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角血蜱的繁殖规律和饲养条件,建立长角血蜱的实验种群。方法从自然界抓捕蜱,放在光照培养箱或干燥器中饲养,以小鼠和兔为饲血动物,对长角血蜱进行繁殖传代,记录饲血动物特异性、各虫态时间以及饲养条件。结果长角血蜱适宜养殖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2±2)℃、(85±10)%,小鼠和兔可以作为长角血蜱的饲血动物,长脚血蜱一个生活周期约4~5个月。结论本研究基本摸清了长角血蜱的繁殖规律和饲养条件,并建立了实验种群。  相似文献   

2.
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鉴定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方法 采集自湖北和河南省布尼亚新病毒疫区家养动物体表寄生的蜱及草丛、灌木中的蜱;先以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12S rD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形态学方法鉴定采集到两种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蜱的12S rDNA经克隆、测序,用PAUP 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湖北、河南省两种蜱的12S rDNA序列分别与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combined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marker for identifying Haemaphysalis longicomis and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Methods Ticks were collected from domestic animals and wild environment in epidemic area of Hubei and Henan provinces where cases of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were prevalent. We classified the ticks by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before 12S rDNA of tick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subsequently sequenced.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PAUP4.0. Results The ticks belonged to Haemaphysalis longicomis and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ed b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cks. 12S rDNA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while data confirmed th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ults. Conclusion The method based on morphology that combined with molecular marker seemed a goo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on of ticks.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鉴定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方法 采集自湖北和河南省布尼亚新病毒疫区家养动物体表寄生的蜱及草丛、灌木中的蜱;先以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12S rD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形态学方法鉴定采集到两种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蜱的12S rDNA经克隆、测序,用PAUP 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湖北、河南省两种蜱的12S rDNA序列分别与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角血蜱孤雌生殖种群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上海野生动物园鹿区草地采集 1只长角血蜱 ,在实验室条件下 ( 2 5℃ ,92 %RH ,黑暗条件 ,兔体饲血 ) ,经 3代繁殖饲养和染色体标本观察。结果 成蜱阶段均无雄蜱 ,但雌蜱可正常繁殖后代。蜱胚细胞染色体数为 3 0~ 3 6个 ,未发现性染色体。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 ,幼蜱和若蜱阶段的体重大于已报道的两性生殖种群 ,但成蜱较小 ,饱血雌蜱重量明显小于两性生殖种群。结论 该长角血蜱为孤雌生殖种群 ,属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长角血蜱中汉赛巴尔通体的携带情况。方法将采获于石家庄市灵寿县的长角血蜱分组,经无菌处理后研磨匀浆,一部分直接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另一部分接种于含5%去纤维羊血的胰酶大豆培养基上,在37℃,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后,挑取疑似菌落进行PCR检测。对所得阳性条带的PCR产物测序,并将所测核酸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菌落提取的DNA样品中有2个样品出现阳性条带,但测序未得结果;直接提取的DNA样品中有1个样品出现阳性条带,经过同源性比对后为汉赛巴尔通体。结论石家庄市灵寿县采集到的长角血蜱中存在汉赛巴尔通体感染,这是首次在长角血蜱中检测到汉赛巴尔通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淮安市南部丘陵地区寄生长角血蜱中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将采集的83只(羊、牛、犬)寄生长角血蜱编为48组待检样本,通过分离培养法检测蜱携带的细菌,PCR法检测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埃立克体、蜱传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结果 羊、牛、犬寄生蜱分别检出12种、9种和4种细菌,它们隶属于13个属。其中,泛菌属(24/48, 50.00%)、气单胞菌属(19/48, 39.58%)、鞘氨醇单胞菌属(11/48, 22.92%)和葡萄球菌属(8/48, 16.67%)的携带率较高;种水平上,携带率较高的为泛菌属(24/48, 50.00%)、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1/48, 22.92% )、杀鲑气单胞菌(10/48, 20.83%)、温和气单胞菌(9/48, 18.7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48,16.67%)。