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及其防护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应用 ,基层许多医疗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使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上进行肿瘤的局部放疗、心血管病诊治等 ,由于介入操作技术的特殊性 ,操作人员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有时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率较高的辐射场中 ,而且大部分病例诊治时间又较长 ,致使在床边操作的人员可能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1] 。对此 ,为了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的放射防护管理 ,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们选择部分从事介入放射治疗的单位 ,开展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和防护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元件 FJ -…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对日照市从事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调查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结构,剂量水平及防护管理措施。结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各测试点辐射剂量率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且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缺乏放射防护知识,对放射防护重视不够。结论应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降低受照剂量,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从事介入放射学诊疗的工作人员日益增多。由于操作人员在利用X射线显影时,长时间在机床侧工作,易受到较多的散射线照射,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搞好健康管理工作,我们对120名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的辐射遗传学效应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医疗照射与职业照射剂量水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进行介入放射术时 ,病人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下 ,受照剂量相当大 ,一些大型医院介入放射工作量十分大 ;地、县级医院虽工作量相对小 ,但设备条件较差 ,因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高。这就给射线防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 ,以保证介入放射学迅速健康的发展。为此 ,本文介绍几种介入放射诊疗中患者剂量调查结果 ,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情况 ,以提供介入放射防护工作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次剂量调查采用LiF(Mg ,Cu ,P)粉末剂量计 ,密封于外径 3mm ,壁厚 0 5mm的塑料管中 ;测…  相似文献   

