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上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认遥患者的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其MIR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张文清  胡宴宾  符水 《当代医学》2011,17(11):76-77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在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AI患者的MRI及CT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72h内行CT与MRI检查.结果 CT影像:其中16例CT结果阴性,余20例表现为弥漫性脑组织肿胀,皮层下及脑组织深部小出血灶,中线无明显移位;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2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 CT表现 ,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搜集临床拟诊 DAI32例头颅 CT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实质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 2 5例 ,直径大多 <2 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 ;(2 )弥漫性脑肿胀 2 9例 ,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 ;(3)蛛网膜下腔和 (或 )脑室出血 10例 ;(4 )合并硬膜外血肿 4例 ,硬膜下血肿 12例 ,颅骨骨折 3例。结论 :DAI的 CT征象对于临床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性轴索损伤(DAI)的CT征象特点。旨在提高对DAI的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治。材料与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DAI的头颅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DAI的主要CT表现是:(1)脑肿胀24例;(2)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交界区,基底节和胼胝体斑点状、小片状出血灶8例;(3)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4)合并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4例。结论 CT检查是诊断DAI的产选和必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国颅脑外伤呈明显上升趋势,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日益增多。DAI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死亡率,减轻不良后果。MRI检查对DAI的早期检出率,有明显的优势,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在DAI患者的检查,尤其是CT检查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上发生率高 ,预后差 ,是头部外伤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诊断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科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 32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和影像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 3~ 72岁 ,平均 2 9.7岁 ,交通伤 2 5例 ,坠落伤 5例 ,打击伤 2例。2 ) 临床表现 :伤后原发昏迷 6~ 2 4h3例 ,2 4h~ 1月 2 4例 ,超过 1月 5例 ,入院GCS≤ 7分 2 2例 ,GCS8~ 12分 8例…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15 例,10 例,5 例,龄10~50 岁.突遇车祸12 例,处失足坠落3 例.15 例患者伤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昏迷10 例,迷时间1~9 d.采用保守治疗12 例, 例因脑肿胀,疝形成而行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诊断困难,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急性脑外伤患者中分析脑弥漫性轴素损伤(DAI)的早期CT征象,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7例DAI患者的早期CT表现,结合文献提出DAI的CT诊断标准,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小出血灶(直径约≤2cm),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池内及脑室内出血,弥漫性脑肿胀。27例DAI早期CT表现。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高密度影,(双额颞区11例,双颞区9例,双顶区6例,双枕区1例,伴脑干或胼胝体点状高密度影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小血肿9例,合并颅骨骨折13例),CT应用虽然不能显示神经轴索损伤,但是可以直接显示脑实质内的小出血灶及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改变,为DA1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急性期表现 ,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收集 1 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1 4例 ,脑实质内出血灶 1 1例 ,呈单发或多发 ,直径 <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 ,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 ,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 4例 ,颅骨骨折 2例。结论 :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 ,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MRI各成像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灶的显示数,探讨更具优势的成像序列。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20例经临床诊断为DAI患者临床和MRI资料,分析MRI各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数。结果共显示DAI病灶43个,病灶部位位于脑白质、皮髓交界、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区。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及信号强度明显高于T1WI(常规自旋回波),T2WI(快速自旋回波),T2FLAIR(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结论 DWI序列可作为诊断并显示DAI病灶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和讨论。结果按GOS评分,良好11例(22.9%),中残9例(18.8%),重残6例(12.5%),植物生存4例(8.3%),死亡18例(37.5%)。结论交通事故是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主要原因,入院时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28例(22.4%)、中残32例(25.6%)、重残30例(24%)、植物生存11例(8.8%)、死亡24例(19.2%)。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敛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非手术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脑弥散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4例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所有病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2.46%,死亡率为53.12%,均系车祸致伤,临床表现以伤后立即陷入持续性昏迷和伴发脑干机能障碍为特征,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病理发现主要为大脑半球白质、胼胝体、脑干白质的轴索广泛性损害形成收缩球,同时合并出血、梗死等局灶性病变。作者认为高压氧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联合应用是治疗DAI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CT及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使用了CT及MRI技术进行诊断,探讨两种检查对病灶的敏感度差异。结果CT发现病灶数69个,MRI发现病灶数210个,MRI发现病灶数显著多于CT(P〈0.05);MRI检出脑内非出血病灶35个,显著高于cT检查的9个(P〈0.05);对脑深部区域的检查敏感度,MRI为18.1%(38/210),高于cT检查的8.7%(6/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脑皮层下区域的检查敏感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MRI检查敏感,尤其对脑内非出血病灶和深部病灶敏感度高,较CT检查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不同时间Fos蛋白在脑皮质、脑干的表达,进一步阐明脑损伤后弥漫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5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复制Marmarou DAI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脑皮质、脑于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结果外伤后0.5hFos蛋白表达开始增加,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d后基本消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损伤组伤后0.5、1、4、12h、1、4dFos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DAI的形成和发展与伤后的时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23例,占46%;6-8分19例,占38%;9~12分7例,占14%。本组患者死亡18例,占36%。结论DAI的诊断应采用综合疗法。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人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价高压氧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GCS平均值及6个月后GOS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