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人补钙有讲究 钙是人体必需元素,成年人体内含钙总量约1000克左右,其中99%分布在骨骼牙齿中,1%存在血液和软组织中。人体内钙的代谢从出生到20岁是正钙平衡期,骨骼生长旺盛,钙吸收超过排泄。中年后出现负钙平衡期。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肠道中钙吸收不完全,性激素分泌降低,户外活动减少,因此容易造成缺钙。 老年人缺钙的特点,是骨骼钙减少,血钙和细胞内钙含量增加,这是人体衰老的特征;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持续发展引起脊柱畸形出现驼背或  相似文献   

2.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氧、碳、氢、氮,居第五位,约占体重的2%。钙不仅是构成骨骼的重要矿物质,以支持机体,保护重要脏器,而且对维持人体的循环、呼吸、神经、消化、内分泌、肌肉、骨骼、泌尿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人,从出生到20岁前处于正钙平衡期,骨骼生长旺盛,对钙质的吸收超过排泄。在这20年内,通过血液储藏在骨组织的钙可达1公斤。到了20岁,即进人负钙平衡期,人体对钙质的吸收与排泄,基本平衡。然而,根据最近的文献报告,女性骨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体内的钙,几乎99%存在于骨骼中,骨骼不仅支撑着人体,也是体内巨大的钙源。而血液中的钙又几乎99%存在于血浆中。人到了老年,各种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都在逐渐退化。钙在人体内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营养吸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不仅对老年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骨骼中钙丢失与钙吸收关系密切,而且对老年人钙营养的吸收也是极其重要的。 钙是骨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人体内参加各种复杂的代谢过程。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是体内钙的主要的来源,当饮食中钙缺乏、过剩或是吸收不良以及其它原因,如转运、排泄等出现障碍,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体内钙吸收量的多少,取决于钙在肠道内的溶解度。如果降低肠道内的pH值,酸性  相似文献   

4.
常言说:“人老骨头脆”,说明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老年人往往有骨刺(疏松的骨质在重量的挤压下向外突出)、驼背和身材变矮(脊柱骨压扁),腰酸腿疼,极易骨折等现象,其实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时,骨胳中的矿物质和骨基质都明显减少,骨骼的密度下降,机构松散。在很小的外力下,便可产生骨骼变形或骨折。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饮食调配及遗传因素有关。如人在20岁以前,体内的钙代谢呈正平衡,钙吸收多排泄少,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负平衡,即钙吸收少排泄多。到30—40岁时,骨密度达到最高峰,以后逐年减少,老年人无论男女,每年骨密度下降1%,女性绝经后骨密度下降更明显。老年人活动少,日晒少,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和消化吸收不好,  相似文献   

5.
一、缺钙可导致多种疾病。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弱,肠道中钙吸收不完全,性激素分泌降低,户外活动减少,因此容易造成缺钙。老年人缺钙的特点是骨骼钙减少,血钙和细胞内钙含量增加;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持续发展引起脊椎畸形,出现驼背或身材变短,全身骨痛肌肉痛。血液和细胞内  相似文献   

6.
体内钙的平衡和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是人体最重要的常量矿物元素之一,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其代谢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人体内主要由PTH、CT和维生素D三种激素共同调节血钙浓度以维持钙稳态.文章从体内钙平衡的调节因素,钙吸收及排泄方面综述了体内钙水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钙,人们称为生命元素。它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约占体重的2%,总量可达1200克,其中99%集中于骨骼和牙齿,其余的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钙除维持骨骼动态平衡外,还参与了整个生命的新陈代谢。人体内每个细胞的功能,都离不开钙。如果没有钙的参与,神经细胞就不能传导冲动,肌肉就不能收缩,心脏就不能搏动,肾脏就不能排泄  相似文献   

8.
《大众健康》2009,(2):104-105
鱼肝油是强壮骨骼的营养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促进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但是,老年人长期多量服用鱼肝油丸,势必增加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尿路结石与尿液中的钙、磷增多有密切关系。血液内钙、磷过多,会增加尿内的钙.磷,容易发生尿路结石。所以,老年人服鱼肝油剂量切勿过大。一般说来,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服2周停药1周。平时多饮水,增加尿液排泄,防止钙质沉淀。  相似文献   

