来院就诊。查体见腹前壁(脐下5cm)膨隆,见15cm×10cm突出包块并广泛皮下组织瘀斑,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CT检查示中下腹腹壁软组织内等密度影,夹杂气体密度影,腹直肌部分中断,大网膜自腹壁疝出。急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腹直肌完全断裂、左侧部分断裂、腹直肌前鞘部分中断、腹膜破裂、肠管、大网膜自缺损处突出于皮下,肠管及系膜广泛挫伤并散在出血点。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2岁,1年前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月来,包块局部疝带包扎后,自觉间断刺痛,且包块不能自行手法完全复位。入院查体:站立位左腹股沟中近外环段可及宽蒂梨形包块,大小为5cm×9cm,质中偏韧,活动度可,向内环部托送稍减小,但不能完全还纳入腹消失。左侧外环远侧段精索较右侧稍粗,未及肿物,双侧睾丸对称大小。常规检查未发现有转移肿瘤情况。拟诊:左腹股沟疝(部分大网膜粘连)。2007年1月18日,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术中见肿物10.0cm×5.8cm,与精索关系密切,近心端粘连较紧密;远心端至外环口部,与精索伴行但存在较清晰解剖间隙,肿物表面较光滑。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2011年5月9日收治1例耻骨肌腱鞘囊肿致股静脉回流障碍,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患者8个月前发现左下肢不名原因的肿胀,且逐渐加重,来院就诊.左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膜股沟区股动脉、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5.5 cm×1.5 cm×1.9 cm异常回声区,以无回声为主,股总静脉中段受压未显示.考虑为滑膜囊积液致左股静脉受压.髋关节MRI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股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2.1 cm×1.5 cm×2.0 cm的异常信号影(图1),呈长T1及T2信号影,股静脉受压,考虑为左侧腹股沟区异常囊性信号影.查体见:左腹股沟区局部外表正常,于腹股沟韧带中内侧下方可触及一约2 cm×2 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无粘连,分界清,无压痛,不活动,股动脉搏动良好,左髋关节活动良好,左下肢运动、感觉、血运正常.左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50 cm,右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45cm,左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7.5 cm,右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4.5 cm.入院后行常规手术前检查,无异常,于2011年5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肿位于左腹股沟韧带内下,大小约5 cm×3 cm×2 cm,位于股静脉内侧,囊肿与股静脉紧密粘连,向下分离后见囊肿下段完全包绕股静脉,外侧囊壁与股动脉内侧壁相邻,股静脉受压变细,远侧端小静脉迂曲;向上分离见囊肿至于耻骨支.小心分离,自前侧切开囊壁,见囊内为大量淡黄色胶冻样物,将其清理干净,外露之囊壁予以切除,于耻骨支处将囊蒂彻底剥离.股静脉较前增粗,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腱鞘囊肿,术后预防感染治疗,伤口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左下肢周径恢复至正常(双下肢等长:左上44 cm,右上44 cm,左下35 cm,右下34.5 cm).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16岁。1个多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中上段包块,触之轻压痛,行走过多或者劳累后疼痛加重,活动部分受限,休息后疼痛缓解,未做特殊诊治。近日发现左大腿包块较前略有增大,肿胀伴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大腿中上段轻度肿胀,局部皮肤完整,皮温正常,未见明显皮下出血点、蜘蛛痣及静脉曲张。左大腿中上段前外侧可触及一大小约11 cm×4 cm×2 cm的包块,质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7岁.因左下腹可复性包块1年半,于2012年9月20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3年.50年前高处摔落,左膝关节损伤,自述未伤及其他处.查体:卧位时左下腹腹直肌外缘可触及直径2.5 cm腹壁薄弱区;立位时左下腹腹直肌外缘可见大小约7 cm肿物,突出于体表,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边界尚清.肿块处B超检查:左侧腹壁肿物处见腹壁缺损,直径约2.1cm,站立位时可见腹腔内容物突出,范围约4.9 cm ×1.6 cm,部分为肠管样回声,可蠕动,部分为网膜样回声,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腹部CT平扫:(平卧位)盆腔左前壁可见肠管进入腹壁肌间隙,未进入皮下脂肪(图1).诊断为左下腹易复性半月线疝,于2012年9月24日行腹壁疝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图2).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疝复发.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肌疝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双小腿深筋膜先天性发育不良并多发性肌疝在临床上较罕见,作者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0岁,战土,因剧烈活动后双小腿多发性包块、疼痛2年入院。患者2年前入伍参加军训约1个月左右双小腿出现2~3处包块,初如花生米大小,有胀疼感,休息后可自行消失,随着时间推移,训练强度的增大,包块逐渐增大,数量增多,疼痛症状加重,此后只要活动量稍人,包块即复发,影响训练和日常生活而住院治疗。查体:慢跑20分钟后见右小腿6个、左小腿5个0.5cm×0.5cm~4cm×5cm大小不等散在的包块,质软,压之包块内陷。其周边为椭圆形条索状缘,压痛。诊断为:双小腿深筋膜先天性发育不良并多发性肌疝,拟行双小腿肌疝修补术。术前让患者活动后在包块体表用美蓝做标记,切开见标记处深筋膜呈大小不等的破损,周围未破损筋膜也较正常筋膜组织薄弱,有些部位的深筋膜只有透明的薄薄一层,小的破损用丝线拉拢缝合,大的缺损取大腿阔筋膜修补。术后予以弹性绷带包扎,4周下地: 三个月后随访小腿活动正常,原肌疝消失、无复发。 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主要包裹在肌肉外,可随肌的分层而分层,既能保护肌免受磨擦,还可通过分隔肌群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7岁,因"发现左大腿下段包块3年余"于2010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16年前因左大腿一包块于我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近3年来左大腿再次出现包块,持续性疼痛,包块生长迅速.查体:左大腿中下段前内侧触及一约6cm×16 cm×18cm包块,局部皮肤青紫,边界不清,质地较硬,按压感疼痛.左膝关节屈伸活动未见异常,患肢末梢血运正常.  相似文献   