PCR方法在羊寄生长角血蜱中检测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3.57%, 1/28)、立克次体(7.14%, 2/28)和埃立克体(3.57%, 1/28);牛寄生长角血蜱中检测到立克次体(5.88%, 1/17)。结论 淮安市南部丘陵地区寄生长角血蜱中携带多种病原体,应针对性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阳鹤壁两地区蜱对不同宿主的侵害状况,为制定该地区蜱的防治措施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动物体表查捉法调查蜱对羊、牛、驴、狗等不同宿主的侵害状况。结果 山羊的阳性率为71.43%,绵羊阳性率为27.27%,牛、驴和狗的阳性率均为0。结论安阳鹤壁两地区蜱对不同宿主侵害比较严重,提示该地区蜱的危害与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验证不同驱避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长角血蜱的驱避效果。方法本实验采用滤纸圈法测试了6种常用市售宠物驱避剂对幼蜱、若蜱、雌蜱和雄蜱的驱避效果。结果蜱虱消对幼蜱、若蜱和雄蜱均有较好的驱避效果,15 min内的驱避率保持在50%左右;相对来说,仅蚤敌对雌蜱表现出一定的驱避作用,15 min内的驱避率为17. 6%,其他5种驱避剂对雌蜱则没有驱避作用;而蚤敌对幼蜱、若蜱和雄蜱均没有驱避作用。福来恩对所有发育阶段和性别的长角血蜱均没有驱避作用。结论蜱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对驱避剂表现出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实验观察长角血蜱及其体内伯氏疏螺旋体形态结构。方法 :1994~ 1996年在北京西山地区采集长角血蜱 180只。标本应用蜱整体封片法、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合HE染色和硝酸银染色法分别检测和光镜观察。结果 :蜱整体封片法直接镜检即可观察到蜱外部基本形态结构。HE染色观察蜱内部器官细微形态结构。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合硝酸银染色 ,检出北京西山地区长角血蜱 (包括幼蜱、若蜱、成蜱和饱血蜱 )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 2 3 % ,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蜱体伯氏疏螺旋体多种不同的形态。结论 :上述方法对莱姆病媒介蜱及伯氏疏螺旋体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宁乡县不同地理区划地下水水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乡县不同地理区划居民饮用地下水水质状况,为居民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2005—2007年宁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饮用地下水监测资料按不同地理区划、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检地下水水样453份,所检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耗氧量、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铁、锰、氟化物、硝酸盐、砷、汞、镉、铬、铅。不同地理区划各水质指标检测结果(除砷、镉、铬、汞、铅未检出,氟化物含量无差异外)各不相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体现出农村高于城区,西部山地和矿区高于农村其他区划的特点。而化学物质含量则按城区-中、东部丘陵平原-西部山地三个梯度逐步递减。结论宁乡县不同地理区划地下水水质因受不同地质条件和水井深度等的影响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角血蜱体内伯氏疏螺旋体的免疫形态特征。方法:1996年5月,对北京西山采集的羊体表长角血蜱寄生蜱标本行微波免疫组化SP法检测和伯氏疏螺旋体形态观察。结果光镜下,寄生蜱中肠内显示伯氏疏螺旋体菌体数量多且形态多样。螺旋体螺旋波纹呈不规则锯齿形,或呈纤细疏螺旋形。短形螺旋体有3—10个疏螺旋,而长形螺旋体达30个以上的疏螺旋。结论:微波抗原修复免疫组化SP法染色,蜱中肠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显示强阳性,易于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形态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海血蜱是否有种型差异.方法分别提取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的DNA,选取8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比较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基因组DNA多态性.从DNA水平对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青海血蜱两个地理株大部分DNA条带是相同的,少数DNA条带不同.结论两个地理株青海血蜱DNA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对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猫和狗的选择行为,了解自制嗅觉仪进行气味选择性研究的可能性和探究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对不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选择。方法以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试虫,用Y型嗅觉仪和自制嗅觉仪测定在5、10、15、20 min对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猫、狗的气味选择性。结果用自制嗅觉仪和Y型嗅觉仪对4种动物(沙鼠、黄鼠、家猫和家狗)的选择性进行两两比较,说明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对长爪沙鼠和狗的选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制嗅觉仪χ~2=0.991 6,P=0.319 3,Y型嗅觉仪χ~2=0.101 4,P=0.750 1),对其他宿主动物的选择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嗅觉仪与Y型嗅觉仪的测试结果均一致;在5 min时,方形黄鼠蚤对黄鼠、沙鼠、猫、狗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0.15、0.70、0.24,即喜好顺序为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狗>猫。在10、15、20 min,4种宿主动物对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的选择性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嗅觉仪可用于测定宿主气味选择性研究,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主要宿主动物的监测同时,应特别重视非宿主动物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图们江流域中朝俄边境地区长角血蜱分布特征,了解该地区长角血蜱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毒情况,分离病毒,分析其基因特征。  