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大鼠海马突触素(SYN)蛋白质表达及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苯丙胺组。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表达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①苯丙胺组大鼠28d、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14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现苯丙胺组大鼠较对照组的突触结构模糊、突触前后膜增厚,边界模糊,髓鞘出现松散分离样变。结论每天给大鼠肌注0.5mg/kg苯丙胺,28d出现海马结构突触素表达明显减少、海马CA3区突触结构明显损害;42d上述各项损害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2.
大鼠海马CA3区在学习记忆时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的形成和遗忘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天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后停止训练,时间分别为3天,7天及14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弱,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状颗粒,沿辐射层长轴分布,多形层也有散在分布;模型组大鼠突触素染色明显比对照组的深,密集的小颗粒呈带状沿辐射层排列,在辐射层的底部可见一些大的阳性颗粒,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突触素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空间学习记忆导致海马CA3区辐射层新突触的形成,而随着空间学习记忆的遗忘,又致新形成突触的消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I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未见明显的突触素颗粒产物;在模型组,经水迷宫训练1周的大鼠海马切片上见到齿状回、CA4和CA3区出现深染的颗粒分布,CA2和CA1区颗粒较少;训练2周的大鼠海马结构内的染色显示颗粒与训练1周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染色加深;(2)模型组大鼠的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光密度值在训练的1~2周内随训练时间增加而增加,训练2~3周则增加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CA3、CA4区和齿状回突触素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较CA1和CA2区的大,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1)大鼠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时在海马结构内有新突触形成;(2)海马结构的CA3、CA4区和齿状回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苯丙胺对大鼠学习能力、GFAP免疫阳性细胞结构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苯丙胺腹腔注射SD大鼠,用水迷宫检测其空间辨别性学习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结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变化;用电镜方法检测GFAP免疫阳性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学习能力检测发现,在14d以前,苯丙胺组大鼠较生理盐水组的平均运行时间和平均潜伏期缩短(P0.05);在15~28d,苯丙胺组大鼠较生理盐水组正确率降低(P0.05);在29~42d,苯丙胺组大鼠较生理盐水组正确率降低、平均运行时间延长(P0.05)。GFAP阳性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在海马以及齿状回的多形层和分子层;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结构星形胶质细胞分布与游水组相似,但细胞突起变长及增粗,分支增多,且各亚区比正常对照组相应亚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P0.05);苯丙胺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但细胞突起变长、增粗和分支增多更明显,各亚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比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应亚区增多(P0.05);电镜观察发现苯丙胺组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亦可见退变星形胶质细胞。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苯丙胺导致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引起大鼠海马结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损害。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移植入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存活、增殖,但其是否可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而重建神经通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尚不清楚。突触素是突触重建的重要标记之一。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2周移植组和4周移植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另取新生24hSD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经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2周和4周移植组海马CA1区,行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然后取脑进行尼氏染色和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则以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位点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施以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①2周和4周移植组海马CA1区细胞比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增多,但仍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平均吸光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周移植组和4周移植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P0.05)。③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相比,2周和4周移植组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均显著增强,正确反应率明显提高(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移植入脑内的神经干细胞可促进突触形成,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鼠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对导向分子ephrin-A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对模型组、游水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ephrin-A3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进行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游水组和对照组海马结构内各亚区和各层内均可见ephrin-A3样免疫阳性产物分布,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辐射层和腔隙层尤为明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内ephrin-A3阳性产物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游水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内训练14d的大鼠海马结构内ephrin-A3阳性产物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训练7d和21d。以上研究结果提示eph-rin-A3的表达与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双侧侧脑室注射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影响,本研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第1、3d双侧侧脑室重复注射STZ3mg/kg,对照组以人工脑脊液代替STZ。21d后,取大鼠海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突触素、活性调节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al-associatedprotein,Arc)的表达;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内突触素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而Arc蛋白表达显著增多;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毡内突触结构异常,突触小泡聚集增多。以上结果提示:脑室注射STZ可影响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引起突触超微结构异常,干扰了神经元突触信号的传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脑室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本实验选用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于第1 d和第3 d脑室注射STZ(总量3 mg/kg)建立Alzheimer病(AD)模型,15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利用RT-PCR方法检测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mRNA的表达变化;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脑室注射STZ后大鼠平均上台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靶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降低,SYP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Nissl染色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减少。以上结果提示脑室注射STZ可损伤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海马CA1区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戊四氮诱导癫痫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表达变化。方法戊四氮(PTZ)腹腔注射诱导慢性癫痫(CEP)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CA3区PSD-95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PSD-95mRNA的表达。结果癫痫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其海马CA1、CA3区PSD-95免疫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伴有海马PSD-95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PSD-95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经 D-半乳糖处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以及在体诱导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及海马 CA3区突触形态学的变化 ,本研究采用向正常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1ml,模型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 D-半乳糖 (共 6周 )作为实验材料。对空间学习记忆行为 ,以 Morris水迷宫潜伏期作为判定标准 ;应用在体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电位 ,测量高频刺激前后单脉冲刺激诱发的电位幅值变化 ,将高频刺激前的记录作为基线值 ,进行组间比较 ;应用透射电镜结合图像分析对大鼠海马 CA3区突触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证明 :( 1)模型组水迷宫潜伏期成绩显著低于正常组 ( P<0 .0 5 ) ;( 2 )高频刺激前二组间峰潜伏期和电位平均幅值无显著性差异 ,高频刺激后对各时间段群体电位与高频刺激前群体电位峰值之比进行的分析表明 ,模型组在高频刺激后 2 0 min时段开始其比值较正常组显著减小 ( P<0 .0 1) ,模型组长时程增强诱导率显著低于正常组 ( P<0 .0 0 1) ;( 3 )经 D-半乳糖处理的大鼠海马 CA3区突触间隙明显增宽、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 ( P<0 .0 5 )。结论 :皮下注射 D-半乳糖可损害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降低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率 ,使长时程增强增幅降低 ,并可显?  相似文献   

11.
