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亢合并肝损害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肝损害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28例甲亢性肝病(A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32例甲亢患者(B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甲亢出现肝损害患者与甲亢的病程、甲亢的严重程度和患病年龄有关,以治疗甲亢为主.结论:甲亢性肝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治疗肝病的同时应积极治疗甲亢,才能使肝损害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李丽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26-3826
目的探讨在甲亢肝损害患者中如何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方法。方法 A组30例保肝治疗同时应用抗甲状腺药物;B组30例单纯应用保肝药物治疗5~10 d后,待肝损害≤1.5倍正常值再进一步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其余低碘饮食及补充维生素及普萘洛尔等治疗相同。共治疗4周,比较并观察甲功及肝损害变化。结果 A组大部分患者甲功逐渐好转最终恢复正常,同时肝损害逐渐减轻直至恢复正常范围;B组部分患者因抗甲状腺药物未同时应用,致甲功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延误治疗时间临床症状无改善,部分患者肝功无改善甚至加重。结论确诊是甲亢致肝损害后,可考虑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韩书宏  杨伟雄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60-206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相关因素及其防治策略,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同期100例无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6例甲亢患者中发生肝损害71例,发生率42.8%.患者年龄、病程与肝损害发生率有关,而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其肝损害症状与无甲亢性肝损害相比多数轻微或无症状,饮食状况改变不明显;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护肝为辅助,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程越长,恢复越差;有4例(6%)因误诊而病情加重.结论: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率较高,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医生应提高对甲亢性肝损害的认识,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合理选用治疗方案,才能减少并预防肝损害的发生;甲亢性肝损害诊断及时,治疗积极,则预后多数良好.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可造成全身多个器官的损害。甲状腺激素的升高可造成肝功能的损害,出现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升高,肝肿大或黄疸。除甲亢本身的因素以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也可以造成肝功能的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笔者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甲亢合并乙肝患者抗甲亢药物治疗后并发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总结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甲亢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196例,设为甲亢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简称甲亢合并乙肝组);单纯甲亢患者198例,设为甲亢组。根据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不同进一步分组,统计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ATD治疗3个月后,甲亢组和甲亢合并乙肝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P0.05)。甲亢合并乙肝组肝损害发生比例高于单纯甲亢组,且肝损害持续时间长,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治疗导致的肝损害比例在甲亢合并乙肝组明显高于单纯甲亢组的患者,且损害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经有效护肝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能较好恢复。结论:ATD能有效改善甲亢及甲亢合并乙肝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对于单纯甲亢患者,甲亢合并乙肝患者经PTU治疗后更容易发生肝损害,而甲巯咪唑(MMI)相对安全,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慎重选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6月入院诊治的119例甲亢并肝损害患者(肝损害组)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资料,并与同期247例甲亢不伴有肝损害患者(无肝损害组)作比较。结果肝损害组占同期甲亢患者的30.4%,其中108例(90.8%)无明显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多为轻、中度升高;患者高代谢症候群、突眼、甲状腺肿大发生率及肿大程度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心率明显快于无肝损害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及吸131I率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而体质量指数则明显低于无肝损害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甲亢类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者随访18个月以上,101例131I治疗患者随着甲亢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未见有再发肝损害;18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其中10例随着甲亢控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8例随着甲亢控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随着甲亢复发,再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肝损害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肝损害症状较轻,多数患者不典型,但并随甲亢病情较重。护肝治疗结合恰当的抗甲亢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可造成全身多个器官的损害.甲状腺激素的升高可造成肝功能的损害,出现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升高,肝肿大或黄疸.除甲亢本身的因素以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也可以造成肝功能的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笔者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抗甲状腺药物致肝损伤31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1例因服用ATD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用药、相关因素及预后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肝损伤患者中,初次用药者发生肝损伤时间为4—115d,肝损伤发生于3个月内者26例(84%)。他巴唑和丙硫氧嘧啶导致肝损伤组与无肝损组在性别、年龄、甲亢病程、甲亢合并显著甲状腺肿大、冶疗前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他巴唑致肝损伤组与无肝损组在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合并显著突眼及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1例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7-96(41±23)d。