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480例脑性瘫痪患儿年龄分组,≤6个月纳入A组,>6个月纳入B组,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早期干预。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儿GM FM 评分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GMFM 评分均明显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早期行规范化运动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预后,年龄越小,正常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神经行为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例HIE患儿按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行为及智能发育评分变化。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14d及28d时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3月龄及6月龄MDI和PD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认知干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ES)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对2组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实施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后,干预组HAMD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认知障碍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早期认知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其认知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4-05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满意率为86.49%,对照组为65.6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2个月及3个月,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2个月、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为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伴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心肌梗死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分成康复护理组(A组,n=31)和常规对照组(B组,n=31)。B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差异。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NIHSS评分、NFDS评分则较干预前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伴脑梗死患者予以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循证施护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语言与肢体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8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案,按照脑梗塞偏瘫病护理常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分别采用失语商(AQ)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AQ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A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FMA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施护能明显改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语言及肢体恢复效果,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言语疗法配合应用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对患儿言语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招募2017年3月~2020年3月间因精神发育迟滞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言语疗法,观察组患儿则应用言语疗法+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评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干预前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各项Gesell评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言语疗法与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的配合应用可有效提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患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学龄期骨折患儿围术期应用认知行为方案干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85例学龄期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围术期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43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心理弹性、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疼痛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儿童焦虑性障碍量表(SCARED)评分、儿童抑郁障碍量表(DSRSC)评分、儿童术后疼痛量表(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学龄期骨折患儿术后疼痛,提升患儿心理弹性及康复依从性,缓解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运动干预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2011-09-2013-01我院收治1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接受综合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综合药物治疗联合早期运动干预。结果 (1)出生后第7天,2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4天,观察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后第3个月末,2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2个月末,观察组MDI、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运动干预具有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快、脑损害后遗症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疗法治疗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康复门诊收治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脑活素穴位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行Gesell法测定发育商,行粗大神经运动功能(GMFM)评分评估各区水平,均于1a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12个月后社会适应、精细运动、大运动、个人社交、语言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12个月后A卧位和翻身、B坐位、C爬和跪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疗法能够促使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神经运动发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07-2013-07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60例患儿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DI(小儿智力发育指数)及PDI(小儿运动发育指数)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发育正常比例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意义重大,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水平,而且还可以整体上提高患儿正常发育比例,有利于患儿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遗忘型与非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精神行为症状的特征及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门诊和住院的遗忘型MCI患者63例(A组)和非遗忘型MCI患者54例(B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精神问卷对两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A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ADAS-COG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记忆因子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0,P0.001),语言因子评分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6,P0.001),注意力因子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其中A组患者的睡眠行为异常和食欲障碍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的激越、淡漠和脱抑制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遗忘型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遗忘型MCI患者,遗忘型MCI患者的睡眠行为异常和食欲障碍比例更高,而非遗忘MCI患者的激越、淡漠和脱抑制比例显著高于遗忘MCI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合并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6例,根据治疗病区分成两个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积极心理干预,均连续干预8周。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和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 CA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Mo CA总分和语言能力、命名能力、延迟回忆3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对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4—2013-09于我院诊治的116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8例,A组采用针灸与运动功能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评定治疗效果以及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1.38%,相比于A组的67.24%明显提高(χ2=14.053,P0.05);2组治疗后6个月GMFM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但B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6个月~3岁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70%,明显高于3~6岁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早期治疗可能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恩心理护理干预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进行气管切开的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感恩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感恩情况、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认知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的护理感恩评分及认知活动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后的感恩问卷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感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7%)(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睡眠、饮食、精神与认知活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睡眠、饮食、精神与认知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恩心理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感恩水平,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其他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智力测评采用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Q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2组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的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理解认知能力,提高脑性瘫痪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发育商或智商,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对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出生的86例早产儿,根据出生后检查结果分为宫内发育迟缓组(观察组)和早产适于胎龄儿组(对照组)各43例,对比分析早产儿出生后校正胎龄过程中生长迟缓率及早期神经发育情况,探讨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生后生长迟缓对其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2组出院、校正胎龄第3、6个月时体质量及身长生长迟缓率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3个时期统计生长迟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校正胎龄时间越长2组生长迟缓率呈下降趋势;校正胎龄3个月时观察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和个人社交五项行为发育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胎龄6个月时2组婴儿大运动、适应性和个人社交三项行为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动作和语言两项行为观察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发育迟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早产儿早期神经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BNA(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4周、28周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4—2014-06在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 3组,每组均34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儿治疗后7d、14d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7d、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半年的发育商(DQ)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法,可有效减轻脑损伤、改善新生儿神经系统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运动发育推拿法与神经发育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根据伴随症状给予针对性治疗,A组(n=40)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B组(n=40)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评分。结果 A组和B组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为(4.1±0.4)个月、(4.4±0.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GMFM-6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与神经发育疗法均可在短期内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整体粗大运动功能,并在短期内得到维持,且两者的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