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单纯纵隔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EBUS-TBNA检查的73例不伴肺内异常的单纯纵隔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进一步行外科手术活检或至少6个月以上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诊。结果:本组73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后60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37例,确诊率82.2%(60/73)。EBUS-TBNA在单纯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8%(23/24),100%(49/49)和98.6%(72/73)。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单纯纵隔病变,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师  王华英  兰朋训  顾霄  俞万钧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22-1123,120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EBUS-TBNA检查的22例伴或不伴肺内异常的纵隔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14例,良性病变6例,确诊率90.91%; EBUS-TBNA在纵隔病变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14/16)、100%(20/20)及90.91%(20/22);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纵隔病变,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用于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的价值,并探讨EBUS-TBNA和PET/CT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采用EBUS-TBNA诊断前已采用PET/CT检查的45例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EBUS-TBNA检查前接受普通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支气管内病变。对于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行外科手术切除,并经至少6个月以上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EBUS-TBNA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1.48%(22/27)、特异性100%(18/18)、阳性预测值100%(22/22)、阴性预测值78.26%(18/23)、准确性88.89%(40/45);PET/CT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为92.59%(25/27)、特异性55.56%(10/18)、阳性预测值75.76%(25/33)、阴性预测值83.33%(10/12)、准确性77.78%(34/45),EBUS-TBNA在诊断的特异性(P=0.003)和阳性预测值(P=0.016)方面优于PET/CT。结论EBUS-TBNA在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与PET/CT联合应用,可使EBUS-TBNA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吸活检术(EUS-FNA)和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诊断纵隔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病变的患者行EUS-FNA或EBUS-TB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1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为81.3%(13/16),其中行EUS-FNA2例,诊断率为100%(2/2);行EBUS-TBNA 14例,诊断率为78.6%(11/14)。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1例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81.3%(13/16)和68.8%(11/16)。通过离心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8.5%(5/13)。结论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离心后的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洪芳芳  王杰  鲍彰  周建英 《上海医学》2015,(2):143-146,8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组织检查术(EBUS-TBNA)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胸部CT检查显示肺内肿块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且行EBUS-TBNA的3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US-TBNA在SCL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明确诊断SCLC 49例,其中经EBUS-TBNA明确诊断为SCLC 46例,诊断阳性率为93.9%。经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4例,诊断阳性率为8.2%(4/49);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30例,诊断阳性率为61.2%(30/49);余12例经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的患者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明确诊断。结论 EBUS-TBNA在SCLC中的诊断阳性率较高。EBUS-TBNA既可作为SCLC诊断的首选检查,也可作为其他检查失败后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 在肺癌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至12月就诊病例,对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内气管、支气管旁肿块的368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68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252例,其中经EBUS-TBNA穿刺活检确诊恶性肿瘤232例,368例患者经EBUS-TBNA共穿刺387组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旁肿块56例。EBUS-TBNA诊断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和100%。368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或治疗随访考虑良性病变116例,其诊断符合率为92.9%。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肺门及纵隔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EBUS-TBN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肺癌手术治疗的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胸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胸内病变的患者[肺部病变者56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7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1例,纵隔占位5例]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无一例发生并发症.76例穿刺阳性;5例穿刺阴性;5例因穿刺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56例肺部病变者中诊断恶性肿瘤45例,良性疾病5例,可疑癌3例;穿刺阴性1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2例.7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中穿刺结果提示转移5例;穿刺阴性2例.21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中诊断恶性肿瘤3例,良性疾病13例;穿刺阴性2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3例.5例纵隔占位者均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可疑癌患者中1例经CT引导下穿刺、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诊断为恶性肿瘤.确诊肺癌而穿刺阴性的2例患者中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1例PET-CT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另3例穿刺阴性者经临床随访观察均诊断为良性疾病.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00%、100%及20%.结论 EBUS-TBNA是诊断胸内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EBUS-TBNA或TBNA检查的100例患者(EBUS-TBNA 50例,TBNA 5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0例患者共穿刺121个部位,EBUS-TBNA组和TBNA组获得满意标本的比例分别为90.6%和78.9%。