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的并发症,对美国Cox设计的心房纤颤迷宫手术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1995年9月至1997年9月采用二尖瓣置换加改良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4例。本组病人无住院死亡,术后平静稳,无近期并发症。4例病人心脏复跳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100%(4/4),术后半年维持率为75.0%(3/4),术后1年维持率为75.0%(3/4),术后2年维持率为100%(1/1)。作者认为,改良迷宫手术对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效果确实,精简手术操作,有效地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7例接受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的心房纤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手术患者中15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1例起搏心律。术后2例出现呼吸困难,4例引流管口渗液。结论对于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全面做好术前评估、心理疏导、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措施。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改良迷宫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结果RFA改良迷宫术所需时间(15.2±4.3)min。全组无死亡。与RFA相关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1.0%),心包积液2例(2.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2.0%)。术后12个月时,窦性心律恢复率79.4%(81/102)。其中左心房最大径≤55mm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最大径〉55mm的患者[98.3%(57/58)vs54.5%(24/44),χ2=29.265,P=0.000];房颤病程短于2年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病程长于2年者[100.0%(35/35)vs68.7%(46/67),χ2=13.814,P=0.000]。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迷宫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i Z  Sun G  Du R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19-721
作者采用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其中19例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的患者,同时行瓣膜替换术,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修得。射频消融的路线采用小板井嘉夫的手术径路。术后16例恢复窦性心律,占80%,未恢复窦性心律的4例,2例为房颤,1例为房扑,另1例为结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窦性心律重建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窦性心律重建手术孙衍庆,李潮,林元璋摘要为减少外科治疗性心房纤颤并发症,设计了新手术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方法:窦律重建术通过心房区域化减少心房损伤范围;采用电热凝加缝合法以消除或减少并发症;同时通过对左房底部的操作消除局部纤...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50%左右,其中以二尖瓣损害极易影响心房传导系统,造成心房纤颤(房颤)。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90%术前存在房颤。二尖瓣置换心脏复跳后,有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瓣膜手术、术前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射频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1994年10月于1995年8月采用射频迷宫术先天性继发孔房缺合并心房纤颤1例,瓣膜替换术的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9例。术后房颤全部消失,呈窦性心律6例,结性心律3例,心房扩动1例。作者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实,手术时间短,避免了心脏多处切口,渗血少,术后平顺,无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左心房后入路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孤立性心房纤颤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2月至201 1年11月,采用全胸腔镜下左心房后入路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孤立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32例,其中阵发性21例,持续性11例.左后胸壁3个胸腔镜套管切口入胸,完全胸腔镜下视野,肺门后、食管前、左心房后切开心包,暴露左心房,行左心房迷宫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1例因右肺上静脉出血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87~238 min,术后住院期间10例出现阵发性房颤,出院时均为窦性心律.均出院,随访4~20个月,31例为窦性心律,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出现阵发性房扑.结论 胸腔镜左心房后入路左心房暴露好,可行左心房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手术,效果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其中19例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的患者,同时行瓣膜替换术,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射频消融的路线采用小板井嘉夫的手术径路。术后16例恢复窦性心律,占80%,未恢复窦性心律的4例,2例为房颤,1例为房扑,另1例为结性心律。射频消融迷宫术耗时短,仅增加钳闭主动脉时间平均20.5分钟,无术后出血的潜在危险。但术后7~10天之内,有18例出现过房颤、房扑、房速等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能由于射频消融不均匀,干扰心房的心电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维颤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3例采用改良迷宫术探索进行心房纤颤外科治疗获成功。病人术前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心房纤颤病史3-10年,左房直径52-58mm,心胸比率0.64-0.70。在进行改良迷宫术的同时,2例行二尖瓣替换,1例行双瓣替换及三尖瓣环缩。术后2例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术后早期均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3年恢复良好,正常心律,心功能I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文中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提  相似文献   

11.
