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IFNα -2b3Mu皮下注射 ,隔天1次 ,6个月一疗程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24例 ,阳性丙型肝炎38例 ,治疗后随访2~4年。结果 急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无应答率分别为66.7 % (16/24)和33.3 %(8/24)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无应答率分别为39.5%(15/38)和60.5%(23/38) ,急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 (p<0.05) ,随访2~4年急性丙型肝炎稳定应答率54.2% (13/24)也显著较慢性丙型肝炎稳定应答率28.9 % (11/38)高 (p<0.05)。干扰素中和抗体阳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分别为33.3% (8/24)和20.8 % (5/24) ,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分别为65.2% (15/23)和56.6% (13/23)。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干扰素中和抗体阳性者 (均 p<0.05)。结论 丙型肝炎早期应用干扰素疗效好 ,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将降低干扰素疗效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在2004年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被推荐为首选方案[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72.0%)和丙肝病毒(HCV-RNA)转阴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转阴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干扰素抗体(抗-IFN)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49例应用基因重组α2b干扰素(rIFNα2b)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IFN进行检测.结果:疗程结束后24 49%(12/49)抗-IFN阳性.抗-IFN出现在治疗后2.95±1.25个月.抗体水平与治疗效果有关,高浓度抗体临床效果差.抗-IFN阳性者较阴性者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P=0.0056).结论:抗-IFN产生可影响IFN抗病毒效果,降低临床疗效,可作为IFN治疗中预测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陆浩  奇云 《临床荟萃》1998,13(5):229-231
干扰素治疗HCV的有效率约40%~50%,而持久疗效者只有20%~25%。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基因型HC V病毒对IFN治疗的反应明显不同,而相同基因型血清HCV、RNA含量几乎相等的慢性丙型肝炎(HCH)患者对IFN治疗反应表现也完全不同,有的治疗效果好,有的则差。高复发率是IFN治疗HCV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HCV感染不仅引起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还可影响糖、脂代谢引起代谢性疾病[1]。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是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干预的标准方案之一。有报道,宿主胰岛素抵抗(IR)会降低HCV感染者对干扰素抗病毒干预的应答率,是影响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独立因素;干扰素干预也常出现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等临床表现[2]。了解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干预丙型肝炎干预中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与应答状况的关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全球感染率约3%,我国约为3.2%[1],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是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有报道约40%的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后会发生甲状腺疾病[2-4]。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和临床医师对干扰素治疗慢性HCV诱发甲状腺疾病的顾虑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甚至使一些患者失去了治  相似文献   

8.
2003~2007—03我院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罗氏)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5例,与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对照观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8例为A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为B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795,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大剂量α—干扰素(IFN—α)治疗2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层粘蛋白(LN)的含量变化,以期评价IFN—α对慢乙肝纤维化改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确诊的住院病人,其中20例自愿应用大剂量IFN—α诱导治疗为治疗组;20例不用IFN—α,以经典保肝方案治疗者为对照组。年龄范围8~45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步洪萍  任敏 《临床荟萃》2000,15(16):763-764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丙肝 ) ,是继乙肝之后又一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全球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 0 .4%~2 %。急性丙型肝炎约 80 %~ 85 %可演变为慢性丙肝 ,慢性丙肝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慢性丙肝治疗的某些进展。1 干扰素治疗1997年 9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和美国肝脏病学会 ,对近 10年来丙肝的治疗研究作了全面的总结 ,明确了α -干扰素是目前慢性丙肝的标准治疗 ,具体用药方法为 3MU ,每周 3次 ,连续用 12个月[1] 。常用的干扰素有干扰素α1b ,α2a ,α 2b ,α n1与CIFN (con…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是全世界流行的传染病之一,一旦患病,约80%成为慢性肝炎,在日本,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中70%以上有HC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性治疗,干扰素(IFN)是唯一认为对HCV有效的药物。 1.治疗早期血清HCV-RNA消失可预测长期反应。 干扰素治疗期间血清HCV-RNA早期消失可预测慢性丙型肝炎的长期反应。有利于在治疗早期区分谁是应答者,对于无反应的病人,应终止使用干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应用α-2b干扰素(IFN)治疗20例急、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以同期收治而未用IFN治疗的病例作对照观察,考核了IFN对丙肝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化分配入组。治疗组皮下注射PEG-IFNα-2a 50 mg,1次/周;对照组皮下注射IFNα-2b 300万U,3次/周;两组均同时口服利巴韦林300 mg,3次/d;治疗期持续24~48周。结果:两组治疗终点应答率分别为73.3%和60.0%(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8%和66.7%(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步法基因扩增产物固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并用于临床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接受IL—2和IFN—α联合治疗,其中2例为IFN—α单独或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复发者,未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者2例,疗程为一年。余下的3例患者为单独使用IFN—α治疗者。同时采用一步法基因扩增产物固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滴度评价疗效。结果 IL—2联合干扰素治疗对干扰素治疗后复发者仍有效,完全应答率为100%;对未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者也有效,完全应答率为50%。结论 白细胞介素—2联合干扰素可作为初次治疗及复发后再治疗的选择方案。而一步法基因扩增产物固相杂交酶联显色检测血清HCV—RNA滴度的方法可快速、特异、灵敏地反应出治疗过程中HCV—RNA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疗效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是将干扰素α与PEG分子连接起来,从而延长其半衰期,每周给药1次即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故又称长效IFN,在美国及欧洲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均获得令人振奋的结果,持续应答率在40%以上。目前该药已在国内上市,这为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EVR率(55%)、SVR率(37.50%)高于对照组EVR率(30%)、SVR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R率(7.50%)低于对照组NR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CV-RN、ALT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V-RN、ALT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突出、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陈永鹏  章廉 《临床荟萃》1999,14(3):114-116
自1989年发现丙肝病毒(Hepatilis C Virus,HCV)以来,HCV在慢性肝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加强,感染HCV后约85%的感染者将转变为慢性肝炎,20%~30%最终进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细胞癌。因而,抗HCV治疗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治疗中显得尤其重要。然而,目前有效的抗HCV药物干扰素(Interfeion,IFN)疗效较差;其有效率仅约50%,其中约50%在停药后复发。许多学者近年来在努力寻找其他有效抗HCV药物,病毒唑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可选药物。本文就其抗HCV作用机  相似文献   

19.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进展为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30%~5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有证据显示,抗病毒治疗能预防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进展为肝癌。然而,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中仍可能发展为肝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采用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IFN)治疗30例原发性肝癌(PLC)Ⅲ~Ⅳ期患者。肝动脉结扎直接灌注IFN治疗PLC治疗组的生存期,存活一年以上6.66,6(2/30例),存活半年以上60%(18/30例),存活三个月以上26.6%(8/30例)。平均存活时间为210天。对照组30例,采用肝动脉结扎插管灌注化学药物,氟脲脱氧核苷(FUOR)。结果多数患者出现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