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0.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为32.50%(P<0.05)。结论:对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多卡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24例,临床疗效良26例,临床疗效中2例,临床疗效差0例;对照组临床疗效优8例,临床疗效良33例,临床疗效中8例,临床疗效差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皮疹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发生呕吐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临床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转归。方法选取1995年9月~2005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注射胺碘酮,B组患者注射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周治疗后,A组显效率为43.33%,有效率为50.00%,无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33%;B组显效率为26.67%,有效率为43.33%,无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起效快,效果好,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机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振刚 《中国医药》2010,5(5):391-392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按AMI常规处理,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生理盐水20ml,10min内注入,再以(1~1.5)mg/min静脉滴注6h,再减量至0.5mg/min,同时予本药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1~1.5)mg/min静脉推注,随后以(1~4)mg/min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53例(88.33%),病死率6.67%(4例);利多卡因组有效34例(56.67%),病死率13.33%(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6例,利多卡因组发生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年来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在发作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118例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胺碘酮组在抗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胺碘酮治疗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住院时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看护时长以及药物治疗2 d后心率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药物治疗的116例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抽签法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其中显效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心脏疾病(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盐酸普罗帕酮片;研究组加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联合胺碘酮治疗,记录两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其重要性在于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室速或室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尽快纠正室性心律失常,以往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利多卡因。近年来,静脉应用胺碘酮逐渐增多,且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昕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83-2984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已证实胺碘酮疗效显著,且可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笔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63例,并与利多卡因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的效果。方法任选84例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相对优于利多卡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自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诊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对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利多卡因,研究组34例予以胺碘酮,观察两组疗效及心率、PR间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4.1%,且每分钟心率次数多于研究组,PR间期少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方法 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治疗的前1个月,用安慰剂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普罗帕酮,观察组患者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2个月,同时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QTc间期、室早数等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在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率及预后方面具有明显偏优的疗效,安全有效,且给药方便,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