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诊断在于尿中醛固酮排泄增多或血浆醛固酮浓度增高和低血浆肾素活性。然而,近来有报告指出在原醛症患者约有1/4醛固酮排泄率正常。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促使对年龄在醛固酮排泄和血浆醛固酮浓度中的作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自主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导致以高血压、低血浆肾素活性(PRA)、高醛固酮血症和低钾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之一。原醛最常见的病因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肾上腺腺瘤,分别占65%和3  相似文献   

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4,12(3):187-187
原醛是一个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低肾素、血浆与尿中醛固酮增高.最常见的是:①单侧肾上腺产生醛固酮腺瘤(ADA);②双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过去诊断ADA占70%~80%,IHA只占20%~30%,由于生化检查的进步,现在IHA反而占多数.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对原醛的研究发展迅猛,有不少见解推翻了过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占高血压患者的5%~10%.与具有相似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更易发生中风、心肌梗死、房颤,且心血管损害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加,因而此类高血压的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标准规定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诊断及治疗的标准和基本流程。本标准适用于诊断原醛症, 并规范原醛症的分型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分型诊断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近7年来57例临床确诊的原醛症患者[醛固酮瘤2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9例],检测患者的血电解质、血浆肾素活性及血、尿醛固酮,将结果与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再通过肾上腺CT、体位激发试验及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醛症患者分型并随访.结果 (1)醛固酮瘤患者血压及血、尿醛固酮较特醛症患者高,血钾及血浆肾素活性则低,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临床及生化改变介于两者之间.肾上腺CT检查在原醛症分型诊断中的符合率为醛固酮瘤86.4%,特醛症73.1%,原发性肾上腺增生22.2%;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时符合率为86.4%、80.8%和77.8%,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符合率分别为95.5%、92.3%及100.0%.(2)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随访血醛固酮均下降,血压恢复正常者分别为22.7%及44.9%,血钾恢复正常者为83.3%及100.0%,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各项测值无明显变化,另有33.3%诊断时血钾正常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低血钾.结论 原醛症的分型诊断需依靠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用两侧醛固酮与皮质醇的比值分析较单纯比较两侧醛固酮之比更为可靠;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临床及生化测值均得以明显改善,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该文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01-2010-08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怀疑原醛症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357例,确诊为原  相似文献   

8.
警惕漏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杂志》2004,12(3):187-187
原醛是一个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低肾素、血浆与尿中醛固酮增高。最常见的是:①单侧肾上腺产生醛固酮腺瘤(ADA);②双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过去诊断ADA占70%~80%,IHA只占20%~30%,由于生化检查的进步,现在IHA反而占多数。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对原醛的研究发展迅猛,有不少见解推翻了过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试验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2010年590例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病例,其中有357例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33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回顾分析这些患者输注生理盐水后血醛固酮变化,绘制ROC曲线以找到合适的切点用来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结果输注生理盐水后血醛固酮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0.959~0.986),曲线与参照曲线下面积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盐水试验后血醛固酮大于277 pmol/L(100ng/L)时,诊断原醛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及97.8%。结论生理盐水抑制试验可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叶斯判别分析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近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321例,分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利用贝叶斯判别函数获取原醛分类函数系数及原醛后验概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最佳切点。进一步对此法及立位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RR)在原醛筛查中的价值进行对比。结果原醛后验概率为0.34时,其诊断原醛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4、0.84,立位ARR切点取43.4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达最高,分别为0.88、0.76,原醛后验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0.870-0.951),大于立位ARR曲线下面积0.893(0.845-0.941)。结论贝叶斯判别分析诊断原醛的价值优于立位ARR。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以往通常只对低血钾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原醛相关筛查.近期研究表明原醛症患者中仅25%可见低血钾表现,目前新发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患者的发生率可达10% ~ 15%.本文就原醛症的诊断与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亦可伴有低血钾,醛固酮瘤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其主要的病理亚型。