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结论: EBUS-TBNA与TBNA相比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更高,且不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七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7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67例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胸、肺部病变(包括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节、小肿块、小片状浸润、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小结节等)患者均先进行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对于无阳性结果且病灶位于肺门、内或中带的155例患者行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枪术;对于病灶位于中、外带且与胸壁不连接的95例患者行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病灶紧贴胸壁的10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可疑中央气道病变的59例患者行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对于纵隔或伴肺门淋巴结肿大的67例患者行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术(EBUS-TBNA);对于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小结节的23例患者行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结果 诊断阳性率超细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25.3%(118/467),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为67.7%(105/155),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术为66.3%(63/95);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67.6%(69/102),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35.3%(18/51),EBUS-TBNA为77.6%(52/67),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为52.2%(12/23).7种方法总的诊断阳性率为93.6%(437/467),≤Ⅱ期肺癌(原位癌3例,Ⅰ a期84例,Ⅰ b期63例,Ⅱ a期65例,Ⅱ b期44例)诊断率达82.7%(259/313).结论 联合应用7种肺脏介入技术可明显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对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IMHL)的诊断价值,分析IMHL的病因分布。  方法  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胸部CT显示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至少一次EBUS-TBNA检查的124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EBUS-TBNA病理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同期进行纵隔镜检查或随访,得到最终结果,分析IMHL的病因分布,并评估EBUS-TBNA的诊断价值。  结果  共穿刺208个淋巴结,平均每例1.68个,124例IMHL患者中118例获得病因诊断结果,诊断率为95.2%。其中结节病43例(占34.7%),淋巴结结核23例(占18.5%),肿瘤21例(占16.9%)。11例为肺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淋巴瘤3例(占2.4%),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8例(占22.7%),6例诊断不明。EBUS-TBNA对肿瘤的诊断率最高,为95.2%,对结核的诊断率为82.6%,对结节病的诊断率为48.8%。EBUS-TBNA对IMHL的总体诊断率为72.6%,特异性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50.0%。  结论  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病因是结节病、淋巴结结核和肿瘤,EBUS-TBNA对孤立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敏感性高且安全的初步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胸部恶性疾病诊断和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91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毗邻气道的肿块的胸部恶性疾病患者EBUS-TBNA的诊断结果和24例患者EBUS标本的EGFR突变检测结果。 结果 共对227个纵隔、肺门淋巴结和23个肿块实施TBNA。4R和7组是最常受累的纵隔淋巴结;经EBUS-TBNA确诊86例,诊断恶性胸部疾病总体敏感度为94.5%,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94.5%。确诊病例中肺腺癌、小细胞癌、鳞癌和无法分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分别占确诊总例数的55.8%(48/86)、26.7%(23/86)、7.0%(6/86)和5.8%(5/86)。宫颈癌、结肠癌和食管癌和肾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各1例;超声图像分析表明:类圆形淋巴结[长短径之比(L/S)<1.5]、不均质回声、边界清晰、中央淋巴门结构消失和不规则血供在恶性病变中是常见征象;EBUS-TBNA标本EGFR敏感突变率为70.8%,病理标本和液基细胞标本EGFR突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9 1,P=0.47);本组共17例轻微不良反应,均对症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结论 EBUS-TBNA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胸部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支气管针吸活检(cTBNA)与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BUS-TBNA)对于肺部疾病伴有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对在我院行CT检查提示肺部伴有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病变的患者38例,分别利用cTBNA或EBUS-TBNA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行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细胞学检查。结果 38例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后确诊,并经过6个月的随访,其中cTBNA组(n=19)经组织病理明确诊断的包括:1例结核,5例小细胞肺癌,6例腺癌,3例鳞癌,1例大细胞癌,3例慢性炎症,cTBNA细胞学诊断阳性诊断率为63.16%(12/19),cTBNA组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66.67%(10/15),特异度为100%。EBUS-TBNA组(n=19)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的1例为肺结核,1例为纵隔恶性肿瘤,1例为结节病,1例大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7例腺癌,5例鳞癌,2例为慢性炎症,EBUS-TBNA细胞学阳性诊断率为78.94%(15/19)。两种方法在诊断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中有差异(P<0.05)。EBUS-TBNA组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86.67%(13/15),特异度为100%。结论 EBUS-TBNA细胞学检查对肺部疾病伴有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率较cTBNA高,可明显提高检查阳性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增强CT 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 明确诊断的纵隔结核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确诊率.方法 对10 例影像学表现以肺门、纵隔病变为主,临床疑诊为结核病的患者,行EBUS-TBNA 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 例经增强CT 联合EBUS-TBNA 以及试验性抗结核治疗,9 例明确纵隔结核诊断,1 例诊断为结节病.患者年龄17-71 岁,平均(39±16.82) 岁.发热、咳嗽为常见症状,咳痰症状少见.纵隔结核好发部位为4R 区、7 区及2R 区淋巴结,增强CT 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结论 纵隔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其特点,增强CT 结合EBUS-TBNA 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EBUS-TBNA 检查的患者110 例。所有患者行 EBUS-TBNA 检查前接受CT 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进行初步筛查。