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单用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为儿童癫痫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08—2016-02收治的12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给予不同药物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托吡酯治疗组60例,左乙拉西坦治疗组60例。持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维持治疗6个月后,乙拉西坦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托吡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中均发生不良反应,但总体症状轻,属于轻度不适,可较快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药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均可作为儿童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学龄期难治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1~2016.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11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用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QOLCE)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和比较。患儿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8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估,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同时比较四种不同癫痫类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以及无法分类四种类型癫痫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3.8%、85.7%和85.7%;研究组患儿身体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8个月研究组各项评分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其中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得分提高幅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患儿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09—2014-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认知功能(MoCA评分)。结果观察组控制14例,有效33例,无效13例,有效率78.33%。对照组控制7例,有效29例,无效24例,有效率6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基线期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28.48±0.79)分,对照组为(29.59±0.65)分。与基线期相比,2组MoC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对认知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癫痫患儿100例,采用SPSS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托吡酯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各5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托吡酯组和左乙拉西坦组患儿的血清NPY、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托吡酯组的NPY、BD-NF水平均低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总有效率84.00%(42/50),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66.00%(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总有效率78.00%(39/50),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64.00%(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左乙拉西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12/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左乙拉西坦,能更显著的降低患儿血清NPY、BD-NF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用药6个月时统计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用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lgA、lgG和lgM)水平、发作频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的81.25%比较显著提高(P0.05);(2)观察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为(5.14±2.32)次/月,与对照组的(8.14±2.78)次/月比较显著减少(P0.05);(3)观察组治疗后的lgA、lgG、lgM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与对照组的21.88%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的优点,在显著减少疾病发作频率的同时,还能改善患儿免疫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性慢性脑部疾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通过药物的机制、适用类型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探讨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在青少年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分析青少年癫痫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癫痫住院患者病因、发作形式及抗癫痫药使用情况。方法收集癫痫住院患者5563例,分析其病因、发作形式及抗癫痫药物的种类、数量及使用频度。结果病因不明(40.80%),脑外伤(13.64%)、海马硬化(11.52%)、脑卒中(5.24%)、神经系统感染(4.98%)、围生期损害(5.28%)等为常见病因,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最常见(45.43%),抗癫痫药物以传统药物卡马西平和丙戊酸为主,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平均使用率分别为36.88%和30.80%,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使用频度呈上升趋势,拉莫三嗪从16.16%上升到28.44%,左乙拉西坦从0.61%上升到20.87%,奥卡西平和托吡酯的使用频度变化不明显,分别稳定在15.07%和9.42%左右。结论癫痫病因复杂,发作形式多样,抗癫痫药物种类繁多,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的被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7年1月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Cochrane 5.0.2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纳入4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498例受试者(左乙拉西坦组268例、安慰剂对照组2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组部分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的病例数高于对照组[OR=2.940,95%CI(1.99,4.34),P0.000 01];完全不发作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5.310,95%CI(2.49,11.32),P0.000 01]。左乙拉西坦组失访率与安慰剂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0,95%CI(0.32,1.82),P=0.54]。药物不良反应中嗜睡[OR=2.57,95%CI(1.36,4.86)]及精神行为改变[OR=2.54,95%CI(1.56,4.14)]与左乙拉西坦组显著相关(P0.05),其他不良反应与左乙拉西坦组无显著相关。结论现有Meta分析显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效果显著。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有确切的疗效,且长期治疗效果稳定,有良好的安全性,保留率较高,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9—2017-1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癫痫患者114例,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认知功能评分(MoCA)、脑电图情况(尖波时程、尖波数量)以及血清ICAM-1、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o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脑电图尖波时程及尖波数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血清ICAM-1、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其脑电图及认知功能状况,降低血清ICAM-1、TNF-α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成年期确诊的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M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5例成年期确诊的JM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43例有误诊经历,最长误诊时间达26年。75例患者均有肌阵挛发作(MJ),其中2例仅有MJ发作,2例合并失神发作(AS),57例合并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14例三种发作形式均有。EEG检查75例均发现全导广泛性棘慢或多棘慢复合波,23例有局灶性放电。23例既往曾服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或拉莫三嗪出现发作增多现象。随访0.5~4年,51例选择丙戊酸钠、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无发作,8例患者选择两种以上药物方能控制,5例停药后复发。结论JME多见于青少年期,步入成年期后误诊率更高。JME临床表现以MJ为主,常伴有GTCS或AS,EEG为弥漫性3.5~5 Hz棘慢波或多棘慢波,部分有局灶性放电。治疗可选择丙戊酸钠、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而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可加重临床发作。JME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推荐患者终身服药。  相似文献   

