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6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和27例健康人的T淋巴细胞总数(OKT3)、辅助性T细胞(OKT4)、抑制性T细胞(OKT8)及OKT4/OKT8比值;同时给予锌剂观察补剂对CR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结果:补锌后CRF患者的OKT3、OKT4较补锌前显著上升(P〈0.01);OKT8较补锌前下降,但没有明显差异(P〉0.05);OKT4/OKT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碱性磷酸酶桥联(APAAP法及^3H-TDR掺入法检测了30例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14例NHL患者白介素2(IL-2)活性。结果表明:NHL患者外周血全T细胞、OKT4细胞的均显著减少(P〈0.05),OKT8细胞显著增高(P〈0.05),OKT4/OKT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P〈0.01)。IL-2活性明显低于对照(P〈0.01)。IL-2活性与OKT4/OKT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APAAP法对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慢性丙肝患者OKT_3 ̄+细胞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而OKT_4 ̄+、OKT_8 ̄+细胞及OKT_4/OKT_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结果还表明HBsAg阴性的丙肝患者细胞和OKT_4/OKT_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OKT_8 ̄+细胞差别不显著。合并HBsAg阳性的丙肝患者OKT_4 ̄+、OKT_8 ̄+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而OKT_4/OKT_8比值的差异则不显著,OKT_8 ̄+细胞还显著低于HBsAg阴性的丙肝患者。提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合并HBsAg阳性对OKT_8 ̄+细胞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5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应用单克隆抗体和APAAP法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升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关,而病人OKT3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OKT4阳性细胞比例下降,OKT8阳性细胞比例增加,OKT/OKT比值下降,各临床类型中以重症肝炎OKT/OKT比值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_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RA-DSSC)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_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延长T_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_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_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A-PBMC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25.54%及40.51%(P<0.01),说明T_4抑制作用可能与作用时间有关。同时T_4亦可抑制RA-DSS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P<0.01),提示T_4有望成为一新的植物性治疗RA药物。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5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应用单克隆抗体和APAAP法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升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关,而病人OKT3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OKT4阳性细胞比例下降,OKT8阳性细胞比例增加,OKT/OKT比值下降,各临床类型中以重症肝炎OKT/OKT比值下降显著,其次为慢活肝,说明随着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免疫紊乱状态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用不连续密度度离心法分离恶性胸液淋巴细胞,比较了MPEL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在重组白细胞介素-2诱导前后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MPEL中以T淋巴细胞为主,其中OKT8所占比例大于OKT4,PBL中也以T淋巴细胞为主,其中OKT4所占比例大于OKT;MPEL中,OKT3、OKT4、OKT4/OKT8U均较PBL中为低,OKT8则较PBL中为高。经rIL2激活后,MPEL,PBL中T淋巴细胞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001)。延长T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OKT3、OKT4、OKT8)通过免疫组化(ABC法)、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对32例原发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识别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OKT3^+细胞占喉癌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的大多数,并且其浸润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②在癌巢间质内OKT8^+细胞亚群占优势。OKT4^+/OKT8^+比值随临床病情的进展而下降甚至倒置。③在  相似文献   

10.
用单克隆抗体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环核苷酸水平,结果表明,所有病人OKT_3,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尿毒症患者OKT_4、OKT_8降低(P<0.05),其它慢性肾炎OKT_4、OKT_8也有下降趋势;cAMP、cGMP在所有病人中均明显增高(P<0.001),其中cGMP增高更为显著,尿毒症者cGMP较其它慢性肾炎升高更明显;致cAMP/cGMP明显低下,并与OKT_4/OKT_8、尿素氮的升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将古方十全大补汤十味药用醇提、水煎、醇沉工艺制成1:1的十全大补口服液,应用于放疗癌症患者,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临床治疗发现,一个疗程后用药组病人T细胞亚群OKT_3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OKT_4、OKT_4/OKT_8比值有显著提高P<0.05,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RBC-C_(36)比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RBC-IC比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两项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白细胞计数一个疗程后下降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2.
用直接SPA菌花环法体外测定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①患者平均OKT8百分值明显高于正常(P<0.05),OKT4±/OKT8±比值明显减低(P<0.01),说明ITP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②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OKT4±/OKT8±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73900),与OKT8±百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一0.69494),故认为T细胞亚群测定适用于ITP的病情监测、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细胞亚群在鉴别诊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对经病理学证实的、不吸烟的8例UIP和8例BOOP的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查。结果两组相比,BOOP组的淋巴细胞比率、CD+8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而CD+4/CD+8比率明显降低(皆P<001);UIP组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对UIP和BOOP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OKT3、OKT4、OKT8)通过免疫组化(ABC法)、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对32例原发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识别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OKT+3细胞占喉癌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的大多数,并且其浸润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②在癌巢间质内OKT+8细胞亚群占优势。OKT+4/OKT+8比值随临床病情的进展而下降甚至倒置。③在喉癌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直接SPA菌花环法体外测定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患者平均OKT+4细胞百分值、OKT+4/OKT+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P<0.05~0.002),平均OKT+8细胞百分值显著高于正常(P<0.005)。说明MD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并发现T细胞亚群随病情发展而变化,提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预后及疗效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病毒TK基因介导GCV治疗人RB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SV-TK基因介导的GCV系统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利用电穿孔技术把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筛选出逆转录病毒产生细胞PA317/TK,收获病毒。体外实验:用逆转录病毒感染RB细胞,筛选出含TK基因的RB细胞(RB/TK),用GCV分别处理RB,RB/TK及不同比例的混合细胞。体内实验:建立人RB裸鼠原位异种移植模型,瘤内注射病毒液后再  相似文献   

17.
24例冠心病患者静脉滴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超氧化歧化酶(SOD),6-酮前列腺素F1α(6-K)和6-K/血栓素B2(TXB2)均升高,丙二醛(MDA),TXB2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降低(P均〈0.05~0.01)。结果表明,当归注射液有增加SOD活性,消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减低MDA,水平,升高PGI2,降低TXA2,调整PGI2/TXA2平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4例冠心病患者静脉滴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酮前列腺素F1α(6-K)和6-K/血栓素B2(TXB2)均升高,丙二醛(MDA)、TXB2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降低(P均<0.05~0.01)。结果表明,当归注射液有增加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减低MDA水平,升高PGI2,降低TXA2,调整PGI2/TXA2平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技术(APAAP),对18只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大鼠发病时,MRCOX34阳性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W3/25阳性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P<0.05);MRCOX8阳性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后二者之比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为CD+4T淋巴细胞所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的疗效,探讨治疗机理。方法LAK细胞治疗40例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检测HBVM,ALT,T细胞亚群,B细胞,IL-2,mIL-2R,NK及LAK细胞活性。疗程结束1a复查HBVM。对照组40例。结果LAK治疗组疗程结束时,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疗程结束1a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40.0%和68.6%。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尤以HBeAg转阴者,IL-2升高更显著(P均<0.005)。结论LAK细胞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和清除乙肝病毒的效用,但主要不是LAK细胞的溶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