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患者120例,按是否合并CP分为单纯BPH组(简称单纯组,75例)和BPH合并CP组(简称合并组,45例)。结合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及f-PSA、t-PSA、f-PSA/t-PSA检测结果,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前列腺总体积(TPV)、PSA密度(PSAD),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单纯组患者,随着年龄或前列腺体积的增加,f-PSA及t-PSA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值及PS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f-PSA及t-PSA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f-PSA及t-PSA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上升趋势,但f-PSA/t-PSA值及PSAD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较单纯组患者的f-PSA、t-PSA及PSA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值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项指标做ROC工作曲线分析发现,f-PSA、t-PSA、PSAD 3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628、0.624,均介于0.5至0.7之间。结论:BPH患者常合并CP,临床中f-PSA、t-PSA升高,同时伴PSAD升高的BPH患者,应考虑合并前列腺炎的可能性大,上述3个指标作为诊断BPH伴CP的依据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是两种最常见的前列腺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常与炎症改变并存,并且具有相互诱导的关系。本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06月我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患者236例,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35例)和合并CP(201例)两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AU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合并CP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RUV、IPSS、QOL、AUR发生率等方面指标高于单纯BPH组患者,Qmax低于单纯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及PSA、PSAD等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合并CP组较单纯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学前列腺炎(H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PCa)患者临床特点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513例BPH和PCa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最大尿流率(MFR)及是否出现急性尿潴留。结果:273例BPH患者中,合并HP 186例(68.13%);240例PCa患者中,合并HP 45例(18.75%);两组HP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BPH组相比,BPH合并HP组患者tPSA、PSAD和前列腺体积显著增大(P均0.05),最大尿流率减小(P0.05),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概率增高(P0.05)。但是,两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PCa组相比,PCa合并HP组患者tPSA和PSAD显著增大(P均0.05);其他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可能在BPH和PC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HP与BPH的的关联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13例已确诊为BPH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及EPS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和血清PSA检测。对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前后的BPH症状评分(IPSS)比较。结果:213例BPH患者中,合并慢性前列腺炎69例(32.4%),EPS细菌培养阳性27例(12.7%),EPS支原体、衣原体检测,15例阳性(7.0%)。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有7例PSA异常(>4μg/L)。69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IPSS由治疗前(12.2±2.6)分,降为治疗后(10.5±2.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PH患者进行EPS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对临床上明确诊断、选择治疗药物或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在临床特点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治疗的BPH患者,按照是否合并CP,分为单纯BPH组和合并CP组两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PSA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88例BPH患者中合并CP有63例.单纯BPH患者多因尿频、排尿困难入院,而合并有CP的BPH患者中有79.6%因疼痛或终末尿滴沥入院;虽然合并CP患者较单纯BPH患者发病年龄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PSA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CP患者较单纯BPH患者IPSS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无疼痛或终末尿滴沥及IPSS高低是临床鉴别单纯BPH患者与合并CP的BPH患者的重要指标;在IPSS评分大于25分时应警惕前列腺炎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PH患者合并前列腺炎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BPH患者300例.年龄47 ~ 93岁,平均69岁.按是否合并前列腺炎分为单纯BPH组136例,PSA(4.9±8.3) μg/L,前列腺体积(41.4±18.1)ml,IPSS评分(21.9 ±7.0)分;合并前列腺炎组164例,PSA(7.0±8.5) μg/L,前列腺体积(48.7±20.7) ml,IPSS评分(27.5±5.1)分.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检查梗阻指标的差异.结果 单纯BPH组与合并前列腺炎组的Qmax分别为(8.8±4.8)ml/s和(6.3±3.7)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分别为(96.7±33.0)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113.2 ±39.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rams-Griffiths(A-G)指数分别为77.7 ±31.9和93.9 ±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afer分级值分别为3.3±1.5和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炎症(OR=2.66,P=0.002)、前列腺体积(OR=1.37,P=0.000)、Qmax(OR =0.72,P=0.000)与Schafer分级有相关性.