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免疫法检测104例慢性肝病和164例献血员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8.3%(19/104)、1.8%(3/164);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13例。HBV/HCV双重感染组(B组)与单纯丙型肝炎组(A组)谷丙转氨酶(AL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ALT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文结果表明:HBV/HCV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多数病例未见HBV与HCV干扰现象;正常人群也存在丙型肝炎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采用精氨酸酶(ARG)和谷丙转氨酶(ALT)组检法对健康体检妇女、乳腺癌患者、良性乳房病患者及其他肿瘤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共16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肝癌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ARG活性均升高。其中,乳腺癌病人手术前血清ARG活性约为正常妇女的4倍,检出率为90%(18/20例),但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术后1周内,ARG活性迅速下降,至术后20~30d内降为正常水平。而肝癌和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ARG虽也升高至正常人的4倍,但同时测得ALT水平也很高。因此,乳腺癌病人与后两种疾病患者的ALT/ARG比值明显不同(P<0.01)。结果表明,检测血清ARG和ALT/ARG比值对早期、快速无伤害性地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蚂蚁乙肝宁”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1日龄麻鸭经腹腔接种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后1个月,给已感染DHBV的麻鸭口服“蚂蚁乙肝宁”,I组剂量为0.5g/kg,Ⅱ组为1.0g/kg。分别于服药30d、60d及停药后20d取血清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二酰二醛(MDA)含量。结果:2组给药动物DHBsAg转阴率分别为51.8%与51.1%;ALT正常百分比为53.3%与61.9%,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4.
杨小云 《广东医学》1998,19(5):391-392
对乙型肝炎病毒指标阳性伴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应用华蟾素联合甘利欣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华蟾素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治疗组为65.9%,对照组为41.5%,HBeAg,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37.5%,47.7%;对照组为39.4%,48.8%。  相似文献   

5.
采用精氨酸酶(ARG)和谷丙转氨酶(ALT)组检法对健康体检妇女、乳腺癌患者、良性乳房病患者及其他肿瘤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共16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肝癌病人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ARG活性均升高。其中,乳癌病人手术前血清ARG活性约为正常妇女的4倍,检出率为90%(18/20例),但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术后1周内,ARG活性迅速下降,至术后20 ̄30d内降为正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处理对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和IPC组。观测缺血后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ALT在I/R组各时相点比缺血前升高47%~58%,而IPC组仅在缺血后24h升高20%;LDH在I/R组与缺血前比较1、6、24h均升高(P〈0.01),IPC组仅在  相似文献   

7.
唐跃华  谢建敏 《广东医学》1997,18(10):683-684
对104例18~20岁男性无症状HBsAg阳性者检测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及乙肝病毒DNA,并进一步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被检查者血清乙肝病毒DNA的总检出率是58%(60/104),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值(45u/L)有39人占总人数的37%,其中仅3人谷丙转氨酶超过200u/L,其余均在200u/L以下,谷丙转氨酶异常组血清乙肝病毒DNA检出率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200u/L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快速检测HBVPre-C基因突变方法对112例乙肝病人及无症状HBV携带者(男61例,女51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93例HBVDNA阳性患者中有13例有突变感染或与野生株合并感染(14.0%),总的突变率偏低。突变感染率中,女性高于男性(P<0.05)。年龄较大者突变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突变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无关。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的突变检出率分别是18.5%(5/27)及12.1%(8/66)。  相似文献   

9.
王共芹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16(2):212-212,234
用免疫电泳法检测165例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载脂蛋白A1和B100(ApoA1,ApoB100)同时与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ALT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肝病患者ApoA1含量下降,慢活肝组和肝硬化组下降显著(P〈0.05)ApoB100在急肝组和慢活肝组反有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0.
对61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3.9%患者AFP升高,部分出现高水平。在死亡24例中AFP平均值(x±s)为18.6±20.3ng/ml,存活37例AFP平均值(x±s)为152.0±92.5ng/ml,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AFP值在重型肝炎中有较高的预后意义。动态观察41例AFP,16例AFP随HBeAg阴转后降至正常,提示AFP水平的高低与乙肝病毒复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46.3%与谷丙转氨酶(ALT)值呈平行关系,AFP随着肝功能改善于3个月内恢复正常,若持续高水平达3个月以上,应警惕肝癌。  相似文献   

