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介苗免疫大鼠的抗结核发病和CD4^+CD8^+双阳T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大鼠结核感染及CD4^+CD8^+双阳(DP)T细胞的影响。方法:6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卡介苗免疫(BCG)组、(2)BCG免疫后结核分枝杆菌(Mtb)攻击(BCG-TB)组、(3)Mtb攻击后不化疗(TB)组。BCG组、BCG-TB组于观察开始接种BCG。BCG-TB组、TB组于3个月末接受Mtb攻击。比较全部大鼠接种Mtb后的死亡率;实验开始和其后3、4、5、6、8个月末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结果:BCG组、BCG-TB组无死亡;TB组感染后5个月内死亡率45%(9/20)。TB组死亡率高于BCG组和BCG-TB组,P〈O.01。实验开始时3个组组间对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末BCG组、BCG-TB组之间各对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BCG组和BCG-TB组第3个月末与接种前比较,CD8^+、DP升高,且显著高于TB组(Mtb干预之前),P〈0.01或P〈0.05。BCG组DP细胞于接种BCG后第6个月后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接种前;BCG-TB组于Mtb攻击1个月后CD8^+、DP继续升高,观察的第8个月CD8^+、DP回落,但仍显著高于BCG接种前;TB组Mtb攻击后1个月末CD8^+、DP有升高但低于BCG组和BCG-TB组,同时伴有CD3^+、CD4^+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此后维持在相近水平。Mtb攻击2个月末BCG-TB组DP高于BCG组和TB组,P〈0.05或P〈0.01。Mtb攻击5个月后3个组间D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CG预防接种可保护Mtb感染宿主免于发病和死亡,增强抗结核保护性细胞免疫力表现之一为DP细胞升高,DP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T细胞。DP细胞的形成与CD4^+SP细胞上CD8^+抗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5^+Treg细胞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BD患者,其它肠病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IBD患者中活动期患者25例,缓解期患者15例,使用和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活动期IBD患者分别为16例和9例。对以上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进行测定。[结果]疾病活动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肠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疾病活动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疾病稳定期患者(P〈0.01)。活动期IBD患者中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与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率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性。[结论]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外周血采集物(G—PB)与稳态骨髓(SS—BM)中CD4^+、CD8^+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的差异。依据细胞表面CIM5RA和CD62L的表达将CD4^+、CD8^+T细胞划分为初始T细胞(naive,CIM5RA^+CD62L^+)、中心记忆T细胞(centralmemory,TCM,CIM5RA—CD62L^+)、效应记忆T细胞(effeetor memory,TEM,CIM5RA^-CD62L^-)、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rminally difierentiated effeetor memory,TTTp,CIM5RA^+CD62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G—PB与SS—BM中CD4^+、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的比例组成,并计算每微升采集物中各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结果表明:G—PB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组成及CD4^+/CD8^+比值均高于SS—BM(P〈0.05);G—PB中CD4^+初始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SS—BM(P〈0.001),而CD4^+TEM比例显著高于SS—BM(P〈0.001);G—PB中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的比例与SS—BM无显著差异(P〉0.05);与SS—BM相比,G—PB中CD4^+CD62L^+T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P=0.001),每微升G—PB移植物中的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高于SS—BM(P〈0.001)。结论:G—PB与SS—BM中CD4^+、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在相对和绝对数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G—PB和SS—BM移植后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CD25^+T细胞的异常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进行粪便细菌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系膜淋巴结(MLN)中的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荧光PCR测定Foxp3 mRNA的含量。结果 (1)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PBMC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P〈0.05),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MLN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P〈0.05),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2)模型组大鼠PBMC中Foxp3 mRNA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MLN中Foxp3 mRN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3)模型纽大鼠肠道菌群较正常对照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CD4^+CD25^+T细胞的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异常可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于1995年由Sakaguehi等首次报道,将去除了CD25^+细胞的CD4^+单阳细胞过继转移给裸鼠,则裸鼠发生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而将CD4^+CD25^+T细胞CD4^+T细胞共同转移,则不发生自身免疫疾病。此研究揭示CD4^+CD25^+T细胞具有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功能。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CD4^+CD25^+T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变化规律,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外周血CD3、CD4、CD8、NK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表明:MM患者治疗前CD4^+CD25^+highT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沙利度胺治疗有效患者的CD4^+CD25^+highT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无效者Treg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16例经化疗完全缓解,CD4^+CD25^+highT比例为6.91±1.12%,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者CD3^+T、CD4^+T、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CD8^+T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下调MM患者CD4^+CD25^+Treg可能是沙利度胺治疗MM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献血者CD3^+CD4^+、CD3^+CD8^+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并对国产和进口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双染试剂进行比较。