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抽签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63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另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3.11±3.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10±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DL评分(57.28±7.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26±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0%(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理想的药物,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75 mg口服,1次/d,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 mg静滴,1次/d,疗程14 d。治疗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9-03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3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单用组51例和联用组5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单用组给予GM1静滴,80mg/次,1次/d;联用组联用GM1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mg/次,1次/d;2组治疗时间均为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用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GC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联用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单用组(均P0.05),GC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用组(均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和GM1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够降低血黏度,有效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缺血性脑组织损伤,能够促使神经营养相关因子的分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对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诊断均采用高木诚等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50 mg·d-1,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能显著改善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网络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各类纸质出版期刊和会议论文,收集所有关于DGMI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Cochra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心医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建档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CR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与对照组4.17%(2/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转化组12例和非脑出血转化组163例;另选取同期于200例该院体检并检查结果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溶栓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P0.05)。与非脑出血转化组比较,脑出血转化组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率、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溶栓前舒张压、NIHSS评分较高(P0.05)。脑出血转化组患者溶栓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脑出血转化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NIHSS评分、低间接胆红素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预后呈负相关。低间接胆红素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34-137]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次/d。于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的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2组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丁苯酞组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ACI患者86例,将行超早期ACI的46例纳入观察组,行常规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和治疗1d、14d的NIHSS评分、BI评分,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35%,与对照组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1d、14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14d的NIHSS评分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3)2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Hct和A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急诊溶栓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03—2014-02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d、21d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d、21d2组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脑梗死神经损伤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2—2017-06开封市中心医院ACI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高压氧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血清sICAM-1、MCP-1水平,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NIHS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F-36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清sICAM-1、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48/52)高于对照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sICAM-1、MCP-1水平,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血清和肽素(CP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功能(FM)、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NT-proBNP、血清CP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血清CPP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和肽素(CP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01—2016-03我院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CPP与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CPP与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3次/d ,疗程14 d。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及治疗14 d C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 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C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C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C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与研究组(n=100)。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两组治疗14 d。通过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分下降率(≥18%为有效),评价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 Barthel指数(BI)量表和CSS评分,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血沉(ESR)水平。结果 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脑梗死患者BI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而脑梗死患者C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14 d脑梗死患者B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脑梗死患者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脑梗死患者血清TG和T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14 d脑梗死患者血清TG和TC水平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溶栓治疗时间窗分为4.5 h组和4.5~9 h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4 d、30 d、90 d时4.5 h组和4.5~9 h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0 d、90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5 h组和4.5~9 h组BI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5)、8.0%(2/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9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康复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al指数(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w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MA及NSE水平。结果治疗4w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IMA、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MA、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康复组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效的降低血清NSE、IMA表达水平,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分成3组,经氯吡格雷治疗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的改变。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CD62P、PAC-1表达和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d后EM组,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M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EM组和I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治疗后7d(P0.05),PM组的CD62P、PAC-1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也低于后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7天和用药第14天PM组的CD62P、PAC-1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均高于EM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形态可能是影响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随机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降脂治疗。观察组于住院1、7、14d清晨、对照组于体检日清晨空腹测定血清ApoA1和ApoB。结果观察组血清ApoA1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oB/ApoA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d与治疗7d血清ApoA1、ApoB、NIHSS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d血清ApoA1明显高于治疗1d和7d(P0.05);治疗14d血清ApoB、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1d和7d(P0.05)。患者血清ApoA1与NIHSS评分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836,P0.05);患者血清ApoB与NIHSS评分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914,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oA1、ApoB与患者的病情明显相关,临床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