结论 前列腺炎会加重BPH患者BOO程度.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慢性前列腺炎(CP)均为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且BPH多可合并CP。本文就BPH合并CP的流行病学、发病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等进行了综述。患BPH或CP之一的患者比普通人群有更高的几率患另一种疾病。炎症可能参与了BPH的发生,合并有CP的BPH患者在年龄、前列腺重量、体积、症状评分特别是疼痛评分等方面均高于单纯BPH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上对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抗生素和超声微泡等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炎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炎是两种常见疾病。近年来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人提出炎症是BPH的病因之一 ,但目前对此认识尚很肤浅。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在BPH发病学理论中 ,伴发前列腺炎的BPH病理表现及炎症促进BPH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假说作了介绍。目的是引起同道们对此问题的重视 ,并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特点的相关性. 方法 BPH患者300例.平均年龄72(51~96)岁.根据直肠指诊及B超检查结果分为Ⅰ、Ⅱ、Ⅲ度增生3组,分别为85、139和76例.对每组合并CP的发生率及不同方法 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合并CP者233例(77.7%),其中Ⅰ、Ⅱ、Ⅲ度增生组合并CP者分别为53例(62.6%)、113例(81.3%)、67例(88.2%),3组患者合并C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P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抗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其中一组同时服环丙沙星及消炎痛栓纳肛,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差异.Ⅰ、Ⅱ度增生组合并CP的患者加用抗感染治疗前后IPSS(7.5±0.6与5.5±0.9、11.5±1.5与10.0±0.5)、QOL评分(4.1±1.0与3.0±0.5、4.8±1.1与3.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度增生组合并CP者加用抗感染治疗前后(IPSS 27.8±2.8与25.0±2.5,QOL评分5.5±0.4与4.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PH患者常合并CP,腺体增生程度与CP发生率呈正相关,合并CP的Ⅰ、Ⅱ度增生患者抗炎治疗效果好于Ⅲ度增生合并CP患者.  相似文献   

11.
国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为检索词,收集1979年1月~2007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国人前列腺疾患与前列腺癌的研究文献,并用RevMan 4.2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结果的一致程度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4篇,累计病例487例,对照1850例.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并发相对危险度(OR)值为4.69及95%可信区间(95%CI)为0.60~6.10(P<0.05).结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是国人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结果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14例患者为膀胱出口梗阻,16例为逼尿肌收缩乏力,1例为假性排尿困难,1例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exual dysfunction in elderly men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leads to prostatic inflammation, diagnosed by prostatic fluid interleukin-8 (IL-8), which lowers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MethodsOverall, 160 men with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between 50 and 75 years of age with an elevated PSA level of more than 4 ng/ml with normal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nd 50 age-matched controls with normal PSA level wer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for prostatic fluid IL-8 levels. Erectile dys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of the Sexual Health Inventory for Men. Total and free serum PSA levels and IL-8 in prostatic fluid were measured 6 to 8 weeks after a course of 400 mg of ofloxacin and 20 mg of piroxicam given daily for 2 weeks.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guided biopsy was done only when PSA level did not decrease less than 4 ng/ml.ResultsMean ages of 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63.18 (standard deviation [SD]±7.10) and 60.18 (SD+6.02) years, respectively. Mean concentration of IL-8 in prostatic fluid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e., 6678 pg/ml (SD±1985.7) than in control, i.e., 1543 pg/ml (SD±375.7) (P<0.001). Following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mean level of IL-8 from baseline to 5622 pg/ml (SD±1870.66) (P<0.001). Corresponding to thi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was noted in total PSA levels to less than 4 ng/ml in 105 (65.62%) patients. Men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IL-8 had a greater degree of erectile dysfunction.ConclusionMen with symptomatic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ammation of the prostate to cause spurious rise in PSA level resulting in an unnecessary biopsy.  相似文献   

14.