结论:对于重度甲亢患者及伴有显著突眼、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服用他巴唑更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多发生在初次服药后3个月内;国际共识会议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能够有效地诊断、鉴别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甲亢性肝病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6例甲亢性肝病(A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60例新诊断甲亢患者(B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A组患者血清ALT、AST、TT3、TT4 水平和平均年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甲亢性肝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甲亢性肝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相关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84例在本院门诊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开始使用甲巯咪唑(MMI)(n=86)或丙基硫氧嘧啶(PTU )(n=80)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治疗前和治疗后每个月查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结果】166例患者完成了为期1年的随访,38例(22.9%)患者发生肝损害,MMI 组(6.9%)(6/86)显著低于 PTU 组(40%)(32/80)。其中以亚临床肝损害为主,占65.8%。无论 MMI组还是 PTU组,肝损害组治疗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肝损害患者通过改变治疗方案,预后良好,肝损害恢复平均时间为3.6个月。【结论】ATD发生肝损害较为普遍,尤其在 FT3水平较高的患者。鉴于 PTU的肝损害发生率较高,建议优先选用 MMI治疗甲亢。尤其在治疗初始阶段,应检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简称肝损)患者施予131碘(131I )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甲亢并肝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131I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结果131I治疗后6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8例甲亢治愈(FT3、FT4、TSH正常),6例呈亚临床甲亢(FT3、FT4、正常TSH降低),2例出现亚临床甲减(FT3、FT4正常,TSH升高),2例甲减(FT3、FT4下降,TSH升高),45例肝功完全恢复正常,3例肝功好转,其各指标明显下降。结论131I治疗甲亢并肝损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疗程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HT,简称甲亢)系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亦称Graves病。甲亢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当累及肝脏时,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衰,称之为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常由于甲亢症状重而容易被忽视或漏诊。为了解甲亢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本文对96例甲亢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HT,简称甲亢)系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亦称Graves病。甲亢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当累及肝脏时,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衰,称之为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常由于甲亢症状重而容易被忽视或漏诊。为了解甲亢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本文对96例甲亢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高淳县人民医院94例甲亢患者进行总结.结果 94例甲亢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40.4%,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 甲亢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患者病程、年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抗甲状腺药致肝损害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宪忠 《临床医学》2008,28(4):109-110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1例抗甲状腺药引起肝损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肝损害患者中发生肝损害时间在抗甲状腺药治疗的3~12周,显著肝损害4例,亚临床肝损害7例.停用抗甲状腺药及经保肝等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0.5~1个月.结论 抗甲状腺药引起的肝损害值得引起临床重视,12周内注意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抗甲状腺药(ATD)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方法对34例初诊为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分析比较ATD治疗前后其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4例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ATD治疗后1个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者有20例,肝功能正常者18例.治疗后3个月,FT3、FT4及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结论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时,ATD治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8&#183;78%,年龄越大、甲亢病程越长,肝损害发生率越高;肝损害症状多数轻微(64&#183;40%);肝功能损害以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主(61&#183;02%)。结论甲亢易合并肝损害,肝损害的程度与年龄、病程及病情有关,应尽早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涛  游金辉 《华西医学》2004,19(3):395-396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肝功能测定,并排除肝脏本身病变所致肝功能异常,以肝功能是台异常将477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探讨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增高;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合并肝功能损害的可能性越大;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FT3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TSH明显低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其他甲亢合并症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结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增高,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甲亢病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门诊就诊的52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亢性肝损害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升高;肝功能损害以ALP升高为主;甲亢性肝损害组患者血清ALP、ALT、AST、GG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甲亢病程与甲亢性肝损害密切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易合并肝损害,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发生在年龄大、病情重及病程长的患者,尽早有效控制甲亢,同时保肝治疗是关键,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华西医学》2009,(4):992-994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配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初发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患者108例,随机分为3组,在甲巯咪唑基础上分别加用地榆升白片(A组)、鲨肝醇(B组)、安慰剂(C组),治疗10周,定期检查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肝功能。结果:治疗后2周,A组、B组的WBC、N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且A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B组,C组的WBC和N在治疗后6周开始显著升高,治疗后10周,A、B组WBC和N均较6周时继续显著上升,C组则无继续显著上升。治疗前后3组间FT3、FT4、TSH均无显著差别。TRAB水平仅有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甲巯咪唑加用地榆升白片能显著缩短升高白细胞的时间和很好地维持白细胞水平,效果优于加用鲨肝醇和单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且TRAB水平有所减低,提示可能对甲亢治疗有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