方法收集北京地区500例健康献血者全血标本,分别使用进1:3和国产的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双染试剂,应用同一台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性别、民族和年龄段的结果以及不同试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进口试剂检测的北京地区健康献血者CD3^+CD4^+、CD3^+CD8^+百分比以及CD3^+CD4^+/CD3^+CD8^+的范围(95%可信限)分别为22.92~49.96、14.86~41.70、0.37~2.47,不同年龄段(18-29、30~39与40岁以上组)各项指标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的比较仅CD3^+CD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汉族(n=484)与少数民族(n=16)中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与进口试剂的检测结果显著相关,CD3^+CD4^+(%)、CD3^+CD8^+(%)以及CD3^+CD4^+/cD3^+CD8^+的r值分别为0.970、0.953、0.967。u检验结果显示CD3^+CD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8^+(%)、CD3^+CD4^+/CD3^+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健康献血者CD3^+CD4^+(%)、CD3^+CD8^+(%)的参考值,参考值受年龄、性别、民族、检测试剂和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产和进口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双染试剂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别测定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直肠癌患者Th1/Th2平衡偏移情况及CD4^+CD45R细胞的比例变化,以比较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检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2组患者术前1d、术后2、7d的外周血中CD4^+IFN-γ^+T和CD4^+IL4^+T细胞比率及IFN-γ和IL-4血清浓度,同时检测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在不同手术影响下的比例变化。结果开腹组术后2、7d的Th1细胞[(4.51±1.52)%,(7.26±2.59)%]与术前[(12.06±1.82)%]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Tha2细胞[(6.70±2.41)%,(6.70±2.41)%]与术前[(4.47±1.90)%]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2、7d的IFN-γ[(57.15±23.64)ng/L,(72.70±27.31)ng/L]与术前(123.47±32.52)ng/L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而术后2、7d的IL-4[(55.55±7.29)ng/L,(57.56±7.13)ng/L]与术前[(41.87±5.83)ng/L]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Th1细胞、Th2细胞、IFN-γ和IL-4手术前后数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7d开腹组CD4^+CD45RA^+T细胞(35.11±7.82)与术前(31.11±6.72)相比明显增加(P均〈0.05),开腹组术后CD4^+CD45RO^+T细胞(61.21±9.13)较术前(68.11±11.42)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平衡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但治疗后其比例明显下降(P〈0.05);(2)肺癌患者CD4^+CD25^+T细胞能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和干扰素γ的分泌。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其动态监测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情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结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后期与正常人比较,均有CD4^+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00,P=0.000),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00,P=0.002),CD4^+/CD8^+明显降低(P=0.000,P=0.000)。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与病程后期无明显差异(P=0.985),CD8^+1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明显高于病程后期(P=0.000),CD4^+/CD8^+病程早期明显低于病程后期(P=0.000)。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发病后期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DJ'b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孟鲁司特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综合治疗,孟鲁司特于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mg,每晚1次口服。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咳嗽、喘憋、肺部体征的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孟鲁司特干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上升(P〈0.05),同时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持续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斯特纳可缩短病程,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的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C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以探讨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NK细胞的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25例、完全缓解患儿28例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表明: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55±2.41)%,(8.54±2.51)%和(6.25±0.85)%,在初诊患儿组和缓解患儿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儿的NK细胞数量减少,完全缓解后患儿组NK细胞数量仍低于正常对照(4.11±3.87%和10.41±7.20%w14.06±5.95%,P〈0.05)。结论:联合应用CD4、CD25及cDl27检测Treg细胞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可靠、准确,CD4^+CD25^+CD127^+T细胞可较好地反映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参与NK细胞的调节可能是Treg细胞在白血病免疫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3.27±3.15)%,显著低于手术前的(19.76±3.42)%(P〈0.05);手术前显著高于对照组(10.46±2.87)%(P〈0.05),而手术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下调,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变化;ELISA检测同一标本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3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6.92±1.31)%,与正常对照组(4.91±1,2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腺癌、7例黏液癌、9例未分化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比例分别为(6.81±1.52)%、(6.99±1.21)%、(7.08±1.1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高于对照组的(4.91±1.24)%,差异有显著性(P〈0,05)。IV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高于Ⅱ期大肠癌患者(P〈0.05)。