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9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途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8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脑血管病变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用5F共用型造影管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均为100%(968/968),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7.4%(943/968),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8.2%(951/968)。不成功者或显影不佳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脉弓迂曲或动脉开口异常致使导管不能准确到位。脑血管总病变为18.8%(182/968),其中狭窄17.1%(166/968),动脉瘤1.4%(14/968),动静脉瘘0.2%(2/968);桡动脉痉挛1.5%(15/968),假性动脉瘤0.4%(4/968),术侧手肿胀2.5%(24/968),无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5F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介入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9例,观察手术成功率、造影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87例患者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检出78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9例患者存在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例患者存在颅内段脑血管狭窄,4例患者存在颅内段及颅外段脑血管狭窄,并检出颅内动脉瘤1例。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7.70%、93.10%和96.55%。术中及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右桡动脉闭塞外,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同期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住院经桡动脉予5 FTIG共用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320例,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其中20例患者直接前送TIG共用导管(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行左右肾动脉造影,300例患者换用5 F MP-A1造影导管到达肾动脉开口行左右肾动脉造影(桡动脉MP-A1导管组).以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经股动脉途径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625例作为对照(股动脉JR导管组),观察各组肾动脉造影成功率、总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桡动脉MP-A1导管组肾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7.0%(291/300),股动脉JR导管组为98.4%(6151625),均显著高于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的40.0%(8/20)(P<0.01).桡动脉MP-A1导管组总操 作时间(32.21±3.37)min,造影剂用量(52.72±7.91)ml,股动脉JR导管组总操作时间(30.78±3.23)min,造影剂用量(51.88±7.22)ml,两组总操作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造影剂用量(51.72±10.11)ml,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总操作时间(26.42±4.31)min,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经桡动脉途径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9%,3/320)少于经股动脉途径(3.0%,19/625)(P<0.05).结论 在目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普遍开展的情况下,经同途径使用5 F MP-A1造影导管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于直接使用TIG共用导管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性(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表现为TIA的9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TIA患者中有7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共198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6.67%(78/90),其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共145支,占73.23%(145/198),颅外动脉狭窄共53支,占26.77%(53/198),颅内-外多发病变11例,共累及54支颅内外血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VB-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 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团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结果 脑动静脉畸形团多表现为幕上、致密、类椭圆或不规则形 ,呈多支动脉的区域性供血 ,可伴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团形态存在多样性 ,结构复杂 ,其内部形态与临床症状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研究后循环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院内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并行DSA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全脑血管的病变性质、程度、范围特点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88.89%)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共有37处颅内外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22例(81.48%),颈内动脉系统狭窄5例(18.52%),椎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均狭窄2例(7.41%),DSA正常2例(7.41%),单处血管狭窄11例(45.83%),≥2处血管狭窄13例(48.15%)。颅内外动脉轻度狭窄23处(62.16%),中度狭窄7处(18.92%),重度狭窄5处(13.51%),完全闭塞2处(5.41%)。椎动脉狭窄29处(78.38%),颈总动脉狭窄3处(8.11%),锁骨下动脉狭窄1处(2.70%),大脑前动脉狭窄1处(2.70%),大脑后动脉狭窄2处(5.41%),小脑后下动脉狭窄1处(2.70%)。结论 :DSA虽是有创性检查,如无禁忌证,还是建议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全脑DSA,以明确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判断预后,为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经CT或(和)MR以及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左侧后交通动脉3例,右侧后交通动脉1例,前交通动脉1例,C2段1例。瘤体直径在5~20mm之间。在神经安定+局麻下行动脉瘤栓塞术。先作载瘤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体/颈比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再将微导管和微导丝塑形为相应的形状后经指引导管送至动脉瘤腔中部,选择合适的GDC进行填塞,直至致密填塞。结果:全部病人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填充程度均在95%以上。全部病人均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产生。结论:经皮穿刺GDC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32例经X线数字减影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椎动脉和桡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5例,闭塞7例。椎动脉反流程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重度锁骨下动脉狭窄与桡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性较好。结论分析椎动脉、桡动脉血流变化特点可为锁骨下动脉窃血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rrjk》2017,(2)
目的:探讨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64排头颈联合CTA技术对90例患者进行扫描诊断。结果:所有患者的动脉成像均清楚的显示不同级别的脑血管结构,在90例患者中发现病变的患者75例,其中动脉闭塞患者20例,颅内动脉瘤40例;动静脉畸形与颅内动脉海绵窦瘘各5例,静脉窦血栓3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假阴性5例,正常图像10例。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64排头颈联合CTA技术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率,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