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降温仪治疗脑水肿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颅脑降温仪在脑水肿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79例脑出血及重症脑梗塞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抢救脑水肿方法上加用鼎脑降温仪,分别对治疗前、治疗96h及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相似,治疗96h后显示出治疗组评分减少优势。治疗14d后,治疗组评分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降温仪对脑水肿有辅助治疗意义,且安全、经 相似文献
2.
颅脑降温仪与冰袋低温疗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降温仪与冰袋低温疗法效果观察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西安710032)杨晓微李联卫冰袋降温是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颅脑降温仪的应用是近年来我科对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它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种降温方法,对脑组织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仪器虽在多家医院使用,但尚... 相似文献
3.
4.
颅脑降温仪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微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3,(2)
我院自1990年开始,对重型颅脑伤患者应用颅脑降温仪共15例,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在应用降温仪过程中未采用其它任何降温措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显著疗效。具体使用方法按说明书进行。二、体会 (一)通过15例病人的应用,此仪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制冷速度快,据临床观察用机1小时即可见效。15例应用降温仪临床效果观察见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机的降温,以选择最佳的降温时机,降低临床死亡率、病残率,提高治愈率。方法选择GCS6-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于不同时机进行降温,并观察体温变化。采用分级标准在伤后6个月进行预后评定。结果2组比较显示,实验组早期降温患者体温正常或体温稍高(p〈0.05),且早期降温患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降温可以起到很好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治愈重型颅脑损伤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7.
8.
发热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加速和各系统机能的紊乱,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来避免机体的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降温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病人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亚低温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病人GCS评分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脑功能及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降温毯的使用加强亚低温治疗效果,对维持体温恒定,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颅脑降温仪在32例脑复苏中的应用体会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050000)佟飞1朱华栋1王亚轩21993年6月~1996年4月,我们在心脏复苏获得成功后进行脑复苏的32例患者应用颅脑降温仪治疗,与另30例采用传统冰袋降温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泽江 《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2,1(1):84-84
目的探讨抑肽酶治疗脑溢血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对43例脑溢血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抑肽酶组进行临床对照。结果脑溢血患者的预后与脑水肿改善情况有密切关系,常规的甘露醇、皮质激素降颅压有时效果不满意,加用抑肽酶治疗提高临床有效率25%以上,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抑肽酶具有保护血小板功能和抑制舒血管素所发挥的止血作用以及抑制激肽系统反应,具有减少缓激肽这一有助脑水肿形成的化学炎症介质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脑溢血的又一新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施行硫酸钠冰帽降温的效果。方法:将47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自制硫酸钠冰帽冷敷头部,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水冰帽冷敷头部,观察两组降温效果及两组冰帽各时间点的形态和温度变化。结果:实验组戴冰帽后0.5h、1h、4h、24h体温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戴冰帽0.5~3h后降温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钠冰帽降温效果、速度、维持时间优于普通冰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高热患者。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颅脑降温仪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儿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40例乙脑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颅脑降温仪降温,对照组采用冰块物理降温,比较两组治疗后3 d体温恢复情况、住院天数、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3 d体温恢复情况、住院天数、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颅脑降温仪在体温恢复、改善脑细胞的功能、改善预后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丹参辅佐治疗肺心病2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至1992年我们采用丹参辅佐治疗肺心病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性。一、临床资料1、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在42~76岁,病程5~35年。症状均有咳喘、咳痰,休息时心慌,轻度活动心慌气促,双下肢多有轻度浮肿.6例有时低烧,一般在37~38℃,多数病人有吸烟史。两组病例均无伴随病,年龄、性别、原发病、肺部感染程度、并发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2、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两组病人均使用过多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7.
冰毯降温仪不同降温模式下的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迪特2型冰毯降温仪与冰袋、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比较既有降温效果迅速、可靠等优点,还可避免药物降温所引起的休克、虚脱等不良反应。工作模式:①毯温控制模式(温度可设定在4℃~41℃);②体温控制模式(温度可设定在30℃~39℃);③体温监测(可持续监测病人的体温)。我科自2001年6月开始应用美迪特2型冰毯仪选择毯温控制模式为感染性和非 相似文献
18.
美迪特2型冰毯降温仪与冰袋、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比较既有降温效果迅速、可靠等优点,还可避免药物降温所引起的休克、虚脱等不良反应[1] 。工作模式:①毯温控制模式(温度可设定在4℃~41℃) ;②体温控制模式(温度可设定在3 0℃~3 9℃) ;③体温监测(可持续监测病人的体温)。我科自2 0 0 1年6月开始应用美迪特2型冰毯仪选择毯温控制模式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病人降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6月—2 0 0 3年6月我科应用美迪特2型冰毯仪选择毯温控制模式为2 8例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病人降温,男19例,女9例,年龄2 … 相似文献
19.
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0例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以昏迷程度深、时间长、多伴高热、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锥体束征阳性为特征,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亚低温(28~35℃)能显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的恢复。但进行亚低温治疗常须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要求高,观察难度大,一般条件难以做到。我院1999年5月~2000年4月,采用一般低温(34~36℃)治疗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降温毯不同预设温度降温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温毯不同预设温度降温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使用降温毯的注意事项。[方法]选取肛温超过39℃,传统物理降温效果不佳的危重病人125例,按照病人应用降温毯前肛温,采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E组),降温毯预设温度分别设为10℃~15℃、15℃~20℃、20℃~25℃、25℃~30℃、30℃~35℃,观察应用6h后腋温、肛温、肛温与腋温之差、动脉血乳酸浓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各组腋温均接近降温毯预设温度;肛温较应用前明显下降(P<0.05);D组、E组温差、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持续高热的病人,应尽早使用降温毯降温,降温毯预设温度以25℃~35℃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