方法  2017年4月~9月,在吉林省图们江流域中朝俄边境地区珲春市、图们市、和龙市、龙井市采集蜱虫进行形态学分类,选择新鲜长角血蜱对其进行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检测SFTS病毒。对阳性样品,利用绿猴肾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扩增S、M、L基因片段,比对同源性,建立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特征。  结果  长角血蜱主要分布在图们江下游珲春市和图们市,为该两县优势种,分别达到71.85%和87.62%。在珲春市长角血蜱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YBHC-TICK2-2017/CHINA。该病毒S片段(1 746 bp)、M片段(3 336 bp)、L片段(6 376 bp)基因序列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DNA序列数据库中记录的中国和韩国SFTS病毒分离株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00%~99.00%。系统进化树分析,该病毒株S片段基因序列与中国吉林株(KT890282)分为一簇,M片段和L片段基因序列与中国江苏株(KR230781)分为一簇。  结论  长角血蜱在图们江下游中朝俄边境地区具有广泛的分布。该研究首次在该地区长角血蜱中分离到SFTS病毒,提示该地区为SFTS防控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福建莱姆病蜱媒及其宿主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1995年,对福建莱姆病疫区的蜱媒及其宿主进行调查,查出蜱类19种,宿主包括家野鼠类、野猪、野兔、獾、山羊等野生动物和狗、牛等家畜。从粒形硬蜱、台湾角血蜱和社鼠、褐家鼠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粒形硬蜱可能是福建莱姆病的主要蜱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角血蜱在盱眙地区(J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分子进化关系,为该地区长角血蜱及其携带的病原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盱眙县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V)确诊病例家附近的长角血蜱,并对其mt COI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采集寄生蜱20只,游离蜱23只。JS种群的mt COI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00%~100.00%,属Compound进化谱系枝。JS种群共有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0.917,核苷酸多样性为π=0.005,多态性位点S=9。Tajima's D值为-1.456,核苷酸错配分布图为单峰。结论江苏沿江地区长角血蜱JS种群可能经历种群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2种形态学特征非常相近的褐黄血蜱及铃头血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在湖北省从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形态学鉴定完毕后,采用PCR方法从2种血蜱基因组中扩增12SrDNA、16SrDNA及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PAUP4.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种血蜱12SrDNA、16SrDNA及COⅠ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0.8%、90.4%和86.8%,湖北省采集的褐黄血蜱3个基因片段与已知褐黄血蜱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5%和99.7%。用这2种蜱的12SrDNA、16SrDNA及CO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湖北省采集的褐黄血蜱与已知的褐黄血蜱聚在一起,褐黄血蜱及铃头血蜱均形成独立的分支,但用3个基因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血蜱属不同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同。结论对于形态学特征相近蜱种的鉴定,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也能更好地了解其进化关系,为蜱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0~1995年间,作者对福建已发现莱姆病地区的蜱类媒介及其宿主进行调查,查出蜱类20种,宿主包括家野鼠类、野猪、野兔、獾、山羊等野生动物和狗、牛等家畜。从蜱类、鼠类分离出多株莱姆病病原体,从台湾角血蜱查见病原体,粒形硬蜱可能是闽北莱姆病的主要蜱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台湾角血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方法:直接荧光抗体法(DFA)和病原分离培养。结果:该蜱是粤东丰溪自然保护区优势蜱种,用采集的该蜱50只取中肠涂片,DFA检测8只为阳性,阳性率16%;从115只(23组)该蜱中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命名为MD6。经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与国内M7菌种反应相同。结论:从媒介蜱类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在广东尚属首次,证实该地为莱姆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淮安市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进化关系,为本市H.longicornis及蜱传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在淮安市盱眙县山区采集游离蜱和羊寄生蜱,PCR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 COⅠ)基因并测序。对mt COⅠ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JS-XY种群的mt COⅠ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00~100.00%,JS-XY种群在进化枝上属于"Compound"进化谱系枝。JS-XY种群共有3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0.439,核苷酸多样性为π=0.001,多态性位点S=2,Tajima's D值为-0.849 71。结论 研究表明,淮安地区的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H.longicornis JS-XY种群近期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