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时调经是根据女性月经周期中肾阴阳转换、消长节律和气血盈亏变化的规律,结合胞宫由虚而盛而满而溢而虚的周期变化指导用药而调整月经周期。经后期滋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经间期补肾活血行气;经前期理气温阳益肾;行经期养血活血调气血。青春期调经重在恢复周期,生育期调经重在促孕种子。同时要从整体出发,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更要引导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注重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多囊称臣隐卵巢综合症始终,关注其远期并发症的诊治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生息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下,随着四时的变更,昼夜的变动而阴阳消长,气血流注,这就是说,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存在着广泛的周期性节律变动,而这种节律性变动,谓之人体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或称为生物钟(Biological O'clock)。生理学家则称之为生理节律。  相似文献   

3.
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现.介绍王晖月经周期四调法,该法遵宗《黄帝内经》“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旨,针对妇人月经周期的病机病理,即势调、养调、疏调、平调四法,谨察阴阳,西为中用,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4.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有其总的生理规律,气血在循环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最盛的太阴与阳明,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终而复始。气血多少生理规律一旦破坏则则会出现病理状态。明辨经脉的气血多少规律,对针灸治疗中风病、认识中风病机、规范施术方案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痛经中医又称为“经行腹痛”,国医大师夏桂成创立了“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根据经后期阴长阳消,经间期重阴必阳、阴转为阳,经前期阳长阴消,行经期重阳必阴、阳转为阴的不同生理变化理论,对痛经患者进行分期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艾灸任督脉治疗痛经时,既可以温通经脉、消瘀散结,使其通畅则不痛;又可补虚扶正、补养气血,使其充盈则不痛。现将夏桂成诊治痛经的理念及方法运用于任督脉灸法治疗中,从综合调治月经周期节律的阴阳气血活动着眼,通过采用经后期、经间期任脉灸,经前期、行经期督脉灸的治疗方法,调畅气血,以改善女性阴阳失调来治疗痛经。  相似文献   

6.
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洞悉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自动调节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1夏季所引起的人体生理变化夏季人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气血运行旺盛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盛、气温高,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此外,即使在一天之中,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对人体气血盛衰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见,人体阳气的盛衰是随着昼夜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化,夏季对应于一日的中午时分。脉象上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月经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有规律的月经来潮是女子气血阴阳变化功能正常的表现。《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记载:"月经的节律与月相盈亏的节律相一致";《类经》亦载:"月事者,女子经水按月而至,其盈虚消长应于月象";不仅如此,李时珍、张介宾等众多医家在月经的调节方面均认为月经的周期性变化与月亮盈亏时间的一致性,其实就是天人相应的表现。本文拟从月亮盈亏与月经周期的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卵泡的生长发育、月经生理周期过程中肾阴阳消长及气血盈亏规律变化,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形成的病机及治疗,得出肾阳虚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提出以补肾阳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杜登岭 《陕西中医》1990,11(3):123-124
本文从脏腑气血流注节律、昼夜阴阳消长节律、脏腑昼夜生克节律、人体不同生理特点及发病前等时辰进药效应方面探讨了中医学中的时间服药规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出入是形成正常睡眠一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阴阳消长失常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结合脏腑虚实,从心肾阴阳水火不济、肝肾乙癸失涵、肝胆阴阳不和、脾胃阴阳升降失常、肾中阴阳失调等诸种阴阳失调来探讨失眠发生的机制,治疗失眠的原则是交泰阴阳。  相似文献   

11.
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变化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ZL  Zhao SH 《中国针灸》2010,30(10):859-862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不是按照三阴三阳排列的,而是根据气血在人体的运行规律确立的。气血在流注过程中的多少盛衰变化,形成了由气血阴阳最盛的太阴与阳明,依次消长转化递减,经少阴与太阳,至气血阴阳衰少的厥阴与少阳,衰尽复生,终而复始。这种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的流注次序,不仅反映了经脉上行下循、内注外达的"脉行之逆顺",而且反映了人体阴阳互根、消长转化和气血多少平衡协调的变化关系,以及疾病的虚实病理变化。因而,明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流注规律,是掌握经脉流注次序意义的前提,是行针施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女性最显著的生理特点,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现。月经的形成在"三素"的作用下,食物进行清浊分泌,产生"七元三秽",精血之浊,即为女子胞卵,受精可怀孕生育,若无受孕,即成为月经,在下清"赫依"的作用下按月排出。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下性激  相似文献   

13.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亦是“子午流注”中纳子法的另一取穴方式,它以人体一日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的节律来进行推算,一天十二时辰配脏腑的十二经脉按时开穴,以本经经脉的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和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五行属性为基础,再以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视野下的女性生理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视野下的女性生理与病理除了在经、带、胎、产四个方面明显异于男子外,还在阴阳属性、气血功用和脏腑功能等方面与男子不同。在女性生理上,中医学强调阴阳平衡下的主阴主静、气血协调下的以血为用、五脏生理———重视肾肝脾。在病理上女性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五脏之中,易损肝肾。  相似文献   

15.
杨丽华  王建国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7-1018
以“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理论为指导,依据人体阴阳消长、气血盛衰、脏腑虚实与整个自然界密切关系,探讨人体阴阳、营卫、五脏主时的昼夜变化,以调整人体“睡眠-觉醒”的生理活动治疗不寐。  相似文献   

16.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分析女性中医健康状态的特征,初步构建有生理周期女性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模型。方法:对《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月经相关疾病的疾病诊断和辨证内容进行文本挖掘分析,提取与脏腑病位、气血阴阳盈亏、病邪性质相关的症状,通过计算症状与健康状态的权重值,形成女性疾病问卷和证素辨证问卷;通过计算月经周期阶段推算内在气血阴阳消长状态;借助体质问卷进行体质辨识。通过上述四类辨识方法,形成女性中医健康状态的综合辨识。结果:通过疾病辨识模型区分已病和未病或欲病状态;通过证素辨证模型了解女性脏腑病位、气血阴阳盈亏与病邪性质;再通过辨识内在气血阴阳状态,结合体质结果,初步构建女性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模型。结论:模型辨识结果能够多维度的反映女性综合健康状态,可对女性中医健康状态进行精细化分类,既可以了解既往较稳定的健康状态又可了解未来健康趋势,从而有助于后续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杨建宇 《光明中医》2004,19(1):45-45
中医治病重视因时制宜。古代医家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认识到 ,人类生存在自然界中 ,人体生命节律性活动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进而用在辨证和治疗上 ,构成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辨时辨证论治 ,服药早晚有异 ,根据疾病寒热虚实性质的不同及人体阴阳气血节律性的不同变化 ,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灵枢》曰 :“顺天之时 ,而病可与期 ,顺者为工 ,逆者为粗。”其意强调了顺从大自然阴阳消长变化的重要性 ,并要求顺应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而进行施治。如临床上采取因时制宜 ,并结合辨证论治等因素 ,分析、处理 ,从而可收到常规方法所不…  相似文献   

19.
在《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时间医学-生命节律理论指导下,研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节律,对于目前指导缺血性中风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在年节律方面,应注意季节不同人体的生理表现不同;不同的季节气候,会对发病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季节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在月节律方面应关注月亮盈亏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在日节律方面应关注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生活在自然中,机体的生理活动存在着与月相变化有其节律性的特点。祖国医学早在《内经》就有其论述。分娩是人体生理活动之一,是阴阳气血周流出入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