9.
吻合血管背阔肌肌皮瓣修补股四头肌缺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24岁.1996年10月29日双大腿前侧钢条热压伤,局部皮肤、肌肉碳化,软组织大片缺损,于伤后2小时入院.检查:双大腿前侧距髌骨上缘10 cm软组织呈对称性损伤,两侧创面大小均为15 cm×20 cm,股间肌、股内、外侧肌大部缺损;右大腿合并1.5 cm×1.0 cm,股骨暴露,膝关节伸展受限,不能屈髋;左侧能伸直膝关节,屈髋达70度.  相似文献   

10.
患者资料 男性患者,33岁,因被水泥搅拌机绞伤双下肢疼痛、流血、肿胀、活动受限2h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脉搏100次/min,血压15.96/9.31 kPa,血氧饱和度为96%.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左大腿中下段见一长约40 cm、宽约20 cm的创面,从左大腿内侧经前面延续外后方,仅后方皮肤及部分肌肉完整,创面被污染.髂胫束、股外侧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完全断裂,缝匠肌、股薄肌及股动、静脉断裂,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外露,粉碎骨折块游离,创面周围皮缘挫伤严重,伴局部脱套,部分皮肤已变黑.左小腿肿胀、淤紫,软组织大片挫伤,胫前有2处长约4、6 cm创面,胫骨外露,部分胫骨磨损,创面污染.足背肿胀、冰冷,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无法触及,足趾、踝关节主动活动不能.右大腿皮肤挫伤,肿胀、触痛(+)、畸形,可及骨擦感,右小腿皮肤大面积挫伤,部分淤紫、渗血,未及异常活动,足背动脉可触及,足趾感觉、运动良好.X线片示右侧股骨干横形骨折、腓骨小头骨折,左侧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图1a,b).诊断:创伤性失血休克;左大腿不全离断伤,左侧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骨折(GustiloⅢC型,AO分型为33-A3.2型),左侧股动、静脉断裂(图1c),左侧坐骨神经损伤,左侧腓骨骨折,左小腿脱套伤;右侧股骨干骨折,右小腿挤压伤.  相似文献   

