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泰山白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分别测定泰山白花丹参根、茎、叶、花四个部位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白花丹参根中镁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铜和钡;茎中只有铬元素含量略高于根,其他测定的16种微量矿质元素含量均低于其他三个部位;叶中锌、铬、硼、锶4种元素含量略高于其他三个部位;而花中镍、铁、钛等微量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叶三个部位。另外,花中的锰、钒、锡、铅、镉、锂等6种微量元素含量也均高于其他三个部位。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白花丹参的花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侧金盏花的根,茎、叶经硝化处理后,用荧光、AAS和ICP法首次测定了28种无机元素,其中人体必需宏量元素Ca、K、Mg、P、Ni含量高;必需微量元素Fe、Sr、Mn、Zn,Cu、Ni、Cr、V、Mo、Co、Se(4+),前4种含量较高;有害微量元素Pb、Cd、Hg、Be含量低于致毒量。所测元素含量各异,且因部位不同而异,叶是该植株中无机元素富集之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茯苓的白茯苓、赤茯苓及茯苓皮3个部位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茯苓不同部位元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茯苓不同部位16种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不同部位中V、Cr、Mn、Fe、Zn、Rb、Sr、Mo、Cd、Cs、Ba、Pb元素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i、Cu、A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Cd、Zn、Ba元素是茯苓3个部位的特征性元素;大多数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茯苓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部位的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真菌茯苓及附子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对真菌茯苓和附子中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从而为研究微量元素和药性理论、主治功效的关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对附子的常见炮制品及真菌茯苓不同的药用部位中的微量元素(Ca,Cu,Mg,Zn,F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茯苓中Mg含量最高,赤茯苓、茯神、茯苓皮中均为Fe含量最高;附子不同炮制品中以盐附子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最高,其中黑顺片中以Mg元素为主,白附片中以Ca元素为主,盐附子中以Mg元素为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线性相关系数良好,适用于中草药中这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与药效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宁夏产蓼草叶、花、茎各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微量元素历、Cu、Fe、Cr、Cd、Pb和Se进行了检测。结果 同一元素在蓼草不同部位含量不同,其中Cr、se、Pb和Cd的含量为叶〉花〉茎;Fe含量茎〉叶〉花;Cu含量花〉叶〉茎;Zn含量茎〉花〉叶;必需微量元素Fe、Zn、Cu含量较高,而有害元素Cd、Pb含量很低或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未检出。结论 可根据需要对蓼草这一中草药的不同部位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更好挖掘药源。方法 :采用 AAS、荧光法测定月见草和根下土壤中 1 0种人体必需宏、微量元素。结果 :所测元素含量各异 ,且因部位不同而异 ,并与土壤背景值有关 ;各元素加和量依茎、根、种子壳、种子、花、叶顺序增加 ,叶、花、种子是月见草植株中必需元素富含部位。结论 :提示月见草各部位中含有丰富的必需元素 ,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66种植物药各药用部位的七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一部位 Fe、Mn、Zn、Cu,N、Co 和 Cr 七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Fe、Mn、Zn、Cn、Cr 各元素在不同药用部位间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少数民族聋儿体内微量元素的量变与听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7名聋儿发样及血样中17种微量元素含量值同30名健康儿童做对照,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聋儿血样中微量元素Zn、Cu、Fe、Cd、Se、Mn、Sr,V、Pb等元素含量值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Sn、Bi等元素含量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而聋儿和正常儿微量元素Ba、Cr、Ag、Co、Ti、Ni等元素含量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聋儿发样微量元素中sn、Se等元素含量值明显高于正常儿(P〈0.05),Zn、Fe、Co、Mn、Sr、V、Pb、Ni、Cr、Ti、Ba等元素含量值明显低于正常儿(P〈0.05),而聋儿和正常儿微量元素Cu、Ag、Cd、Bi等元素含量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初步发现在同一城市内聋儿和正常儿发样中17种微量元素内有13种微量元素发生了量化改变,血样中17种微量元素内有11种微量元素发生了量化改变。这一结果提示微量元素在不同人群,不同听觉功能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关因素的联系,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荧光、AAS和ICP法首次测定了葛枣猕猴桃中24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它们的含量各异,且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加和量均值,植株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高9.8%,其中铁、锶、锌、锰、铜、镍、钼、铬、钒、硒11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则高18.9%;须根和叶是葛枣植株中微量元素的富含部位;有害微量元素铅、镉、铍、汞,其含量低于致毒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保定市区产妇的乳汁中3种微量元素锌、铜、锰和4种有毒元素(铅、砷、镉、汞)的含量,从而间接评估该地区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期间从母体获得微量元素和有毒元素的情况,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保定市区健康第1胎足月产妇206例,采集母亲乳汁10mL,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母乳中3种微量元素及各种重金属元素.结果 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标准及国内的一些地区调查结果比较,保定地区母乳中锌、铜、锰3种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处在较高水平;铅、砷、镉、汞的污染程度也相对较高.结论 保定市区产妇母乳中3种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充足;而母乳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通过乳汁对婴儿造成的危害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用原子吸收光谱、极谱和荧光法测定了吉林人参各部位中14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它们的含量各异,且因人参部位、种植地点不同而异;地上部分加和量均值接近地下部分,其中铁、铜、锌、锰、钴、钼、镍7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加和量均值,地上部分反高于地下部分;果肉和叶是人参值株中微量元素富集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12.
对长春大花君子兰各部位中28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各部位中都含有锶、铁、锌、钼、锰、铜、镍、氟、碘、铬、钴、铅、镉、汞钾、镁、钠、氯等18种元素。13种必需微量元素含量总和依叶、根、内果皮、花、外果皮和中果皮、花葶和花柄、种子顺序递减。28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差异较大,同一种元素含量因部位不同差异也较大。铁、锌、锰、铜、镍、铬、钴、锶、钼、钒、钛的平均含量分别比一些中药高,而砷、铅、镉的平均含量则分别比一些中药低。各部位的Zn/Cu比值的平均值为3.01。  相似文献   

13.
乌梢蛇不同生理部位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全体,具有祛风湿、长肌肤、祛病养生之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本文对乌梢蛇6个不同生理部位中的粗蛋白,氨基酸和无机元素进行系统分析,为乌梢蛇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14.
国产西洋参各部位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荧光、极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出国产西洋参各部位中都含有人体必需常量元素钾、钙、镁、钠和微量元素铁、锌、铜、锰、钴、硒(Ⅳ)、镍、钼,而有毒微量元素铅、镉的含量则较低。所测15种微量元素和其中8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加和量均值,植株地上部分(茎杆、叶、种子)皆高于地下部分(须根、主根、根茎);过去不曾入药的须根、根茎和叶其含量远高于主根。除主根外,其余各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国内外是首次单独检测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蓝山药酒(GXLSML)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含量,方法: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GXLSML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应用游离氨基酸自动分析法测定GXLSML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GXISML富含有锌(Zn),铁(Fe),镁(Mg),钙(Ca),铜(Cu),磷(P),硒(Ce),锗(Ge)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GXLSML含17种以上氨基酸,其中7种以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为人体半必需氨基酸,GXLSML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7.18mg/10ml,其中必需氨基酸和半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3%,结论:GXLSML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利用人体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乌梅中多种元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同时测定了不同产地Ca 、Cu、Fe、K、Mg、Mn、Na.P、Zn九种元素。结果 准确检测出三种不同产地乌梅中Ca、Cu、Fe、K、Mg、Mn、Na、P、Zn九种元素的含量。结论 乌梅果肉中K、Ca、P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BasicCollegeofmedicalScienes;InstituteofEndemic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