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反应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脑出血血肿大小、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测定104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根据头部CT扫描计算血肿大小,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断预后,将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肿大小、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肿大小呈显著相关性,死亡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存活组有明显升高。结论 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血常规参数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3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纳入研究,30例健康检查者为正常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组:按出血情况不同分为血肿扩大组、并发脑室出血组、出血量30mL组、出血量≥30mL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对比急性期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按预后分为死亡、不良和良好组,对比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与脑出血急性期预后的关系及预测预后有效率。结果出血量30mL组淋巴细胞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脑室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出血量30 mL患者(P0.05),但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入院后3d、7d,轻、中、重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这种差异消失。死亡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最高(P0.05)。脑积血患者白细胞计数上升77.14%,中性粒细胞上升71.43%。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不仅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还与出血量、治疗时间相关,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急性期白细胞反应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脑卒中急性期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白细胞总数增高,脑出血组白细胞增高姓率高于脑梗塞组,而中性粒细胞增高发生率二组间无差别,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密切关系,中性粒细胞计数越高,近期神经功能预后则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急性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进行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观察其与意识障碍及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意识障碍组和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均值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较各自神志清楚组和生存组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组意识障碍发生率和近期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各自白细胞计数正常组.结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脑卒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参考因素之一,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者脑出血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01—2016-06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5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12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0~15分249例为轻型组,16~30分201例为中型组,31~45分110例为重型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h内采集外周血,采用西门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平均升高率,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外周白细胞水平,比较不同意识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重型组入院时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型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组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重型组及中型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白细胞计数仍显著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意识清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白细胞计数平均升高率及中性细胞升高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患者病情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以根据白细胞计数判断患者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院时白细胞亚型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白细胞亚型计数,评定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白细胞亚型与ACI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是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均P0.05),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与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均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2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脑出血诊治水平,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脑出血病人一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 81%病例有诱因,发病急,首诊血压明显升高,与同期305例脑梗死比较,差异显著(P〈0.001)。近半数病人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本组痊愈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3.1%与19%。结论 依据高血压或头痛史,突然发病、血压高,则首先考虑脑出血,如伴血糖、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则支持脑出血诊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白细胞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激活及与内皮细胞黏附是脑卒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脑卒中急性期,大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而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高于白细胞总数,L-选择素(CD62L)作为黏附过程中循环中性粒细胞表达的重要黏附分子,其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滚动是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形成牢固黏附的前提条件。该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测定,同时选取58例未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其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组中白细胞数升高患者,其死亡率(68.8%),明显高于白细胞数正常组12.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TBI患者,术后30 d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8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指标(粒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等),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相关外周血指标与患者伤后30 d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这种差异与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GCS评分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r=0.53,P<0.05)。 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能够在TBI患者当中起预后判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测定,同时选取58例未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其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组中白细胞数升高患者,其死亡率(68.8%),明显高于白细胞数正常组12.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早期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急诊入院的92例脑卒中患者立即采静脉血进行自动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1),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对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早期诊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急诊入院的92例脑卒中患者立即采静脉血进行自动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1),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及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对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早期白细胞及其亚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AIS住院患者588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患者6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头颅CT或MRI梗死面积大小将AIS患者分为腔隙性AIS组151例和非腔隙性AIS组437例,比较2组白细胞参数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S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1.073,95%CI:1.017~1.132,P=0.00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68,95%CI:1.001~1.139,P=0.046)进入回归方程。非腔隙性AIS组白细胞计数高于腔隙性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0.898,95%CI:0.811~0.995,P=0.040)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细胞计数为腔隙性AIS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对AIS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用凝血功能综合评分法(CFCS)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男90例、女62例;年龄平均(54.7±11.3)岁。应用头颅CT观察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情况。参照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制定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设计CFCS进行评分;对包括CFCS在内的多个血肿扩大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152例患者,血肿体积平均(26.2±12.1)mL;入院时GCS评分平均(9.8±3.7)分。入选病例在急性期出现血肿扩大57例(37.5%)。χ2检验发现起病时血肿部位、入院时血压情况、CFCS评分等是血肿扩大的候选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逐步前进法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CFCS评分、早期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F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血肿扩大因素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白细胞(WBC)及分类计数的变化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6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65例),检测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浆CRP、Fib和WBC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Fib水平、WBC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和进展相关,抗炎治疗可能是脑梗死治疗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白细胞及各亚型变化与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9—2021-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3.0T磁共振明确诊断的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应用90 d随访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3分表示预后不良。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NLR)、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LM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数目(PLR)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高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OR:0.125;95%CI:0.012~1.187)、NLR高(OR:1.621;95%CI:0.979~2.681)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1)。结论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56例,出现血肿扩大者38例为研究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18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烦躁、呕吐症状,收缩压升高,CT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酗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烦躁呕吐症状、收缩压升高、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酗酒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进展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CT表现,并总结不同类型的CT表现对患者临床结局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0-01—2013-01收治的进展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对其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CT分级、不同出血量患者的预后。结果急性期患者CT检查可见新鲜血肿,血肿边缘边界清晰,并存在高密度区。CT值为50~80HU,血肿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不同CT分级与不同出血量的患者其预后与临床结局有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进展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有助于医生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还能准确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与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319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中线移位、血肿破入脑室、起病时意识状态及有否并发症对预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均P<0.001);出血量的大小、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血糖、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发病后的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P<0.05);年龄、性别、发病季节、血脂水平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出血部位、中线移位、血肿破入脑室、起病时意识状态及有否并发症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