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入放射人员受辐射剂量水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细胞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1]。介入手术需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进行插管操作或穿刺,工作人员必须近台操作,电离辐射会对介入放射工作者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据报道,介入放射学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比从事常规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高数倍至数十倍[2]。如于夕荣等对82例介入放射工作者健康状况分析表明,介入放射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为降低泰州市介人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放射防护措施,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泰州市12家开展介入手术的医疗机构开展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为120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采用指环剂量计和常规胸章剂量计测量调查对象手部及全身剂量当量,检测周期为1年。结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为100.0%,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手部年剂量均值为28.03 mSv,年个人剂量均值为1.41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因介入手术的类型不同而手部剂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明显高于普通医用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泰州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及使用率均不高,辐射防护安全意识和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设施,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有效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有效监督,进一步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介入放射学已应用于心、脑血管以及癌症、脏器静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身体的各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剂量照射 ,为了搞好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我们对全市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医疗单位工作人员操作位空气照射量率和防护状况进行了调查。1 内容及方法1.1 内容 全市 9所医疗单位用于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的9台X射线机的工作人员操作位空气照射量率的调查。1.2 方法 根据《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1] 规定的测试条件和方法 ,用FJ -347AXγ剂量仪对X射线机卧位透视时在防护区测试平面上选择了 (头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已应用于心、脑血管以及癌症、脏器静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身体的各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剂量照射,为了搞好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我们对全市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医疗单位工作人员操作位空气照射量率和防护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已成为放射诊断工作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由于在诊视床边长时间曝光下进行操作及所处的辐射场与传统X射线诊断的差异,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外照射监测剂量明显比传统X射线诊断外照射剂量高[1]。通常认为个人剂量计测量值是多数外照射监测中受照剂量的恰当量度,但此种方法无法准确和真实反映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此,在该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1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分部相加法1.1准备工作对4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剂量监测。每次操作前,将剂量元件分别佩戴在铅胶帽外、铅围…  相似文献   

6.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健康状况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在临床上是一类特殊的放射工作人员,有的单位并不将其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因操作原因防护受到一定的限制,受照剂量也普遍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利改善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防护条件,进而为其纳入放射人员的管理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于1997~1999年对15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某医院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的剂量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深入开展,其检查治疗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介入放射学是在X射线导视下经皮穿刺、插管进行各种诊疗的一门新型技术,介入工作人员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近台操作,而且工作时间又长,给防护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从而使受检者和介入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1],为了切实保障介入工作人员的健康,减少X射线辐射的危害,结合济南市中心医院DSA设备和实际监测情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照射剂量和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放射学是20世纪印年代兴起,并在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介入放射学已成为主流医学的一部分,而且有望更进一步扩大其发展和采用新程序。我国目前至少有上千家医院的5万多名医务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工作。工作人员在x射线下进行疾病的诊治操作而受到较高剂量照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对介入用X射线机进行监测,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一般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总数异常检出率、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等增高。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者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及其防护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应用 ,基层许多医疗机构都积极开展了使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临床上进行肿瘤的局部放疗、心血管病诊治等 ,由于介入操作技术的特殊性 ,操作人员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有时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率较高的辐射场中 ,而且大部分病例诊治时间又较长 ,致使在床边操作的人员可能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1] 。对此 ,为了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的放射防护管理 ,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们选择部分从事介入放射治疗的单位 ,开展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和防护评价。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元件 FJ -…  相似文献   

11.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利用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学科[1-2]。在介入诊疗过程中,介入工作人员必须在高辐射照射剂量的X射线下进行操作,为此,在不影响诊断治疗前提下,将介入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受照剂量限制在合理可接受水平,以防止机体发生放射性损伤。鉴于此,在传统铅屏风基础上,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X射线机介入诊疗环境下的铅屏风,以降低介入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同时对实际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效果进行了分析[3]。  相似文献   

12.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5):462-464
目的了解邢台市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状况,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规范发展介入放射学,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共测定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介入放射手术操作人员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为980和735.3μGy/h,并且床上球管X射线机操作者操作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结论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人员日趋增多。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一般放射学技术相比 ,操作人员受照时间长 ,距射线装置近 ,易受到较多射线照射。因此 ,为深入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受照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 ,加强对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我们对山东省部分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及辐射效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介入放射组 :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心、脑血管造影以及肿瘤检查、诊断治疗的医务人员 180例 (男 13 4例 ,女 46例 ) ,年龄 2 2~ 66岁 ,介入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军区内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的个人剂量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方法,定期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3-2015年间该军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596人次,集体有效剂量为749.23人·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26 m Sv。介入临床医生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48 m Sv。结论该军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剂量限值(20 m Sv),表明该军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条件较好,安全与健康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宜昌市介入放射学现状,摸索介入放射学监管模式,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取普查、重点调查对全市从事介入放射学的放射诊疗单位、介入使用放射诊疗设备、人员结构及防护管理措施进行调查,并按国家标准对介入状态下透视防护区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全市17家医疗机构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3家未办理许可手续;放射工作人员107名,105名执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学历以本科以上为主;配备20台介入放射设备,以DSA为主;放射防护用品配备均衡,三级医院配备较为全面;介入工作状态下手术者辐射水平均值超过国家剂量限值。结论应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优化介入设备配置,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安全素养,降低受照剂量,使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与评价常用方法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是在放射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插管、穿刺等手段对疾病进行的一系列治疗、诊查的学科,具有创伤小、花费少、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成为许多适应症的首选诊断治疗方法。然而在介入诊疗时由于X射线曝光量大,历时长,加之防护难度高,导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较高水平的暴露或局部器官暴露,尤其是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其应用领域显著扩展,所致辐射剂量超出了普通X射线检查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市常见的三类介入放射学第一术者的职业照射剂量分布,评估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风险。方法 收集2家医院心脏、肝脏、下肢等三类介入手术65例。利用热释光探测器对第一术者眼睛、甲状腺、躯干、四肢等8个部位进行单次介入手术剂量测量。结果 不同介入手术中,射频消融术第一术者的平均剂量最大(中位值为88μSv),下肢静脉造影剂量最小(中位值为18μSv)。常见三类介入谢射学手术的剂量分布为心脏介入剂量(中位值为56μSv)>肝脏介入剂量(中位值为29μSv)>下肢介入剂量(中位值为18μSv)。第一术者左手的剂量最大(中位值为104μSv),右脚剂量最小(中位值为11μSv)。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学的辐射防护,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工作者受照剂量调查及防护措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淄博市介入放射学诊断及治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利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结果介入工作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和采取防护措施后所受剂量有明显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介入工作人员个人及工作环境的防护.  相似文献   

19.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到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由于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放射学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也由于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使之倍受欢迎。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较高的辐射场中,而且操作时间又较长,使受照剂量较高,因此,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防护,可以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也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本文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整理分析甘肃省放射工作人员2015-2016年职业体检报告及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判断放射工作人员的接触剂量是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较高,其中县级医院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白细胞降低率也明显高于医院普放工作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放射工作人员县级医院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和普放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与效应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