5.
浦东新区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对浦东新区从事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调查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结构,剂量水平及防护管理措施。结果 防护设备不齐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 应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和工作的管理,降低受照剂量,使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介入放射学是融医学影像和诊断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人员日趋增多。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一般放射学技术相比,具有曝光量大,多角度投照、接触时间长、近台操作等特点,容易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宜昌市介入放射学现状,摸索介入放射学监管模式,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取普查、重点调查对全市从事介入放射学的放射诊疗单位、介入使用放射诊疗设备、人员结构及防护管理措施进行调查,并按国家标准对介入状态下透视防护区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全市17家医疗机构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3家未办理许可手续;放射工作人员107名,105名执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学历以本科以上为主;配备20台介入放射设备,以DSA为主;放射防护用品配备均衡,三级医院配备较为全面;介入工作状态下手术者辐射水平均值超过国家剂量限值。结论应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优化介入设备配置,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安全素养,降低受照剂量,使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降低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介入放射诊疗用X射线机(床下型)进行投照条件及对诊视床采取屏蔽防护措施改造。结果 改造后介入操作人员的各体位X射线剂量率减少83%~99%。结论 综合防护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离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内外早已有报道〔1,2〕,但关于介入放射学诊治技术、受照剂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内报道很少。已往的研究证明,免疫淋巴细胞及其参与免疫功能调节的相应器官,不仅是辐射敏感性的细胞群,而且其不同亚群对射线的反应也会影响到其他群体功能,从而涉及整个免疫系统〔2〕。为深入了解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免疫功能,我们采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1 材料与方法11 检查对象 我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介入放射学诊断、治疗的医护人员180例(男135例,女45例),年龄22~60岁,从事介入放射工龄1…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类调查河南省31个医疗卫生机构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依据GBZ 128-2002,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工作人员深部剂量当量Hp(10),对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铅衣内、外剂量监测,统计并转换为年有效剂量。结果 5年共监测4 32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84mSv,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4类工作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03,1.124,1.708,0.813mSv。结论 绝大多数诊疗人员剂量水平都在安全范围之内。4类放射诊疗工作中,受照剂量由高至低排序为: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核实某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大剂量受照情况,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通过调查其工作量、测量工作位置的剂量率和受照剂量来分析查找人员受照剂量偏高的原因。结果 被调查单位防护用品性能良好,但由于工作人员未能正确佩戴剂量计以及部分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以致其个人剂量偏高。结论 要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与安全管理,正确佩戴剂量计,合理安排工作量,尽量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受到较高的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为降低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放射防护措施,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泰州市12家开展介入手术的医疗机构开展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为120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采用指环剂量计和常规胸章剂量计测量调查对象手部及全身剂量当量,检测周期为1年。结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为100.0%,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手部年剂量均值为28.03 mSv,年个人剂量均值为1.41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因介入手术的类型不同而手部剂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明显高于普通医用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及使用率均不高,辐射防护安全意识和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设施,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有效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有效监督,进一步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使临床诊断、治疗和放射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而随之带来的操作者受照剂量的增加,有可能对操作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操作者受照剂量的测试调查,分析了受照剂量增加的原因,评价了介入放射学操作者的年受照剂量,从而为今后改善介入放射学操作者的防护条件积累一定的资料和经验,达到更好的防护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十家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辐射剂量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入放射学是在X射线导视下进行插管或穿刺的技术 ,工作者在床边通过电视监测器进行跟踪 ,从而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治 ,由于长时间近台操作 ,防护难度较大 ,工作者受到慢性小剂量散射线照射 ,使血液系统远期效应逐渐产生。为了解我区介入工作者受照剂量与辐射效应的关系 ,我们对 3 4名介入工作者受照剂量及血液学指标进行了监测。1 检测分析对象 全区 10家医院介入放射工作者男 2 9人 ,女 5人 ,年龄 2 7~ 5 5岁 ,平均 3 7岁 ,放射工龄 2~ 10年 ,常规个人剂量监测 ,年剂量范围 2 1~ 10 2mSv·a 1。对照组为医院不接触射线和毒物的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方法查阅某医院2014年度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4年度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0.51 mSv,其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03 mSv和0.68mSv,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较低,分别为0.41 mSv和0.50 mSv。结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防护、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轮岗和增加操作人员)等方法和措施,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是60年代兴起,80年代传入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对心、脑血管疾病及一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优越性早有报道[1],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项技术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X射线诊断技术,需要操作人员在X射线机床侧长时间工作,这给介入操作者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辐射防护也就成为介入放射人员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我市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辐射效应,本文通过标准水模体[2]对模拟诊疗工作中,X射线剂量场分布情况的现场测量调查,从中找出基本的规律性,以探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该市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为优化放射人员结构、改善放射投照质量、提高放射防护水平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普查方式,调查收集绵竹市41家放射诊疗机构,共计13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结果 该市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员占87.31%,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占12.69%;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龄中位数为42岁,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龄中位数为35岁;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员和从事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机构等级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职称与学历越高,放射工龄偏小,年龄趋于年轻化、结构趋于合理化。结论 该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学历较“5.12”震后有了一些改善,但整体的学历结构、职称相对滞后;放射工作人员专业符合性低;介入放射学人员结构优于诊断放射学;基层医疗单位放射技术人才匮乏。改善当地放射诊疗水平、提高防护状况的关键还是解决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五所医院介入放射诊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入放射学是应用放射诊断学的技术作为导向穿刺的手段 ,以达到诊断治疗疾病的综合性方法 ,可以解决许多内外科解决不了的诊断治疗难题 ,而且对病人创伤小 ,深受患者的欢迎。介入放射学目前在我国已普遍开展 ,并普及到某些地县级医院。介入放射诊疗是在X射线机透视直观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病人较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照射下 ,受照剂量较高。关于介入放射诊疗中医疗照射防护 ,还没有引起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 ,对我国介入放射医疗照射状况还不甚了解 ,本文首先对介入放射开展最多的心血管疾病和肝癌进行了医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 ,为我国介入放射医…  相似文献   

19.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利用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学科[1-2]。在介入诊疗过程中,介入工作人员必须在高辐射照射剂量的X射线下进行操作,为此,在不影响诊断治疗前提下,将介入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受照剂量限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以防止机体发生放射性损伤。鉴于此,在传统铅屏风基础上,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X射线机介入诊疗环境下的铅屏风,以降低介入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同时对实际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效果进行了分析[3]。  相似文献   

20.
2018年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法对88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规范监测759人,其中7人年有效剂量超过调查水平,无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者。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介入放射学类人员,为0.75 mSv∕年;最低为X射线工业探伤类人员,为0.22 mSv/年。医用辐射类与工业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诊断放射学与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人员,X射线工业探伤与其他类(主要为核子秤、料位计、测厚仪等)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综合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十堰市放射工作人员整体受照水平较低,远低于国标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