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8例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影响结果RFCA后房室结正向1:1传导的最短周期延长、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的变化与房室结传导特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测量4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前快径路前传不应期(FERPB)、术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FERPA)及其差值(DERP),术前慢径路前传时间(Sp)、快径路前传时间(Fp)及其差值(Dp),并对FERPB与FERPA进行样本均数t检验,计算DERP与Dp的相关系数(r)。结果FERPB与FERPA分别为354±58.25ms及311.14±57.33ms(P<0.01),DERP与Dp呈正相关(r=0.3989,P=0.02~0.05)。结论慢径消融术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缩短,快慢径路传导特性的差异与慢径路消融术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58例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影响 结果 RFCA后房室结正向1:1传导的最短周期延长、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无明显改变,不影响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慢径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慢径对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①比较3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AH间期、房室结前传及逆传文氏周期、快径路及慢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②根据术后慢径是否消失将34例患者分为:慢径消失组(n=24);慢径改良组(n=10),比较两组间快径及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结果:房室结改良前后文氏周期变化:34例患者在未分组前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文氏周期无明显变化。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慢径消失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径改良组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术后较术前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的缩短与消融后慢径是否残存有关;慢径的消融影响房室结的前向传导。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慢径对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是的电生理联系,方法 对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6±16.4)岁的房室结哲返性心动过速患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成功率100%,26例消融后慢径消失(Ⅱ组)13例消融后慢径残存(Ⅱ组),消融前后I组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32.5±49.5)ms缩短为(282.5±58.0)ms前传功能不应期由(382.9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后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的影响。方法:67倒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逮患者,进行了选择性房室结慢径消融,除1例失破外,66例消融成功,其中45例清融后慢径不存在(Ⅰ组),12例消融后残存慢径前恃功能(Ⅱ组)。结果: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在Ⅰ组显著变短(331±74ms vs 271±77ms,P<0.001),在Ⅱ组无显著变化(346±49ms vs 314±50ms,p=NS)。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Ⅰ组352±60ms vs 337±71ms,P—NS,Ⅱ组350±48ms vs 343±67ms,P—NS)。在Ⅰ组,消融前、后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呈正相关(清融前r=0.692,P<0.001;消融后r=0.854,P<0.001)。在Ⅱ组,消融后慢径前传有效不应期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无相关性(r=0.497,p<0.10),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呈正相关(r=0.838,p<0.02)。结论:射频消融慢径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影响不大,但明显使怏径有效不应期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 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慢径消融对快径正传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对快径正传有效不应期及房室传导时间的影响。方法83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根据消融前HRAS,S2扫描刺激时房室跳跃值的不同分为:A组:〈50ms;B组:50—80ms;C组:〉81ms。行慢径消融,消融后均无慢径残留,测量消融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房室传导时间的变化。结果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及房宣传导时间均较消融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前HRA程序刺激时房室跳跃值越大,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宣传导时间亦有类似结果。结论慢径消融后快径有效不应期及房宣传导时间均缩短,提示慢径消融可改善快径前向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的联系。方法:534个慢-快型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房室结无跳无折)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及对房室结传导的影响。结果:①A型复发5例(1.2%),B型复发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型终点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Wen-AVN)、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跳跃增值缩短,B型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A型有效不应期的缩短明显大于B型。结论:A型终点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型终点;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0.
房室结慢径消融后对快径前传不应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必须电生理基础,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射频消融慢径路后有学者发现快径路前传不应期发生改变,本文对慢径路消融后快径路前传不应期改变,探讨慢径路消融后对快径路前传不应期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DAVNP伴AVNRT患者4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77±14.89岁;病史0.6~30年,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史.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合并房室结快径经消融者未选入.  相似文献   

11.
7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房室结慢径消融术。65例慢径阻断、9例双径存在但AVNRT不能诱发、2例快径阻断。慢径阻断后,除快径的前传有效不应期(ERP)缩短(287.0±79.0msvs344.0±87.0ms,P<0.01)外,房室传导的文氏点、21阻滞点、室房传导的11点、快径逆传ERP、前传和逆传功能不应期均无明显改变。共放电841次,其中无交界区心律的317次放电,无一次消融成功。65例慢径阻断者,交界区心律减少或消失。以上结果提示快径和慢径可能是两条各具电生理特性的传导纤维。  相似文献   