大肠癌组外周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TGF—β水平增加,CD4^+、CD25^+、CD127^lo/-Treg比例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表达增高,与临床分期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类无关,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CD4^+,CD8^+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外周血CD4^+,CD8^+的改变及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取Wistar大鼠23只单纯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组(n=5):不干预。②模型组(n=8):每只大鼠一次性注入0.5mL豚鼠脊髓匀浆(相当髓鞘碱性蛋白3.5mg)和完全福氏佐剂混合乳剂,其中0.4mL注入双后足掌皮下,0.1mL注入尾近端。在注入抗原乳剂后即刻、24,48h共3次腹腔注射左旋咪唑10mg/kg。③完全福氏佐剂组(n=5):注射无豚鼠脊髓匀浆生理盐水+完全福氏佐剂混合液0、5mL,用法同模型组,不注射左旋咪唑。④左旋咪唑组(n=5):每间隔24h腹腔注射左旋咪唑,用法同模型组。将注射日规定为第0天,每日观察2次记录大鼠神经体征变化,所有大鼠于注射第16天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的变化,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Loyez氏髓鞘染色法观察髓鞘改变。结果:23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体征变化:正常组、完全福氏佐剂组和左旋咪唑组均未出现症状,模型组8只大鼠中有7只于第14天出现症状,发病率为87.5%。②CD8^+的变化:左旋咪唑组和模型组低于正常组[(31.24&;#177;7、01)%,(20.64&;#177;5.52)%,(41、73&;#177;7.28)%,P〈0.05,0.01],且模型组低于左旋咪唑组(P〈0、05)。③CD4^+的变化:左旋咪唑组和模型组高于正常组[(45、21&;#177;5.35)%,(43、30&;#177;5.47)%,(34.44&;#177;7.01)%,P〈0.05],但前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④CD4'/CD8^+:左旋咪唑组和模型组高于正常组(1.53&;#177;0、49,2.33&;#177;1.04,0.86&;#177;0.32,P〈0.05.0、01)。⑤模型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大脑自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见部分脱髓鞘改变。结论:①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是通过降低CD8^+、增高CD4^+及CD4^+/CD8^+介导的免疫性疾病。②左旋咪唑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平衡,是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生的重要免疫凋节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0例原因不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20例正常非孕妇女及18例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水平。结果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7.89±1.16)%和(1.06±0.33)%,低于正常非孕组的(11.73±1.05)%(P〈0.01)和(1.36±o.53)%(P〈0.05),也低于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组的(9.67±1.87)%(P〈0.05)和(1.39±0.37)%(P〈0.05)。结论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手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HLA-DR^ T细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2例异体手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8^ 、CD3^ HLA-DR^ (活化T细胞)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病人 术前一周结果作对照。结果 使用免疫抑制剂后,于术后第1日CD3^ 、CD3^ 、CD4^ 、CD3^ 、CD8^ 、CD3^ HLA-DR^ 细胞水平,CD4/CD8比值都开始降低,以3-5日为最低水平。术后8日,上术指标逐渐回升,至15日后基本趋于平稳,但CD3^ 、CD3^ 、CD4^ 及CD4/CD8比值仍明显低于术前,而CD3^ 、CD8^ 、CD3^ HLA-DR^ 细胞水平则高于术前。结论 异体复合组织-手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HLA-DR^ 细胞水平的变化与单一组织器官移植(肾移植)术后稳定期的变化一致,也与病人术后的稳定病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平衡及CD4^+ CD45RA^+T细胞和CD4^+ 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67例直肠癌患者中,33例拟进行腹腔镜手术,设为L组,34例拟进行开腹手术,设为O组.观察术前1d、术后2d、术后7d患者Th1、Th2、CD4^+ CD45RA^+T、CD4^+ CD45RO^+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L组患者术前和术后Th1、Th2、CD4^+ CD45RA^+T、CD4^+ CD45RO^+T细胞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O组术后2d、术后7d患者Th1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Th2细胞表达显著升高(P< 0.01);CD4^+ CD45RA^+T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D4+ CD45RO+T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平衡、CD4^+ CD45RA^+T细胞和CD4^+ 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小,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干扰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的水平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 PBC 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人叉头型基因 p3(Foxp3)mRNA 表达的水平。结果PBC 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Foxp3的 mRN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C 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减少,免疫抑制功能减弱,提示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淋巴细胞在 PBC 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评估 PBC 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相关实验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物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与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免疫变化的相关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9/2008-07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其实验室完成。 参试者:52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治疗。 方法:肾移植后患者均服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所有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均按照相应指南诊断及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2,4,8,12周以及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时抽血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按其免疫力恢复情况分为正常组26例,排斥反应组17例,感染组9例。 主要观察指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降低(P〈0.05),而感染组显著增高(P〈0.01)。与感染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 结论:肾移植后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受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其升高或降低可以作为预测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