11.
术后引流孔绞窄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性,44岁。于2009年9月入院。发现右下腹包块1年,腹痛16h,加重伴恶心呕吐4h。10年前曾因坠楼导致小肠穿孔行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入院查体,中上腹略膨隆,可见纵行长约15cm手术瘢痕,右下腹见一局限性隆起,顶部见既往引流孔瘢痕。触诊右下腹可及6cm×5cm包块。触诊肿块质韧,边界清晰,压痛强阳性,活动欠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3.9×10^9/L,中性粒细胞0.92。超声检查显示肠段扩张,右下腹混合性包块;CT报告小肠低位不全梗阻,右下腹包块。诊断为“右下腹壁嵌顿疝”,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引流孔位于腹直肌鞘外缘,距回盲部100cm回肠白手术引流孔疝出,疝环直径约1cm,不能还纳,扩大疝环,还纳嵌顿肠袢,长约15cm,色黑,动脉搏动消失,刺激无反应,考虑肠袢坏死,行空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游离前鞘,张力线缝合,关闭疝环。术后1周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2004年4月收治1例因外伤致股直肌肌疝的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22岁。因车祸致左大腿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经摄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受伤第2天患者发现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8岁。左大腿中下段被烧红的高温钢管贯通伤2小时于1991年3月23日急诊入院。检查:左大腿中下段前内侧有一20×25cm的创面,股内侧肌外翻,与此相对应的大腿后外侧有2个直径约5.0cm的伤口。烧焦并断裂的肌组织外翻。膝  相似文献   

14.
腹直肌蒂胸骨瓣翻转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腹直肌蒂胸骨瓣翻转成形术治疗漏斗胸8例。手术要点在于充分游主腹直肌,断肋软骨时尽量保留软骨膜的完整,慎铁损伤腹直肌的肋软骨附着部及腹壁上动脉。8例术后胸骨凹隐完全短正,胸廓外形恢复正常,经半年以上随访,患儿活动量明显增加,X线复查胸骨与肋骨断端已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2岁.自幼左腕掌侧有一包块,逐渐增大,因无明显不适而未诊治.近1年来,始感在拇、食和中指麻木、酸痛,以夜间为甚.因症状逐渐加重,门诊拟腕管综合征收入院.体检:左大鱼际肌轻度萎缩,桡侧3个半指感觉减退,腕掌尺侧触及2×3×cm椭圆形包块,质软、光滑、压痛,并放散至手指.握拳掌屈时包块缩小,伸指背屈时包块明显.包块穿刺及X线片阴性.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探查,见腕横韧带肥厚,指浅屈肌肌腹伸入腕管内,并压迫正中神经.牵拉指浅屈肌,至肌腹由腕管内完全牵出后,才发现指浅屈肌肌腱、腕管内神经外膜及屈肌腱的腱膜均增厚.手术切除肥厚的腱膜,松解神经外膜及切除一段腕横韧带.术后疼痛即消失,手指麻木术后3日消失,术后3个月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6.
嵌顿性腹股沟直疝(incarcerated direct inguinal hernia,IDIH)临床上较少见,发生率低.现将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直疝1例患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9岁,因腹痛、腹胀3 d于2011年9月11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胆囊切除术史20年,左腹股沟疝病史2年,每于站立位时左侧腹股沟区有包块突出,按压后自行回纳,但未正规诊治.入院查体:腹平,全腹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站立位时腹股沟区未见包块.  相似文献   

17.
闭孔疝误诊为股疝1例贵州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外科(553400)袁风患者女性,62岁。因左大腿根部包块,疼痛,伴腹胀、腹痛,频呕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天,于1991年5月31日入院。查体:腹胀隆起,可见肠型,全腹压痛,以左下腹为重。肠鸣音亢进。左大腿根部内...  相似文献   

18.
采用腹直肌蒂胸骨瓣翻转成形术治疗漏斗胸8例。手术要点在于充分游离腹直肌,切断肋软骨时尽量保留软骨膜的完整,慎勿损伤腹直肌的肋软骨附着部及腹壁上动脉。8例术后胸骨凹陷完全矫正,胸廓外形恢复正常。经半年以上随访,患儿活动量明显增加,X 线复查胸骨与肋骨断端已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9.
男患,62岁。左下肢踝上后侧有一疖肿,已结痂,因发烧、贫血入院。入院后按败血症用多种抗菌素治10余天无效。后发现右上腹有5×6cm左右的椭圆形包块,质硬无波动。 X线腹平片见脊柱左弯,超声探查似有液平段,其中有少许小波上升不完全,疑为肿瘤或脓肿。经穿刺证实为腰大肌深部脓肿,切开排脓痊愈。主要教训:本例初虽可以疑为败血症、伤寒,但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3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和左睾丸缺如33年,未予治疗.于2010年2月19日就诊收入院,查体:右腹股沟区约15 cm局限隆起包块,下缘达右侧睾丸上缘,包块内可摸及肠管,平卧位后可还纳消失.右侧腹股勾内环区有咳嗽冲击感,压住内环区肿物基本突出受限.左阴囊空虚,左腹股沟区摸及2 cm类圆形肿物、活动,挤压时患者有不适感.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隐睾(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