在彩色多普 勒超声指导下,经活检针(18 G)对110 例纳入对象行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BUSTBNA 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计算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分析EBUS-TBNA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确Kappa 值。结果 经CT 或PET-CT 初步筛查,110 例受检者中, 疑似胸部恶性肿瘤81 例(73.64%),疑似结核病29 例(26.36%)。经手术病理诊断,81 例疑似胸部恶性肿瘤 患者中,75 例(92.59%)确诊为恶性肿瘤;29 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中,22 例(75.86%)确诊为结核病。EBUSTBNA 诊断胸部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49(95% CI :0.711,0.904)。EBUS-TBNA 诊断结核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31(95% CI :0.703,0.917)。EBUS-TBNA 诊断恶性瘤纵隔 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604(95% CI :0.697,0.825)。110 例受检者中,2 例(1.82%) 存在轻微不适,但均对该检查方式耐受。结论 EBUS-TBNA 对胸部恶性肿瘤、结核病及恶性瘤纵隔淋巴结 转移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与手术病理诊断呈高度一致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胸部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胸部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128例行CT穿刺活检的老年胸部病变患者,含肺内病变115例,纵隔病变8例,胸膜病变5例.CT扫描确定并引导穿刺途径,达预定位置取材.回顾总结分析其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8例老年患者的胸部病变中最终诊断恶性106例,良性22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正确率为91.4%(117/128).其中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0%(21/28)、90.6%(96/106),恶性病变病理分型的诊断正确率为91.7%(77/84).23例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包括气胸17例(13.3%),皮下气肿6例,纵隔气肿1例,肺内出血4例,发生率分别为13.3%、4.7%、0.8%、3.1%;无针道种植播散、肺扭转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2例气胸患者需行闭式引流,其余患者无须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老年人群的胸部疾病中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7例脊柱病变的病例资料,活检部位包括颈椎5例、胸椎50例,腰椎58例、骶椎14例,所有活检标本送病理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通过后续手术病理和(或)临床随访确定最终诊断,以此为标准评价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计算不同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    127例穿刺活检术活检成功率为99.21% (126/12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穿刺活检获得明确诊断119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63例),7例无法明确诊断或出现阴性结果。经随访和(或)手术病理证实,最终确诊127例中良性病变67例,恶性病变60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2.06%(116/126),恶性和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 (56/60)和90.91% (6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3);穿刺活检术前单纯CT、MRI和核医学影像检查对脊柱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54%、68.48%和75.64%,均明显低于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脊柱穿刺活检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准确率高等特点,可弥补单纯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偏低的局限性,是确诊脊柱病变的良好活检方式。  相似文献   

17.
蒋新成 《重庆医学》2021,50(12):2137-2142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已经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一线检查方式,并广泛应用于其他纵隔疾病的诊断中.近年来关于EBUS-TBNA的程序研究逐渐开展,包含麻醉方式选择、吸力大小、是否使用针芯、淋巴结超声特征、快速细胞学应用、活检针等多个方面.活检针作为EBUS-TBNA程序中重要的一环,对其诊断效能有着极大影响.为获取最大诊断效能及解决更多组织需求量等诸多问题,多种活检针被引入EBUS-TBNA中.不同型号活检针的EBUS-TBNA诊断率有一定差异,在亚组疾病中的差异可能更加明显.不同型号活检针所获得的EBUS-TBNA样本均可用于分子、基因及PD-L1检测,但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磁共振成像(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患者实施肺部CT检查、DCE-MR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DCE-MRI检查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CT、DCE-MRI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90例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比较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的DCE-MRI定量参数。结果:90例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56例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余34例患者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DCE-MRI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而CT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中等。恶性病变组的微血管转运常数(Ktans)、反流速率常数(Kep)、注射对比剂后60 s内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iAUC)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可将DCE-MRI推广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诊断肺小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1月间确诊的肺小细胞癌患者的EBUS-TBNA检查结果,分析EBUS-TBNA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的病理特征,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28例患者行EBUS-TBNA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78.6%;25例行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96.0%。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的25例患者,符合率100.0%。病理特征:细胞小,胞质稀少,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染色质深染,细颗粒状,通常不见核仁,核分裂像常见,易挤压、拉丝,细胞间互相镶嵌。免疫组化结果:CK阳性率100%,CD56阳性率90%,Syn阳性率55%,TTF1阳性率89.47%,Cg A阳性率60%。结论 :对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小细胞癌患者,联合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微创高效。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46-44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EUS-FNA检查的15例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超声内镜(EUS)、EUS-FNA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5例患者抽取囊液均足够行细胞学、CEA、淀粉酶检查,4例有实性组织的病变均抽吸组织行病理检查,单纯EUS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10/15)、75.0%(6/8)、57.1%(4/7)、66.7%(6/9)、66.7%(4/6);EUS-FNA鉴别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2/15)、87.5%(7/8)、71.4%(5/7)、77.8%(7/9)、83.3%(5/6);伴有实性成分的胰腺囊性病变EUS-FNA鉴别其良恶性准确率为100%(4/4);15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EUS-FNA对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有较高的价值,对伴有实性成分的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