TUVP结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4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BPH45例。结果:术中出血少,术后随访3-6个月,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1.5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14.1ml/s,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是一种操作较简易、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bcl—2基因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前列腺组织特异性的基因载体新型C3(1)和转基因技术,培植出人bcl2基因的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转基因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人bcl2蛋白在鼠前列腺上皮细胞中的过量表达。病理学观察发现,转基因鼠已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该实验为说明bcl2基因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病理作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并繁殖出可稳定传代的BPH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气化术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0年9月至2006年5月收治并联合施行TURP和TUVP共的165例B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Ⅱ度80例,Ⅲ度54例,Ⅳ度31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5~170min,平均100min,出血量100~500ml,平均出血量180ml。随访1~2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30.4±3.9)分降至术后(9.3±2.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2)分降至(2±1)分。最大尿流率Qmax由(9.5±1.2)ml/s到术后(18.1±2.9)ml/s。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结合气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优点多,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单一的电切术和单一的气化术。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体积参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参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资料完整的BPH行开放性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 前列腺体积 (6 7.8± 33.9)ml,移行带体积 (42 .8± 2 4.9)ml,移行带指数 (0 .6 199± 0 .140 0 ) ,前列腺症状评分 (2 5 .0± 5 .5 ) ,标本重 (42 .7± 2 5 .1)g ,PSA(4.0 5± 3.90 )ng/ml。手术标本重量与前列腺体积 (r=0 .872P <0 .0 0 1)、移行带体积 (r =0 .97P <0 .0 0 1)、移行带指数 (r=0 .44 9P <0 .0 0 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SA与前列腺体积 (r=0 .2 13P =0 .0 33)、移行带体积 (r=0 .2 2 4P =0 .0 17)、移行带指数 (r =0 .314P =0 .0 36 )呈正相关 ;IPSS与前列腺体积 (r=0 .0 10P =0 .72 5 )无相关 ,与移行带体积 (r=0 .314P =0 .0 36 )、移行带指数 (r=0 .32 1P =0 .0 0 1)呈正相关。尿潴留与非尿潴留组 :前列腺体积 (P >0 .0 5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移行带体积 (P <0 .0 5 )、移行带指数 (P <0 .0 5 )、PSA(P <0 .0 1)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前列腺体积参数中移行带体积、移行带指数与临床症状、梗阻程度关系密切 ,能更好地反映BPH的严重程度 ;移行带体积能较好预测增生腺体的大小 ;随着移行带指数增高 ,尿潴留的危险性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8.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手术期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BPH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资料,判定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原因。患者年龄49~87岁,平均(65.4±7.3)岁。其中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者3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者263例,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者186例。结果486例患者术前均存在BOO,伴不稳定膀胱者306例(63.0%),低顺应性膀胱者80例(16.5%),不稳定膀胱伴低顺应性膀胱者76例(15.6%),逼尿肌收缩功能中重度受损者99例(20.4%)。术后3个月复查疗效不满意者79例,其中排尿困难61例,尿失禁18例。排尿困难61例中残余梗阻8例(13.1%),并发膀胱颈挛缩4例(6.6%),逼尿肌功能未恢复44例(72.1%,),假性排尿困难5例(8.2%);尿失禁18例中尿道外括约肌受损4例(22.2%),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膀胱11例(61.1%),两者均有者1例(5.6%),残余梗阻2例(11.1%)。79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疗效满意75例。486例总疗效满意率99.2%。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在BPH的术前诊断和术后并发症的诊疗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赛洛多辛治疗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IINE(1966-2012年)、EMBASE(1988-2012年)、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79-2012年),CNK1数字图书馆(1979-2012年)有关赛洛多辛治疗BPH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尺度以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包括2543例患者,包含3个赛洛多辛与安慰剂比较的RCT和3个赛洛多辛与坦索罗辛比较的RCT.患者使用赛洛多辛后,总IPSS(SMD=2.92,95% CI =2.19 ~3.65)、排尿期IPSS(SMD=1.92,95% CI=1.44 ~ 2.39)、储尿期IPSS(SMD=0.92,95% CI=0.60 ~ 1.24)和Qmax(SMD=1.56,95% CI=1.38 ~ 1.75)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异常射精.与0.2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可以更有效地改善IPSS和Qmax(P<0.05);以异常射精为主的不良反应也较明显(SMD=1.37,95% CI=1.18~1.58,P<0.05).与0.4 mg坦索罗辛相比,8 mg赛洛多辛治疗BPH的有效性和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1.21,95% CI =0.98 ~ 1.49,P>0.05).结论 赛洛多辛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较安慰剂和0.2 mg坦索罗辛更有效,与0.4 mg坦索罗辛作用相当.赛洛多辛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异常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