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 体温计传统的消毒方法为浸泡消毒,即将其放在一容器内,集中浸泡消毒。体温计数量较多,交接班时需反复清点,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由于消毒液具有刺激性,取放时手部直接接触消毒液,会对皮肤造成损伤。为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我们自2008年2月 相似文献
3.
4.
5.
6.
过氧乙酸与乙醇对体温计浸泡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后的体温计表面普遍污染有细菌。经0.5%过氧乙酸或75%乙醇溶液浸泡30min,杀菌率均达99%以上、用过氧乙酸浸泡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乙醇。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临床上将体温计直接放入搪瓷盘中消毒方法进行改进,即在消毒搪瓷盘内增加一个内盘。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I临床依然主要使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给病人量体温,对体温计的消毒仍采用化学浸泡法,常用84消毒液、过氧乙酸、乙醇等。一般以两个简单的塑料盒盛放消毒、备用。在工作中我们要么徒手自消毒液中捞出体温计冲洗,消毒液对护士手的腐蚀与伤害无法避免;要么戴无菌手套取出冲洗,成本高、体温计易滑落摔碎,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及成本支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双缸套盒用于体温计消毒,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水银体温计目前仍然是各级医院测量体温的主要工具,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甩降仪来将水银柱降至35℃以下,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资源。为了解不同消毒频次的体温计甩降仪小杯染曹隋况及对体温计消毒效果的影响,开展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银体温计目前仍然是各级医院测量体温的主要工具,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甩降仪来将水银柱降至35 ℃以下,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规范体温计消毒流程,便于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提高体温计消毒质量。方法在临床各科室发放自制的四层抽屉式体温计管理盒及消毒管理流程图,实行统一的消毒方法和流程。结果统一消毒管理后,体温计消毒质量显著提高,简化了护士的操作程序,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了工作时间。结论体温计统一消毒管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肥皂水和75%乙醇进行体温计消毒的效果。方法将240支患者测量腋温后的体温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分别用20%肥皂水和75%乙醇消毒体温计,对消毒前后的体温计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统计消毒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消毒前菌落数分别为(42.10±37.93)cfu/cm2和(40.40±36.51)cfu/cm2;消毒后菌落数分别为(0.22±1.56)cfu/cm2和(O.13±1.06)cfu/cm2。消毒前和消毒后两组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35、0.8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消毒前后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07、12.08,P〈0.01)。两组体温计消毒后合格率分别为96.7%和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P〉0.05)。结论肥皂水和75%乙醇均可用于体温计消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体温计消毒筛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名护理人员进行2年追踪调查,2007年使用体温计消毒盘为对照组,2008年使用体温计消毒筛为实验组.记录两组操作时间,体温计损坏量,护理人员皮肤损伤情况.采用自制的<护理人员使用满意度问卷>评价护理人员对体温计消毒筛使用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操作时间、体温计损坏率、护理人员皮肤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人员使用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温计消毒筛在体温计的消毒及使用过程中,不仅方便快捷,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及环境保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体温计使用与保存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42
我院2003年6月起送每位住院患者一支体温计,取消传统的集中消毒、集中发放体温计方法,实行一人一表,得到护士及患者的认可与欢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 75 %乙醇持续浸泡体温计的消毒效果及有效时限。[方法 ]监测 5周内 75 %乙醇消毒液的乙醇含量变化及微生物污染情况。 [结果 ]在常温下 ,75 %乙醇消毒液乙醇含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消毒体温计频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5周内乙醇含量比原液降低了 4.9% ,但仍在有效范围内 ;染菌量 <10cfu/mL ,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 75 %乙醇消毒液可以用于体温计的持续浸泡消毒 ,采用“一人一支一瓶”消毒法 ,消毒效果良好 ,有效时限可达 5周。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