12.
534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A、B型分别复发5例(1.2%)、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型终点的未复发与复发患者相比,其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认为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室结双径路(DAVNP)合并房室旁路(AP)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要求。方法对2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PSVT的前传和逆传途径,然后对AP或房室结慢径(SP)进行消融治疗。结果218例PSVT中检出DAVNP+AP10例,检出率为4.6%。其中SP前传、AP逆传(SP-AP折返)4例,快径(FP)前传、AP逆传(FP-AP折返)1例,SP-AP折返并FP-AP折返或SP/FP交替前传折返4例,SP前传、FP逆传(AP旁观)1例。10例患者均作AP消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3例加作SP消融,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DAVNP合并AP者AP均作为逆传途径,阻断AP是消融关键;AP旁观者也应作AP消融;仅有AH跳跃延长者不必接受房室结改良;AP消融者应作DAVNP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导管射频电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行导管射频电消融术100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心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10%。复发病例中7例术后慢径残存,未复发病例中3例慢径残存,慢径残存患者复发率高。未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缩短,分别为(277±41)m s和(318±46)m s(P<0.05);而复发病例消融后的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FPERP)较消融前无明显缩短,分别为(298±48)m s和(311±56)m s(P>0.05)。复发病例心内电生理特点复杂多变,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未复发病例多为单纯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的电生理基础仍然是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与慢径残存及复杂的房室结、慢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新角度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慢径消融后快径前传及逆传功能的变化。方法:48例确诊有明显跳跃现象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慢径消融,以相同条件及方法测定慢径消融前后快径的前向及逆向传导时间(TFP)及有效不应期(ERPFP)。结果:快径前向传导时间(TFP前)由术前的(106.04±36.36)ms缩短为术后的(89.98±27.09)ms(P0.001);快径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ERPFP前)由术前的(330.00±53.31)ms缩短为术后的(250.21±56.81)ms(P0.001);快径逆向传导时间(TFP逆)由术前的(94.54±28.39)ms缩短为术后的(86.62±24.88)ms(P0.01)。结论:慢径消融后快径前向及逆向传导功能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的电生理改变及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后的电生理改变及与复发的关系。方法52例确诊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慢径消融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测量房室结文氏点及快径不应期。随访1~3年,观察远期效果。结果52例中3例复发,49例无复发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分别为(318.5±50.2)ms和(266.5±27.2)ms(P<0.01)。而3例复发者手术前后不应期分别为306.66ms和316.66ms,无明显改变。术后慢径消失者,无1例复发,而残存慢径或伴心房回波者复发率分别为16.6%及22.2%。结论慢径残存及快径不应期无改变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仅患有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 ,老年组 (≥ 6 0岁 ) 36例和青年组(14~ 4 5岁 ) 4 0例 ,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 ,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 ,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 H2 间期均缩短 ,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 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 ,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 ,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慢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用前传慢径和逆传慢径构成心动过速折返环。目前较常用消融逆传慢径心房插入点 ,但复发率高达 1 0 %左右。笔者推测 ,由于慢 慢型AVNRT前传慢径的传导时间长 ,有效不应期短 ,可能为维持慢 慢型AVNRT折返环的关键支 ,用解剖法消融前传慢径 ,可能与常见慢 快型AVNRT消融前传慢径的方法一样有效。1 .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1月 ,因AVNRT入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 1 4 5例 ,其中慢 慢型 1 0例(6 9% )。放置 1 0极冠状静脉窦 (CS)导管至CS ,4极导管分别…  相似文献   

19.
下位法射频消融慢径致房室传导阻滞二例黄国明,吴照芝,徐伊亭,万志红,刘洪慧,岳淑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四医院南昌330002)下位法射频消融(RFCA)慢径(SP)具有简便、快速、安全、可靠之优点,业已成为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术中房室结快慢径前传不应期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 2 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病人射频消融术 (RFCA)中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变化的意义 ,应用心房程序刺激法测定放电前后房室结快慢径前传ERP并据此指导治疗。结果 :2 7例AVNRT病人房室结ERP对射频电流呈 4种反应 :①快径前传ERP缩短 10例。其中 6例表现为引起跳跃的S2 间期缩短 ,无心房回波 ,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AVNRT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 ,跳跃现象消失。 4例前传ERP由 36 0± 15ms缩至 170± 8ms,跳跃消失 ,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AVNRT ,不再消融。②快径前传ERP延长 6例 ,由 36 0± 10ms增至 430± 12ms。延长S2 与S1耦联间期行心房程序刺激 ,跳跃再现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至跳跃消失。③慢径前传ERP缩短 5例。术中AVNRT频率由 170± 14次 /分增至 2 30± 11次 /分。继续消融慢径 ,跳跃消失。④慢径前传ERP延长 6例 ,表现为AVNRT的频率减慢 ,继续消融慢径获成功。上述病人经 3.3± 0 .8( 2 .0~ 4.5 )年的随访 ,未见房室阻滞 (AVB)发生 ,亦无AVNRT复发。结论 :对于少数AVNRT病人 ,借助术中房室结前传ERP的变化指导消融 ,可望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复发机率、避免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