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海马组织免疫过的大鼠大脑的病理改变,为研究海马功能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新鲜豚鼠海马组织匀浆为抗原免疫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进行行为学观察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即刻早期基因Arc/Arg3.1的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观测到模型组大鼠存在异常兴奋,易激惹的表现,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免疫模型组海马CA3区有明显的Arc/Arg3.1阳性细胞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在对照组和模型组的海马齿状回均未见明显的Arc/Arg3.1阳性细胞。结论我们推测模型组大鼠的异常兴奋和易激惹表现可能与海马匀浆中的某些抗原刺激有关,而Arc/Arg3.1表达的增加可能是这种刺激在海马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癫痫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突触可塑性方面。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Arc)是即早基因的一种效应子。其编码的mRNA在神经活性刺激下迅速表达,翻译后的蛋白产物能移动、积聚于被激活神经元的突触,特定蓄积于突触活性位点,使其蛋白表达产物在活化的突触部位起作用,使突触可塑性发生持久性改变,因此,Arc mRNA/蛋白的树突定位是突触可塑性的基础。Arc参与突触可塑性需要多种受体共同参与,但在这方面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大鼠c-Jun N末端激酶3(JNK3)在SH-SY5Y细胞的超表达模型.从而研究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JNK3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立新的PD和AD治疗药物筛选平台.方法 RT-PCR获得大鼠JNK3(rJNK3)基因片段,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C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C-rJNk3.脂染法把质粒转染到SHSY5Y细胞内,经过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rJNK3的单克隆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量.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生长率、MPP+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免疫荧光定位等实验对细胞系SHSY5Y-rJNK3进行细胞株特性研究.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hisC-rJNK3转染SHSY5Y细胞构建成稳定表达rJNK3蛋白的细胞系SHSY5Y-rJNK3.SHSY5Y-rJNK3和SHSY5Y细胞形态上差异显著,MTT结果显示生长率也不相同.SHSY5Y-rJNK3比SHSY5Y细胞对MPP+的刺激更敏感.结论 JNK3蛋白在细胞内的过垦表达会导致细胞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导致细胞对外界因素诱导的凋亡更加敏感,因此在细胞内过表达rJNK3的SHSY5Y-rJNK3更能客观准确的反映JNK3作用下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和本质.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为典型病理学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为体内重要的心血管调节系统,近来研究证实脑内存在独立的RAS;自从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相关以来,RAS与AD神经生理学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RAS影响AD的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LRP)基因 3号外显子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 RFLP方法分析 42例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的LRP基因 3号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 AD患者LRP基因 3号外显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C频率均高于对照组 (χ2 =4 2 0 1 ,4 51 5 ,P <0 0 5) ,C/C纯合子发生AD的相对危险度是 2 71 0。结论 LRP基因 3号外显子多态性与AD关联是由于LRP基因C/C型在患者中过表达所致 ;LRP基因C/C型是AD患者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使α3nAChR基因上调的重组质粒α3nAChR-pcDNA3.1并转染至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研究α3nAChR基因上调对细胞突触素(SYP)水平的影响。方法设计α3nAChR上下游引物,通过逆转录PCR的方法获取人α3nAChR特异核苷酸序列,并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α3nAChR-pcDNA3.1;瞬时转染至SH-SY5Y细胞后,用Real-time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α3nAChR及蛋白水平,并检测上调细胞中SYP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使α3nAChR基因上调的重组质粒α3nAChRpcDNA3.1;将α3nAChR-pcDNA3.1质粒转染到SH-SY5Y细胞后,与空载质粒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α3nACh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422%和106%(P0.05);SYP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115%和43%(P0.05)。结论α3nAChR表达的上调可使细胞SYP的表达增加,说明了α3nAChR与SYP密切相关,在AD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淀粉样β-蛋白(β/A_4)基因突变与Alzheimer病(AD)的关系。方法 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分析20例散发性AD患者和8例正常老年人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16、17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 AD患者和正常对照的β/A_4基因均未发现C→T突变及其它异常SSCP泳动变位。