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膜炎部分病原学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92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I、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CoxBV、ECHO、EBV、AdV、IF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8.69%、19.56%、23.91%、3.26%、4.34%、5.43%。结论提示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脑膜炎,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淋巴细胞性脑膜炎,随着认识的提高,现已作为疾病单元记述,但完整的报告很少,现将我院1964~1986年上半年所遇资料较完整的13例报告如下: 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6例,女7例。年龄4~68岁,<3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占9例,都在春初至秋初发生。均为急性起病,部分出现头昏、精神不振或胃纳呆滞后突发。  相似文献   

3.
4.
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手足15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6~12月我院收治的34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18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18例患者中脑脊液、心肌酶、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给予综合治疗后全部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手足15病易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梁搏纳  李伟红 《吉林医学》2010,31(31):5607-5608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因多种实验技术的限制,使其早期与细菌性脑膜炎不易鉴别,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36例病毒性脑膜炎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脑膜炎是神经系统多发病之一 ,由多种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多样 ,轻微的颈阻可能是唯一的体征 ,常被忽略而误诊。现就我院 1988年至 1999年误诊的 16例病毒性脑膜炎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15~ 5 3岁 ,病程 1~ 2 0日。误诊为上呼吸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17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临床上较常见.其脑脊液抗--流腮IgM抗体阳性做为腮腺炎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证据更有直接意义[1].现就北京解放军302医院1996~1999年四年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人456例,其中表现有脑膜炎的171例做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脑脊液病毒病原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92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和II型、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FLu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56例,阳性率为60.8%(56/92)。其中,第一位病原是肠道病毒27例,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共14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结论:(1)肠道病毒是本地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改善愈后。(2)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的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病毒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病型,尤以儿童多见。我院自1988年6月—1994年11月共诊断8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3—38岁。其中学龄前期38例,学龄期26例,12—15岁17例,16岁以上5例。初次发病78例。 1.2临床表现:全组病例主要以头痛症状为主,同时不同程度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少数伴有头胀、憋闷。其中脑膜刺激征阳性21例,体温高热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2004年7月-8月份在浙江省舟山地区发生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简称病脑)的流行,经证实为埃可病毒感染,现将我院收治的106例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1年2 ̄6月间江苏省徐州市辖邳县,发生1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病死率较高,发病者以学龄儿童为主,临床诊断为肠道病毒性脑膜炎。从17例患者脑脊液、粪便等23份标本中,分离出18株相似病毒。该病毒为RNA型,具有肠道病毒共有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质,不被已知诊断血清中和,其抗血清也不能中和已知的肠道病毒。故可认为该病毒为一新型别的新型肠道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毒在毗邻疫区的未发病  相似文献   

13.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脑和脊髓软脑膜、蛛网膜及脑脊液的炎症。机体抵抗力弱的人群、婴幼儿和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少见。临床上罕见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病毒性脑膜炎的成人病例,我们成功治疗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 研究背景]1996 年7 ~9 月间延边地区曾流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此间收治313 例此病患儿.[ 病例报告]313 例均为急性发病,男略多于女;平均年龄9 岁,高峰在6 ~10 岁;均有发热、头痛,以低度、中度热为主,多数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以嗜睡为主;多数有脑膜刺激征.多数脑脊液改变,末梢血淋巴细胞升高.脑脊液、粪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平均病程14d,愈后较好.[ 讨论] 本次流行的病毒性脑炎系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发病急,多见于学龄儿童,临床表现相对轻,病程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33岁。2周前出现面颊部肿胀疼痛不适,1周后消失,随即出现持续性头痛(感觉与过去感冒不一样)、发热1周。曾在单位门诊和某地方医院诊断为"上感",口服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利巴韦林治疗,但头痛及发热无缓解。入院查体: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T 37.6℃,P 72次/min,BP 100/60 mmHg(1 mmHg=0.133 kPa),血常规检查,WBC 3.7×10^9/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前79.2%的脑电图显示异常,治疗4周后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和痊愈,多数患者的脑电图恢复正常。结论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人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5年来,成人病毒性脑膜炎很少见且表现不典型,仅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24%。本文总结分析了其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主要在青壮年;2.发病季节比较集中在春秋季;3、不伴有皮疹、斑丘疹、咽痛等其他病毒感下状;4、临床表现不典型,除头痛、脑膜刺激征外,还可有复视、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癫痫、精神异常、一过性EEG异常等表现,极仍为“脑炎”。脑脊液改变不典型,在发病早期脑压可以很高,CSF白细胞(WBC)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田东  佘操  楚俊利 《吉林医学》2002,23(6):341-341
1 病历摘要  患者 ,男性 ,4 4岁 ,农民 ,住院号 :85 84 5。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4天而于 2 0 0 0年 8月 18日入院。入院前 4天无诱因发热 ,随即头痛、头部胀痛 ,恶心、呕吐内容物 ,体温持续在38℃~ 39℃ ,伴全身乏力 ,倦怠。入院时查体 :T38 5 ,Bp16 /9 0 ,P80 ,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学生。因发热、头痛1周,加重伴呕吐2天于2005年6月入院。14个月前患病毒性脑膜炎在外院住院,给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营养神经药物及脱水药静脉滴注3周。复查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均正常,治愈出院。该患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体温38.0℃左右,头痛为持续性剧烈全头痛,以额部及眶后明显,伴畏光及周身不适,自觉咽痛,无腹泻。入院前2天症状加重,并出现呕吐,每日呕吐2~3次,为胃内容物,每次量约50~100ml。病后患者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尿、便失禁。入院后查体:T37.4℃,BP1007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小儿埃可病毒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158例诊断为小儿埃可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埃可病毒发病时间在8-10月份,发病年龄2-14岁儿童,男性多见;起病急,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部分发病前或发病时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脑脊液异常率高。结论此次埃可病毒性脑膜炎在同心县流行,临床症状轻、病程短,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