热应激预适应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热应激对脑缺血处理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神经元CREB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正常的昆明小鼠60只,体重(40±5)g,雌雄不限。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热应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HS/IR)、缺血再灌注组(IR)、单纯热应激组(HS);处理后存活时间分别为3h、24h、72h,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处死前再作水迷宫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REB的表达。常规尼氏染色法镜下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结果水迷宫检测IR组小鼠潜伏期增加,其搜索策略以边缘式和限制式为主,与其它3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尼氏染色证实IR组锥体细胞神经元减少;24h的HS/IR组的CREB的表达高于IR组。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可以改善动物因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涉及到热应激对CREB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CA1区和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的表达,探讨PTSD大鼠空间记忆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模型组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构建PTS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2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海马CA1区和PFC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从第2天开始逃避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P 0.01),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P 0.01),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也明显减少(P 0.01)。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PFC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 0.05或P 0.01)。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减退,可能与海马CA1区和PFC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霉素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的特征。方法:36只Wistar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癎模型组、癫癎预处理组,各12只。①正常对照组记录单位放电后处死;②癫癎模型组用青霉素钠按600万U/kg体重腹腔注射制作成癫癎模型,记录单位放电后处死;③癫癎预处理组制作模型前用盐酸氟桂利嗪按20mg/kg体重每隔12h灌胃共两次,第二次给药后2h制作成癫癎模型,然后作单位放电记录后处死。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大鼠共记录到24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②癫癎模型组共记录到78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③癫癎预处理组共记录到47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癎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频率增加,放电形式多为混合型,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与癫癎模型组比较,癫癎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癫癎大鼠是以暴发放电为主的混合型放电,抽搐时多表现为束簇状;②盐酸氟桂利嗪对癫癎大鼠放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氢睾酮(DHT)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方法 6月龄雄性SAMP8小鼠21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及去势+DHT补充治疗组,每组7只.DHT剂量为1mg/(kg·d),皮下注射21d后,通过Golgi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顶树突树突棘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检测突触素和NMDAR1表达的改变.结果 1.Golgi染色,去势组海马CA1区顶树突树突棘个数明显减少;DHT补充治疗后,树突棘个数明显增多.2.去势组海马CA1区突触素和NMDAR1的表达明显减少,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DHT补充治疗能明显增加突触素和NMDAR1的表达.结论 DHT可调节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使树突棘密度增多.DHT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可能与其调节锥体细胞的NMDAR1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与MT治疗组.采用右侧海马CA1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构建AD动物模型,MT治疗组以MT(10mg/kg·d)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与AD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决定轴突的生长,并可参与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修复。 目的:进一步验证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对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将冈田酸微量注射至拟大鼠海马CA1区建立拟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预处理组于造模前将神经生长因子注射至侧脑室;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等体积的二甲亚砜作为对照。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上述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分别用改进的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原纤维缠结,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海马区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大鼠出现认知、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出现较多神经原纤维缠结, 而且磷酸化的Tau蛋白表达增多;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组大鼠的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提示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减少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大鼠行为及其血清IL-2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80~100g)随机分为低剂量组(0.5mg/kg苯丙胺)、中剂量组(2.5mg/kg苯丙胺)、高剂量组(5.0mg/kg苯丙胺)和对照组,肌肉注射苯丙胺,观察不同处理后大鼠的行为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的含量。结果①大鼠刻板行为评分,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无异常反应,不同剂量的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用药组3个剂量大鼠血清IL-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本实验剂量的苯丙胺对大鼠有神经毒性,但对大鼠血清IL-2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及海马损伤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分析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A),建立拟AD大鼠模型。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并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Bielschowsky染色观察NF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域出现大量NFT的特征性病理变化,GFAP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CA1区NFT明显减少或消失,GFAP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拟AD模型建立前30min异丙酚预处理能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NFT和GFAP的表达,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