结论 APP基因β/A_4编码区突变不是一突变“热点”,在AD不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粒细胞中骨硬化症相关蛋白1(OSTM1)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AD患者与对照组各30例,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粒细胞,培养24h收集细胞。细胞爬片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OSTM1在单核粒细胞中分布并比较两组荧光信号强弱;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OSTM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多聚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OSTM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OSTM1表达情况:人外周血中表达OSTM1主要集中在胞浆,与对照组比较,AD组细胞荧光信号明显增强且分布范围扩大;2两组OSTM1在蛋白表达水上的平差异:AD组OSTM1表达(0.53!0.04)较对照组(0.36!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在OSTM1基因水平表达情况:AD组与对照组OSTM1 mRNA分别为0.75!0.13和0.32!0.11,AD组OSTM1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组OSTM1在蛋白、基因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推测OSTM1在AD发病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PSD95突触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三转基因(APP/Tau/PS1)A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AD对照组、AD+25 mgBBR组、AD+50 mgBBR,每组各10只,后2组以灌胃方式且剂量分别为25 mg·kg-1·d-1、50 mg·kg-1·d-1,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3个月灌胃处理; 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探测各组AD小鼠行为学改变、空间记忆及探索情况;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阳性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各组三转基因AD小鼠海马脑组织PSD95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水平。结果 AD+25 mgBBR组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PSD995、LC3-Ⅱ、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AD+50 mgBBR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LC3-Ⅱ、p-Akt、p-mTOR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更明显(P<0.05,P<0.01)。结论 应用50 mg小檗碱能较好改善三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空间探索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自噬水平LC3-Ⅱ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及突触数量,以改善AD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相关基因及其功能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基因主要有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早老素基因、α2巨球蛋白基因、Tau蛋白基因等。这些基因表达的功能蛋白以各种方式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当其表达异常或蛋白加工异常则患者可能患有以智能衰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文就上述基因和其他一些与AD相关基因的基本特征及其所表达的异常蛋白如何影响神经元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活性调节的细胞骨架蛋白(Arc)是一种即刻早基因,在突触可塑性、突触稳态及记忆巩固中起到重要作用。Arc被神经活性诱导产生,其mRNA被迅速运输到被激活的神经元的树突,其蛋白表达产物定位于被刺激的部位,参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被认为是依赖蛋白质合成的突触可塑性的主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LRP)基因两种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相关情况。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 42例患者和 40名正常人中观察LRP基因、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AD与LRP基因上游区域 5′端插入序列多态性无关联 ;AD与LRP基因外显子 3多态中的等位基因C正关联 (RR =2 .36 2 ,P <0 .0 5 ) ,与基因型C/C正关联 (RR =2 .710 ,P <0 .0 5 ) ;AD与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正关联 (RR =3.194,P <0 .0 1) ,与ε4/ 3基因型正关联 (RR =3.148,P <0 .0 5 ) ,但与ε4/ 2基因型无关 ;无ApoEε4等位基因的AD与LRPC/C基因型正关联 (RR =6 .842 ,P <0 .0 5 ) ,有ApoEε4等位基因的AD患者与LRPC/C基因型无关联(RR =1.85 7,P >0 .0 5 )。结论 ApoEε4是AD发病的风险因子 ;LRP基因多态性与AD正关联是由于LRP基因C/C型在患者中过表达所致 ;LRP基因C/C型是无ApoEε4的AD患者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蛋白RNA基因,近年来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中,发现miRNA在AD的血液、脑脊液中含量发生改变,有大量特殊的miRNA失调,参与AD关键基因的调节,表明这些微小RNA可能是AD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miRNA调节与AD的关系作一综述. 1 AD概述 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特征为老年斑(neuritic plaque,N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神经元缺失.  相似文献   

14.
