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卫 《吉林医学》2011,32(12):306-2306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确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不佳的血糖因素.方法:2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彤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据入院的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与高血糖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和出院后的第1年内临床联合终点事件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方面比...  相似文献   

2.
李洁  孙长喜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137-138,140
心房颤动(房颤)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与并发症,对患者的临床心血管事件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1]。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有关AMI并发房颤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AMI预后的影响已受到临床医生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二组:A组52例,血糖水平<7.0mmol/L;B组30例,血糖水平>7.0mmol/L。对二组住院期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水平、脑钠肽(BNP)水平、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B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肌钙蛋白(cTnT)水平、BNP水平、住院期间病死率较A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若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则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与并发症,对患者的临床心血管事件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1].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有关AMI并发房颤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AMI预后的影响已受到临床医生高度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探讨AMI并发房颤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31例连续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分为老年组 (37例 )和非老年组 (94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女性、高血压和无血流现象显著多于非老年组 ,而吸烟、术后TIMI 3级血流和支架植入数显著少于非老年组。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病死率 (10 .8%)高于非老年组 (0 %) (P <0 .0 1) ,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10 .8%)亦高于非老年组 (1.1%) (P <0 .0 1) ;而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随访 6个月时 ,老年组患者总病死率 (16 .2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2 .1%) (P <0 .0 1) ,非致死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2 1.2 %)亦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4.3%) (P <0 .0 1) ;但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AMI疗效显著 ,但不如非老年AMI。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AMI总共63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为常规溶栓治疗,29例患者,设对照组.另一组为PCI治疗,34例患者,设实验组.治疗后组间对比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管再通率和TIMI血流3级达标率高,不良反应率和ST段回落不良率较低,住院日短,出院时LVEF较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治疗采用PCI方法,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高,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冠脉),较以往的药物治疗具有成功率高,残余狭窄轻的特点,可以更多地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但此技术所需条件较高,国内尚未普及。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83-98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50例,血糖正常组62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情况。结果:AMI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CK及CK-MB峰值显著升高,LVEF值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AMI后梗死面积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改善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急诊PCI技术治疗AMI 59例,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密切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重点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管理。结果59例AMI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同时行支架置入4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14例。术后早期行心电监护及密切的观察,5例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二联律,及时处理后转为窦性心律;并发穿刺部位瘀斑、牙龈出血10例,其中伴消化道出血2例,经保守处理顺利康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积极的针对性术后护理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降低急诊PCI的并发症和提高AMI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时出现的心律失常现象及其相应的临床防治手段。方法:分析62例AMI病人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Stent)术中在不同的干预血管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临床治疗。结果:在对左前降支(LAD)行PCI的术中有2例出现心室纤颤,而对右冠状动脉(RCA)行PCI的术中有12例病人出现窦缓,44例病人出现室性早搏。结论:RCA病变的病人术中较常发生心动过缓,而室性早搏在接受直接PCI中多见。临床上防治急诊PCI治疗AMI术中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须使用临时起搏及相应的药物如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并配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支持系统,注意进行再灌注预适应等手段。  相似文献   

11.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途径5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PCI特点、手术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X线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观察组略高于或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拔管时迷走反射、尿潴留)、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与高血糖的关系,以揭示高血糖对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急诊行PCI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TIMI0~1级,PCI后IRA前向血流恢复到3级。术前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及抗栓、抗心肌缺血等治疗。术后90min复查心电图。将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I组,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并且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以及AM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P<0.05),导致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延长(P<0.05),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AMI、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Ⅱ组(P<0.05)。Ⅱ组和Ⅰ组相比,术后90min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和高血脂影响PCI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PCI后心肌组织的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有关,高血糖患者发生AMI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于宏颖  王柏颖  王满庆 《医学综述》2008,14(19):2967-2968
高血糖状态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常因应激状态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具有较高的炎性反应状态,加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高血糖也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故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状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STEMI)患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或溶栓治疗,探讨直接PCI治疗STEMI的疗效。方法:入选STEMI患者81例,分为直接PCI组(32例)和溶栓组(49例)。直接PCI,取桡动脉或股动脉为冠状动脉造影(CAG)径路,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采取PTCA+支架或直接支架方式仅干预IRA。溶栓治疗,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半小时内滴注完毕。临床评价指标,IRA再通率、ST段回落(STR)≥50%、2周时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梗后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梗、死亡。结果:进门-溶栓时间平均为57 min,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为91 min。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直接PCI组STR≥50%率高于溶栓组(P<0.05),直接PCI组再次心梗、梗后心绞痛、心衰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梗疗效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可达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1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直接PC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可达龙,观察术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29.2%)明显低于对照组(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达龙对RA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心脏彩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EGF、bFGF和TGF-β1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4周的VEGF、bFGF和TGF-β1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4周的VEGF、bFGF和TGF-β1均升高,且术后4周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较术前降低,LVEF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4周的LVESD、LVEDD较对照组降低、LVEF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再狭窄17例,研究组患者发生再狭窄8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促进血管新生,降低再狭窄率,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方法以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为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PCI再灌注后,血浆MDA显著升高(P<0.001),总体水平于1小时达峰值,随后48小时迅速下降,此后缓慢恢复至术后7天仍高于基础值.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分组显示,≤6小时组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6小时组(P<0.05),且于术后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I再灌注后血浆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显著升高,时程变化特点为1小时达峰,随后依次出现迅速下降期及缓慢下降期.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再灌注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再灌注可显著减少再灌注损伤.血清CK-MB水平不是评价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中相关血管(IRA)再通率的疗效,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PCI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共85例在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CAG+PCI)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替罗非班组:共45例,于行PCI术前至少40min使用替罗非班;B组为常规治疗组:共40例,术前未使用替罗非班,常规内科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于冠脉造影术中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X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术,两组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相关血管(IRA)远端血流TIMI2—3级出现率,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和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出血及近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于行急诊PCI术前早期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闭塞血管术前血流的再通,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有助于提高急诊PCI的判断及成功率,而出血等并发症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79例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按行急诊PCI前即刻血糖(blood glucose,BG)水平分为3组:BG≤7.0 mmol/L为A组68例、7.0 mmol/L<BG≤11.0 mmol/L为B组74例和BG>11.0 mmol/L为C组37例.3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相关的临床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并观察了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梗死前心绞痛及胸痛发作至PCI时间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既往糖尿病史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入院即刻BG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入院即刻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CK-MB峰值高于A组(P<0.05);C组病变血管支数高于A、B组(P<0.05);而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C组37.8%和20.7%,B组27.0%和4.1%,A组16.2%和2.9%,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升高预示院内病死率及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