11.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随访3~18个月,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为48.6%,对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癫痫治疗药物,可以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托吡酯(6mg·kg~(-1)·d~(-1))联合卡马西平(15mg·kg~(-1)·d~(-1))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剂量托吡酯(2mg·kg~(-1)·d~(-1))联合卡马西平(15mg·kg~(-1)·d~(-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癫痫发作减少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截止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75%,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85%(P0.01)。结论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癫痫发作品率,并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所有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常规剂量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托吡酯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癫痫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癫痫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患儿住院治疗时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奥卡西平对成人颞叶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20年2月~2021年11月期间97例成人颞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卡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智力水平、Pz位点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嗜睡、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颞叶癫痫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脑电图(EEG)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49例,数字标号,简单随机法分组,行单盲、前瞻性对照实验(RCT),观察组(25例)给予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对照组(24例)单用奥卡西平。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CD3~+、CD4~+),EEG,认知功能变化,观察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6 w后IgA、IgM、IgG、CD4~+均明显降低,CD3~+明显升高,FIQ、PIQ、VIQ等认知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IgA、IgM、IgG、CD4~+、CD3~+及FIQ、PIQ、VIQ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痫样放电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22/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18/2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癫痫采取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疗效确切,减少癫痫发作频次,控制EEG损害,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免疫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n=42)、观察B组(n=42)及观察C组(n=42),分别给予卡马西平、托吡酯及丙戊酸钠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A、B、C 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8%,76.2%,78.6%)(P0.05);观察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观察A组的45.2%和观察C组的30.9%(P0.05);观察组A组对PS型发作的疗效显著优于观察组B、C组(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对于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均具有确切疗效,但托吡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可作为治疗首选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四JII地区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和拉莫三嗪等新型抗癫痫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规定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及安全性,以为临床制定相关用药指南提供数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7月一2011年11月于四JIl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和四川I省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儿童癫痫患者资料,统计此间应用抗癫痫药物的总病例数和服用4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病例数。依据药品说明书适应证,判断使用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医嘱是否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及其药物类型,并计算和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854例癫痫患儿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670例患儿服用4种新型抗癫痴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超说明书用药者406例,占抗癫痫药物治疗总病例数的47.54%(406/854),约占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总病例数的60.60%(406/670)。与按说明书用药患儿相比,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年龄更小、单药使用比例更高、全面性发作和癫痫综合征患儿比例更高,其病例数比例分别为左乙拉西坦78.50%(157/200)、托吡酯79.81%(253/317)、奥卡西平21.32%(42/197)和拉莫三嗪33.33%(21/63);不同年龄、单药使用和各种发作类型中以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更为突出。除失访病例外,超说明书用药组患儿以奥卡西平[16.67%(7/4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分别为托吡酯[14.81%(36/243)]、左乙拉西坦[10.60%(16/151)]和拉莫三嗪[9.52%(2/21)],但是与按说明书用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5、0.448、0.014、0.109,P=0.540、0.503、0.906、0.742)。结论在四川地区儿童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应用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尤为突出,但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一定范围内超说明书用药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CAMl)与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癫痫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为致痫组、卡马西平治疗组、奥卡西平治疗组、茴拉西坦治疗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模型,后4组并灌服相应药物.对照组(n=20)不造模,灌服生理盐水造模.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CAM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CAM1蛋白表达. 结果 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逃逸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20,P=0.000),按长短排序为:卡马西平组>奥卡西平组>茴拉西坦组>致痫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324.510,P=0.000; F=81.160,P=0.000),按表达量多少排序为:盐酸多奈哌齐组>茴拉西坦组>致痫组>奥卡西平组>卡马西平组>对照组. 结论 癫痫发作30d后海马的NCAM1表达水平升高,参与了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抗癫痫药物能加重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促智药物可明显改善癫痫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服用单药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儿服用丙戊酸钠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发病频率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试。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2认知能力的比较中,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儿言语(VIQ)、操作(PIQ)及总智商(FIQ)、分类、领悟、背数项目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中治疗后的各个项目均无明显变化;3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IQ、PIQ、FIQ、分类、领悟、背数项目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应用维生素B_6和左乙拉西坦(观察组),50例单用左乙拉西坦(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行为异常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行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2.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B_6与左乙拉西坦联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癫痫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左乙拉西坦引起的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