谈锦艳  张伟英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55-656
采用改良的迷宫Ⅲ型手术(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11例,9例术后即恢复窦必瓦律,1例1周后恢复,1例经口服胺碘胴2周恢复窦性心律;全部病例恢复过程无急性心功能衰竭、心脏压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护理要点:①术前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和脉搏变化,指导患者雾化吸入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②术后加强胸部引流管的护理,精确计算出入量,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远期疗效。方法:1994年3月到1996年7月采用改良迷宫术--按Cox经典迷宫手术原理用冷冻代替部分手术切割,治疗风湿性心脏膜瓣病合并心房纤颤18例。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4例,又瓣膜替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左房血栓清除4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25 ̄52个月,平均36.1个月,随访率100%。远期死亡1例。生存17例,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9例;均持续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3例心房纤颤患者行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术,术前巡回护士做好患者的准备和特殊物品、仪器的准备,术中注意体位摆放、仪器的安全使用等;器械护士做好器械准确传递及胸腔镜器械的保护等。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心律转复为窦性,恢复快、效果好,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复发心房纤颤。结论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熟悉胸腔镜器械的使用及保养,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0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38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158例。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459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87例;术中同期行改良Cox迷宫型手术13例,左心房折叠术45例,三尖瓣成形术245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9~219min。术后早期死亡10例(1.83%,10/546),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早期发生血色素尿11例,早期二次开胸探查止血7例,瓣周漏2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术后随访387例,随访时间1年,随访结果:窦性心律自动转为心房颤动17例,未接受迷宫手术由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12例,13例接受迷宫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均转为窦性心律。远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出院后18个月和23个月。其余患者无严重的出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较二尖瓣狭窄更易引发心房颤动,但发生左心房血栓的几率减小,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瓣膜置换术结合双心房迷宫手术可作为治疗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盒式消融术式能否提高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9年1至12月,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中,行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术者60例,同期配对选择60例非盒式消融术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经过相对一致的术前检查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除盒式消融组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外,两组在年龄、房颤时间、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期手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顺利随访,平均(9.0±8.4)个月.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非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脑梗塞.术后1与3个月,两组免于房颤率分别为70.0%对51.2%(P=0.039)与78.3%对60.0% (P =0.030);术后6个月分别为80.0%对71.7% (P =0.286).8例因房颤心律复发再次入院,两组分别有4例和2例行导管消融,两组各有1例行电复律,均恢复窦性心律,并继续口服胺碘酮治疗3个月.结论 盒式消融组通过增加左、右肺静脉之间连线,比非盒式消融组左、右肺静脉之间单一连线,明显提高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早期(1~3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但在术后半年,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Ⅳ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房颤(AF)患者43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生存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降低(P<0.01),SAM征均消失。随访6~60个月,平均(21.88±12.09)个月,期间无死亡,无再次手术患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随访终点时窦性心律维持率75.61%(31/41),经药物控制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7.80%(36/41)。Morrow/Cox-mazeⅣ术后1年AF免于复发率(82.1±6.2)%,3年免于复发率(71.8±7.7)%。应用药物控制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89.7±4.9)%,3年AF免于复发率(83.3±7.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Ⅳ手术治疗HOCM合并AF安全有效。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可维持在满意水平,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用药物控制可提高Morrow/Cox-mazeⅣ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心房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35~76岁;房颤病程3个月至15年;持续性房颤18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9例。合并二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7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右心房消融组(n=19):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双心房消融组(n=28):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双心房射频消融术。对于二尖瓣、三尖瓣存在轻一中度以上反流者,术中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1年后间断门诊随访。结果双心房消融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略长,但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心脏复跳时,双心房消融组25例(89.3%)直接恢复窦性心律,3例为交界心律,无房颤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4例(73.7%)直接恢复窦性心律,2例为交界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出院时,双心房消融组28例(100%)均维持窦性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5例(78.9%)维持窦性心律,4例房颤复发(P=0.04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5个月,全组无死亡病例;房间隔无残余分流;2例出现二尖瓣轻一中度以上关闭不全,4例出现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双心房消融组术后2年累积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7%±6.7%,明显高于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的47.4%±11.5%(P=0.003)。结论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较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1997年3~12月用房顶及房间隔联合切口为14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及术后心律随访结果。方法常规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首先做右心房斜切口,继而行房间隔切口,两切口汇于隔顶后向前切开左房顶3~4cm。带扣线置于左房顶切口下缘及房间隔作牵引,行二尖瓣置换。随访时复查心电图。结果无左房顶切口出血的病例,除1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外,13例患者恢复出院。随访结果:术前为窦性心律的3例患者术后仍为窦性心律,而术前为心房纤颤的10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外,余9例仍为心房纤颤。结论在常规左心房直切口或经房间隔切口显露困难时,房顶及房间隔联合切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进行心外膜微波消融治疗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本院18例合并心房纤颤的心脏手术患者术中施行了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外膜微波消融治疗,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6例,二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型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在切开心包后即利用微波发生器、微波探头按照Kress[1]的方法进行不停跳心外膜消融。结果本组病例均成功完成了消融,无手术死亡及与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微波消融平均时间为22±3.8分钟,所有病例术中都恢复窦性心律,其中5例72小时内房颤复发。所有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2.17月),保持窦性心律者15例,有效率为83.3%。结论合并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在术中接受不停跳心外膜微波消融,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心内直视下射频迷宫术与介入导管消融术治疗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心房颤动临床结果.方法 2004年1月到2006年3月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行瓣膜置换时加射频迷宫术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57±11)岁.瓣膜置换术后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BTO)指导下进行经皮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治疗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平均(55±10)岁.结果 导管消融组随访(14±10)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64%.外科射频迷宫组随访(13±9)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50mm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组亦有较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0%、82%).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射频迷宫术对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若未行迷宫术,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小于50mm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后行经皮经导管消融术亦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