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是AD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然而,Aβ的异常沉积与Aβ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就Aβ代谢相关基因作一综述,并讨论其在A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活性调节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ctivity-regulated cytoskeletal-associated protein,Arc)的低表达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使用持久性双颈总动脉结扎术(2-vessel occlusion,2-VO);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2-VO组,每组各6只。术后第8周行Morris水迷宫评价其认知功能;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Ar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2-VO组大鼠第2~5 d的逃逸潜伏期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及其在原平台区域游泳时间明显比假手术组短(P<0.01);(2)2-VO组大鼠海马Arc mRNA水平及免疫反应条带相对灰度值分别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1);(3)空间探索实验中2-VO大鼠在原平台区域游泳时间与海马Arc免疫反应条带相对灰度值呈正相关(r=0.7085,P<0.05)。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Arc的低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695基因真核细胞荧光表达载体,进行细胞转染、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细胞模型.方法 设计并合成APP695基因的引物,以携带APP695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B6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APP695基因全序列:将APP695基因连接到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载体pIRES2-EGFP上;应用酶切分析、PCR检测及DNA测序分析等鉴定所构建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结果 以重组载体为模板扩增得到的片段大小与已知APP695基因大小相同,酶切也得到目的 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与已知APP695基因序列相同.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APP695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为AD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谱,为深入探讨miRNA与AD发病机制的关联及寻找AD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例重度AD患者和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miRNA表达谱进行检测,并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重度AD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mi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DEmiRNA)共有112个,其中上调57个,下调5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miRNA参与蛋白结合、离子结合、转运金属结合、细胞器与细胞膜生物代谢和调节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是靶基因的重要作用通路。结论重度AD患者血清mi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可能存在AD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且DEmiRNA的靶基因与AD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D1(PKD1)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调节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0、10、20、30、40、50μmol·L~(-1)的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KD1蛋白水平变化。在AD细胞模型中分别过表达和干扰PKD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 L))、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 1/2)、磷酸化JAK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的蛋白水平变化。过表达PKD1同时添加10μmol·L~(-1) FLLL32(JAK2/STAT3通路抑制剂)处理AD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cl-x L、P-JNK和P-ERK 1/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30μmol·L~(-1) 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分别约为70%和20%(P0.05),为构建AD模型的最适浓度。过表达PKD1抑制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ROS升高、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下调、P-JNK和P-ERK1/2蛋白表达上调;干扰PKD1,加剧Aβ25-35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过表达PKD1,P-JAK2、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上调;干扰PKD1,p-JAK2、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下调。FLLL32处理抑制PKD1对AD细胞模型的作用。结论 Aβ诱导SH-SY5Y神经细胞中P-JAK2、P-STAT3表达下调和P-JNK和P-ERK 1/2表达上调。过表达PKD1可通过上调p-JAK2、p-STAT3的表达抑制P-JNK和P-ERK 1/2表达,缓解Aβ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矢状轴位磁共振成像(MRI)胼胝体面积测量和脑脊液p-tau蛋白及Aβ1-42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根据NINCDS-ADRDA标准诊断的25例可能AD,按MMSE评分分为2组:平均MMSE评分AD1组为20.5±2.5;AD2组均为14.7±3.8.另设健康对照组,平均MMSE评分27.8±1.7.自动测量软件在MRI正中矢状位上对胼胝体面积直接测量.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各组脑脊液中199位点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tau199)和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含量测定.结果 AD1组的脑脊液中p-tau199(pg/ml)为25.8±3.1,较对照组(17.7±1.5)增高,Aβ1-42(pg/ml)为329.3±15.2,较对照组(522.5±15.1)降低,胼胝体面积较对照组缩小,但程度不显著.AD2组的胼胝体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以整个胼胝体缩小为特点,但尾部改变相对较轻;AD2组与AD1组比较,p-tau蛋白含量升高和Aβ1-42含量(pg/ml)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分别为31.3±4.8和318.5±30.8.结论 胼胝体面积测量同时配合脑脊液p-tau蛋白和Aβ1-42含量的测定,不仅对确诊早期AD有帮助,而且能反映AD的病程变化.  相似文献   

20.
背景:已证实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 bF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构建表达bFGF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 基因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通过荧光观察和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pcDNA3.1)、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 H2O2)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bFGF-GFP+H2O2),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和Bax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该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FGF mRNA显著增加,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 < 0.01),而bFGF 转染+过氧化氢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则比过氧化氢组显著降低(P < 0.01)。证实bFGF基因转染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