11.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抗结核致肝功能异常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兆原 《广州医药》2000,31(3):53-5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对肺结核病人在抗痨下出现肝功能异常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8例在抗结核治疗中的出现常规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肺结核患者中血清TBA的含量。并对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TBA与ALT的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08例在治疗后1个月出现ALT异常患者中,血清TBA含量异常的例数有18例,异常率为16.67%,与ALT的异常率(100%)比较,有非常  相似文献   

12.
谷丙转氨酶(ALT)反复升高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检测150例分析芦书田(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1993年1月至1994年7月门诊及住院抗─HAV(─)、HBV标志(─).但谷丙转氨酶(ALT)反复升高的病毒性肝炎150例。男97例,女53例...  相似文献   

13.
HGV与HBV,HCA重叠感染病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庚肝病毒(HGV)与HBV,HCV重叠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技术检测了2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48例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GV RNA。结果 HG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31.8%(31.8%(7/22)、31.3%(15/48),重叠感染病例与单纯HBV,HCV感染者在ALT、SBIL水平及疾病的临床分型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GV与HBV、  相似文献   

14.
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临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危害,本研究将388例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与420例单纯性乙型肝炎作了临床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性乙型肝炎相比,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组性别及年龄分布与之相似,均以男性青年为主。在临床表现上,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组较乙型肝炎组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化重大,黄疸发生率高,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BILT)、血清直接胆红素(BILD)、血清间接胆红素(BILI)等肝功能指标高  相似文献   

15.
饮食对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影响(附87例分析)李云华贾玉玲*迟作华(传染病学教研室256603,*淄博市传染病医院)关键饲饮食;谷丙转氨酶;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肝炎病人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16.
对1999年1-6月份承德市高校1605名无偿献血大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血清转氨酶(ALT),爱滋病(AIDS),梅毒,血比重,血型等七项血液指标中主要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4.1%(1.5%-5.1%),ALT阳性率为8.2%(3.7%-11.1%),发现4例HCV阳性者,ALT(+)合并HBsAg(+)者10例。未发现AIDS,  相似文献   

17.
王加林 《河北医学》1999,5(12):56-57
1 资料与方法1.1 病历选择本组104例慢性黄疸型肝炎均为1995年7月~1998年10月住院治疗患者:男86例,女18例,年龄16~6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两组入院时,血清胆红素(S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P>0.05)。诊断符合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PHGF100mg溶于10%葡萄糖250ml中,苦黄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6周一疗程;对…  相似文献   

18.
AST/ALT比值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1,1(3):222-223
目的 通过观察急、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应用于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可能性。方法 测定各种肝病患者的AST、ALT水平和AST/ALT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与 HA、LN、IV-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其他肝病患者(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高于急性乙型肝炎(P<0.001)。以AST/ALT≥1区分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96%、100%,这一比值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呈正相关。结论AST/ALT比值是肝脏疾病向慢性化进展和肝硬化的一个良好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谷丙转氨酶升高84例临床分析(232007)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马明珍,平庆贺妇女妊娠期尤其妊娠后期,常有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而产后ALT又迅速下降。孕妇ALT升高是否为合并病毒性肝炎,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我院1984~1994年间...  相似文献   

20.
6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肝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6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肝功检测,发现50例(80.7%)有不同程度的肝功改变。主要是单项谷丙转氨酶(ALT)的轻、中度升主。部分伴有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升高及血清白蛋白降低。结果显示出血热患者可以合并肝损害,且损害愈重,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