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素组早餐前注射胰岛素,每餐加服伏格列波糖;预混胰岛素组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并早晚同餐服用二甲双胍。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以FPG<6.1mmol/L、2hPG<8.0mmol/L及HbA1C<6.5%为目标,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达标率更高,胰岛素用量少,且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餐时口服伏格列波糖,对照组餐前口服格列齐特,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肛门排气增多5例,腹泻2例,但症状较轻,患者可耐受,未发生低血糖;对照组腹胀4例,腹泻1例,低血糖3例。结论伏格列波糖治疗初发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的32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30 R,每天两次进行皮下注射,根据测定患者血糖水平对所用剂量进行调整。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伏格列波糖治疗,每次0.2 mg,每天服用3次,连续应用8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FPG、2h PG、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FPG、2h PG、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程,均顺利完成疗程。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给予4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伏格列波波糖分散片共10周,血糖及学清胰岛素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血糖,血脂均明显下降。结论应用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副反应少,风险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对糖尿病患者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分为肝功能正常组(32例)和肝功能轻度异常组(24例),均给予两组患者服用12周的伏格列波糖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轻度异常组患者的血糖均下降,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A))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并未产生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一区2015年1月~2016年4月入院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患者格列齐特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后血糖各指标及BMI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F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疗效显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伏格列波糖的不良反应及处置措施的报道,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进行总结分析。伏格列波糖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胃肠道方面,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软便、腹鸣腹痛、便秘等。经过停药及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痊愈,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鉴于伏格列波糖可造成患者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掌握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置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棣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剂量为0.6 mg/d,1周后增至1.2 m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伏格列波糖片,0.2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和血脂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以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化验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入选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胶囊和伏格列波糖片0.2mg,每日3次,疗程12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餐后1h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餐后2h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和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而两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0.3574,0.286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7%和5.8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胶囊能够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其疗效和安全性与伏格列波糖片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近红外技术建立药品的“一厂一品一规”一致性检验模型。方法 在 4200~12000 cm -1 范围内对伏格列波糖胶囊进行直接接触扫描 ,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光谱,通过 OPUS 软件运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图谱进行分析, 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结果 建立的一致性检验模型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厂家生产的伏格列波糖胶囊。 结论 建立的一致性检验模型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区分不同厂家生产的伏格列波糖胶囊,对特定厂家的伏格列波糖胶囊进行初筛检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伏格列波糖与安慰剂比较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9项研究2357例病人纳入系统评价,伏格列波糖单药治疗降低HbA1c水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数差(MD)=-0.28,95%CI(-0.42,-0.13),P=0.000 2]。两组在控制体重方面效果相似[MD=0.10,95%CI(-0.12,0.33),P=0.37],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相对风险度(RR)=1.40,95%CI(0.97,2.02),P=0.07]。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时,伏格列波糖降低HbA1c水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50,95%CI(-1.98,-1.02),P<0.000 01],对于体重的控制优于对照组[MD=-0.89,95%CI(-1.58,-0.2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0,95%CI(0.95,3.43),P=0.07]。结论:伏格列波糖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餐后血糖,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伏格列波糖对优泌乐25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血糖的影响。方法:单用优泌乐25治疗,日内三个时段存在血糖"高峰与低谷"早餐后与午餐前、午餐后与晚餐前、晚餐后与睡前,联合伏格列波糖前后,以CGMS监测血糖,以MAGE为指标,分析伏格列波糖对波动性血糖的影响。结果: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后,MAGE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可以降低优泌乐25治疗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2型DM治疗的患者68例,分为伏格列波糖组与阿卡波糖组各34例。两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伏格列波糖组给予伏格列波糖片0.2 mg,日3次口服。用量随病情变化调整,可增至0.3毫克/次。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片50 mg,日3次,餐前即刻口服。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加用量,最多不超过0.2 g,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8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比治疗前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无组间差异(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有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一过性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出现,但是伏格列波糖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阿卡波糖组少,具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对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伏格列波糖片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少于阿卡波糖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餐后2h血糖、HbA1c降低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不良反应少,并发症风险能有效降低,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伏格列波糖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毛细管G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细管GC法测定伏格列波糖中11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以50%DMF水溶液为溶剂,采用DB-624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FID检测器,载气为氮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FPG、2hPG、HbAlc)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栗县中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研究组予以二甲双胍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两组均坚持治疗2周。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治疗前后胰岛素分泌量、C反应蛋白,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胰岛素分泌量和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提高胰岛素分泌量,且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优泌乐25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能安全有效控制总体血糖,值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深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20.
方明 《海峡药学》2012,24(4):100-102
目的比较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分泌、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和伏格列波糖(伏格列波糖组)。服药8周后,观察患者餐后0min、30min、60min、1h、2h血糖,胰岛素分泌、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单剂量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降低标准餐后血糖的效果相似。与伏格列波糖相比,二甲双胍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餐后30min后胰岛素分泌水平,改善白细胞WBC和CRP水平(P<0.05,P>0.01)。结论二甲双胍在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及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方面优于伏格列波糖,这可能与其部分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