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原因,经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在成功复位后仍有残余头晕(RD),给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带来诸多困扰,RD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报道的有关RD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并归纳了RD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手段,以期为BPPV患者RD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原因,经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在成功复位后仍有残余头晕(RD),给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带来诸多困扰,RD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报道的有关RD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并归纳了RD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手段,以期为BPPV患者RD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复位法的疗效。方法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和Semont手法对12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48h后眩晕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分别随访3~11个月无再发。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畏惧性体位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PPV)的疗效。方法PPV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采用国际眩晕评分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ore,SAS)评估PPV患者眩晕、焦虑的程度,统计分析治疗的效果及眩晕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DHI及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和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的眩晕和焦虑评分间均具相关性(P<0.01)。结论 PPV与焦虑相关,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PPV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复位法的疗效.方法 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和Semont手法对110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110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后眩晕症状均完全消失或改善,治愈率94.5% ,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其方法简单、易行且费用低,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占周围性眩晕的60%。发病率约为64/10000,终身患病率约为2.4%。发病高峰在50~7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1]。特点为眩晕发作短暂,通常数秒至1 min,与头位改变有关,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或前倾、后仰或床上翻身时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该病由Barany( 1921年)首先描述,并由Dix和Hallpike( 1952年)进一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除部分继发于头部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和内耳手术后等病因外,大多数均无明确病因。在发病机制上,"半规管结石学说"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阳性体位诱发试验和眼震的方向。大多数患者经耳石复位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少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tigo,BPPV)系指当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眼震,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属位置性眼震Ⅲ型.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可以自愈,故被称为良性眩晕,迁延不愈甚少.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所引起的短暂性、发作性眩晕和眼球震颤。BP-PV的发病机理有嵴顶石学说和管石学说。BPPV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所累及的半规管及结石碎片的位置有关。不同类型的BPPV可以通过观察体位诱发试验中出现的眼球震颤特点来诊断。BPPV可在保守治疗时自行缓解。管石复位法能将结石碎片从半规管转移到前庭,从而快速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直到位置试验时眩晕症状及眼球震颤完全消失。患者在复位前和复位后5~7d内分别完成问卷调查。随机选择12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上与实验组进行交叉配对,将复位前、复位后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DHI分值上,手法复位后较复位前有显著改善(P=0.000),其中有6项显示未完全改善。手法复位后DHI分值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在一些项目上仍有差异,症状改善并不完全。结论DHI分值提示即使在成功的手法复后,患者仍会遗留一些残余的主观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后续的处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disorder,PSD)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PS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NIHSS评分及BI指数测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4周、12周时HAMD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较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PSD疗效显著,且能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眩晕患者的1/3[1].由于半规管的解剖不同,半规管受累的发生率各不相同,受累最多的是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有报道占90.1%[2],其次为外半规管,前半规管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疗系统对BPPV的诊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武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美眩晕病研究所门诊和病房BPPV患者120例,随机分为BPPV诊疗系统组和手法复位组各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BPPV的诊疗效果。 结果 BPPV组间诊断符合率为100%(Kappa检验值1.000)。BPPV诊疗系统组的次日有效率为96.7%,1周有效率为100%,而BPPV手法组次日有效率为88.3%,1周有效率为91.7%,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7)。 结论 BPPV诊疗系统对BPPV诊断准确,治疗效果好,有助于实现对BPPV高效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收集确诊的284例BPPV患者,在颗粒复位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84例被确诊的BPPV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5.63%(158/284)在治愈后有残留头晕症状.245例患者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30 d残余头晕率为13.67%(38/278),60 d残余头晕率为9.29% (25/269),90d残余头晕率为7.75%(19/245).残余头晕组的平均年龄(岁)明显大于无头晕组(61.46±9.38与56.93±7.62,t =2.121,P=0.015).此外,女性残余头晕的发生率稍高于男性[62.41% (88/141)与37.59%(53/141),x2=7.984,P=0.005].(2)对残余头晕患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8,95% CI 1.688~5.292,P=0.000).结论 (1)BPPV颗粒复位后一半以上的患者残留有头晕症状,多在1个月内自然消失.(2)手法复位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是眩晕后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治愈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行管石复位术并均复位成功的BPPV患者120例,对比头晕组和无头晕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并发症等。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较高、BBPV时间较长、治愈次数较多的BPPV患者治愈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较高,χ2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320,95%CI=1.094~1.594)、BBPV时间(OR=1.439,95%CI=1.149~1.803)、治愈次数(OR=1.353,95%CI=1.147~1.595)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愈后发生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BBPV时间、治愈次数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愈后发生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管石复位术成功后残余头晕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入选的16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服用黛力新,每日早、中午各服1片,连服4周;对照组(80例)服用多赛平半片,3次/d,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为(10.07±5.88)分,较治疗前的(24.86±6.94)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16±6.98)分,较治疗前的(19.36±7.54)分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PSD疗效明显,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2例t-BPPV患者(t-BPPV组)与35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患者(i-BPPV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Dix-Hallpike和/或Roll试验诊断,并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与i-BPPV组比较,t-BPPV组骨质疏松率、高血压比率、中度眩晕率、后半规管受累率降低,重度眩晕率、残余症状率、双侧半规管受累率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多半规管受累率显著升高(P0.05~0.01)。t-BPPV组(47.6%,52.4%)出现自发性眼震及半规管管轻瘫的比率显著高于i-BPPV组(4.7%,26.6%)(均P0.01)。i-BPPV组治愈率(90.3%)显著高于t-BPPV组(57.1%)(χ~2=35.8,P0.05)。t-BPPV组复发率(40.0%)显著高于i-BPPV组(16.6%)(χ~2=14.61,P0.05)。结论 tBPPV患者有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更多累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或多半规管,且常伴有自发性眼震或/和半规管轻瘫。t-BPPV组治疗成功率较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69例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针对脑卒中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多虑平,疗程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抗抑郁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为88.57%,对照组为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均增加,且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虑平治疗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多虑平抗治疗,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对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变位试验(Roll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对50例诊断S-BPPV患者进行分型及侧别判定,对可能的后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对水平半规管S-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对混合型S-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联合Barbecue翻滚法复位,连续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周后随访时治愈38/50例(76%),有效46/50例(92%),无效4/50例(8%),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典型病史及变位试验可判断S-BPPV的类型及侧别,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简便、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AIS评分、睡眠率、NIHSS评分、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