原醛症的诊断包括筛查、确诊及分型诊断3个步骤,传统影像学结合体位刺激的方法进行分型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应予手术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其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低肾素和高醛固酮血症为特征,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是筛查原醛症的可靠指标.而口服高钠负荷试验、生理盐水试验、氟氯可的松抑制试验或卡托普利试验中的任何一项均可作为ARR阳性患者的确诊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AVS)是原醛症分型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357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33例.分析瑞金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随机及立位ARR测定的100例怀疑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29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综合分析卧位、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以确定合适的切点用于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结果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卧位及立位ARR测定的590例患者卧位ARR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0.805~0.867),立位ARR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0.843 ~0.899),两曲线下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行立位及随机ARR测定的100例患者立位及随机ARR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28 ~0.995)及0.944(0.893 ~0.99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立位ARR切点为400(pg· ml-1)/(ng·ml-1·h-1)时,诊断原醛症患者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64.2%.结论 立位ARR比卧位ARR更适应作为原醛症的筛查指标,随机ARR与立位ARR在原醛症诊断中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认为,在严格控制患者药物、体位、检测时间条件下,ARR切点400( pg·ml-1)/(ng·ml-1·h-1)是原醛症筛查试验比较合适的切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治疗和随访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探讨原醛的临床特点和 ARR 在原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空腹采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及血生化指标,计算 ARR。对比值大于25(ng/dl 比ng·ml~(-1)·h~(-1))的126例疑诊为原醛的病例进行肾上腺薄层 CT 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用抗醛固酮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原醛在高血压人群中占14%(126/902),肾上腺 CT 见54例单侧或双侧增生和25例腺瘤;原醛合并低血钾占39%(49/126);25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有效率100%,其中48%(12/25)能达到治愈;用螺内酯治疗有效率为89%(48/54),单药控制率为24%(13/54)。结论中国人原醛占高血压10%以上,ARR 应作为高血压尤其是重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ARR 在原醛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原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定侧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临床分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治疗。目前所知原醛至少有 7种类型 ,其中以醛固酮腺瘤 (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HA)两型为多见。鉴别腺瘤和增生的方法中以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检查 (AVS)法最为可靠 ,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开展。CT应用最为广泛 ,对于单侧大结节腺瘤CT诊断的结论可靠 ,不必考虑AVS检查 ;对于其它病例 ,特别是IHA ,CT检查的结论不可靠 ,必需进行AVS检查以及早作出分型诊断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近年来,随着全外显子测序等技术的应用,原醛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驱动醛固酮合成的基因胚系和体系突变是导致原醛发病的主要机制,尤其在醛固酮腺瘤、特醛症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醛固酮症是以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和烦渴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病征,1955年Conn首先报告一例,并命名为原发性醛固酮症(简称原醛)。原醛的发病率1964年Conn估计约占高血压病人的20%,但晚近一般统计为1~2%。目前在美国约有11.5万~46万人罹病。因此本病并非罕见。诊断一般说来,原醛的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高血压病人兼有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即应考虑原醛的可能。但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亦可由于继发性醛固酮症、长期应用利尿剂、大量摄入甘草、肾上腺酶的缺陷以及类固醇治疗等所致,而且原醛患者也不一定出现低钾血症,因此,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渐深化和生化测定技术的进展,特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低钾血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肿瘤或者增生 ,使醛固酮分泌过多 ,临床表现高血压和低钾血症。1 流行病学原醛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近来由于CT和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肾上腺意外瘤的发现增高 ,使原醛的发现也越来越多。原醛的病因分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腺瘤和增生为两种主要原因。原醛发病年龄从儿童到老人都可发生。好发年龄为 30~ 5 0岁 ,增生者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中没有差别 ,腺瘤多见于女性 ,约占 70 %。由于原醛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高血压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可以治愈高血压和低钾血症 ,保护心血管免受损害 ,对…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诊治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为10%~20%,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脑等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因而此类高血压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原发性醛固酮症多症的患病率、筛查指标、确诊试验、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