9.
妊娠始终伴随着钙和骨的新陈代谢,以及矿物质在骨骼内的变化。此变化与母亲为了胎儿生长和产乳而发生的骨骼吸收和转移钙是一致的,哺乳可降低骨矿物的含量,增加骨的更新,减少钙在尿液中的排泄,研究表明,既使对那些钙摄入量较低的妇女,在哺乳期增补钙摄入量,不能影响骨反应,也不会增加母乳,中钙的分泌,孕期使用含下食物有助孕妇的健康,乳汁的钙含量,并控制胎儿骨骼矿物质的变化及其血压。  相似文献   

10.
钙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机体各种生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钙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钙的摄入、吸收和排泄,以及吸收的钙被用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程度。本就钙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与钙和磷的代谢有关,其中的维生素D_3在体内骨骼组织的矿物质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进钙与磷的吸收,还能使钙和磷最终形成骨骼组织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姬慧 《药物与人》2007,20(4):66-67
盐是人体每天所必需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吃4克~6克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适量盐中的钠离子可以保持人体内的离子平衡,而过量的钠离子则会破坏体内的平衡。长期摄入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不仅会诱发高血压,还可能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另外,食盐过量还是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因为肾脏每天会将过多的钠随尿液排到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毫克的钙。所以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必然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因此我们需要调节好我们的口味。  相似文献   

13.
钙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是人体内除碳、氢、氧、氨外,第五位最多的元素。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我国传统膳食中钙含量软低,钙也是我国人中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钙缺乏除影响骨骼健康外.一些研究表明,缺钙与一些疾病危险性增加有关。因此,必须重视人群中钙营养不足或缺乏,特别是儿童、孕妇、乳母与老年人,采取措施,改善其钙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长寿》1997,(4)
中老年人一旦跌跤或碰撞,很容易发生骨折,这是因为人在40岁以后,多数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主要原因是缺钙,如果给中老年人测定血清中的钙,可以发现,一般老年人的血清钙含量明显增加,而且女性超过同龄男性。但是血清钙增高并不表示人体内的钙过剩了,而是显示骨中的钙外流,说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读者韩某来信说:我年逾花甲,最近体检时查出有骨质疏松,需补钙。我在网上看到钙剂有多种,不知道哪种钙适合我?答韩某读者:钙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钙的吸收率降低,容易缺钙,使骨骼变得疏松而骨折。通常年龄越大,钙流失越多。因此补钙不可或缺。一般每天补钙800毫克才能满足需要。目前市场上钙剂种类繁多,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与补钙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峰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9):860-860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不可缺少的宏量元素 ,尤其儿童、青少年时期需要钙的量较大 ,每天要从食物中摄取 1克以上的钙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 ,有人把钙质比拟为青春发育的支架基料[1] 。婴儿从母体遗传下来的钙约有 6万毫克 ,成人体内 1 0 0~ 1 2 0万毫克的钙是在 2 5岁以前积累 ,吸收进入体内储存的钙质越多 ,骨骼就越健壮[1] 。在正常情况下 ,骨骼不停的进行新陈代谢 ,但主要体现为成骨和破骨作用 ,以及钙和磷的代谢过程。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 ,钙和磷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不能分割的。人体内钙和磷大部分存在于骨内 ,血液和体液内钙磷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17.
人体的钙极为稳定,细胞外液的钙与骨骼之间能发生交换。维持钙平衡和细胞外液钙,主要依赖整体的调节机能,特别是甲状旁腺激素对肾钙阈的调节,骨骼的形成和吸收过程及离子交换等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老年人性激素下降不能维持与皮质激素的平衡;体内钙和维生素C、D及蛋白质缺乏;长期限制活动对骨骼的机械性刺激减弱以及少晒太阳,皮质类固醇药物扰乱骨代谢。  相似文献   

19.
钙在人体内总的含量约为700—1400克,其中绝大部分是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是牙齿发育钙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小儿缺钙会发生牙齿和颌骨发育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内钙的分布99%在骨骼人体中超过99%的钙存在于骨骼中,这部分的钙主要以羟化盐[Ca10(PO4)6(OH)2]的形式存在。因此,骨骼就成为人体在钙摄入不足时动用的巨大钙储备库。还有1%在哪里呢?还有1%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的离子(与蛋白质结合,与磷酸盐、柠檬酸盐及其它阴离子结合)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