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正>丘脑是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之一。传统上,丘脑梗死区域可分为前部、旁正中部、下外侧部及后部,分别由丘脑结节动脉(tuberothalamic atery)、丘脑穿动脉(thalamoperforating atery)、脉络膜后动脉(posterior choroidal atery),丘脑膝状体动脉(thalamogeniculate atery)供血[1]。这些动脉起源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脑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24例为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12例为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8例为丘脑结节动脉梗死,4例为脉络膜后动脉梗死。48例患者中仅13例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未见异常,同侧大脑后动脉异常13例,共26条基底动脉近端的后循环血管出现明显狭窄。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以偏身麻木表现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以意识水平下降和眼球运动异常为主,丘脑结节动脉梗死以语言功和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脉络膜后动脉梗死以视野改变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和丘脑结节动脉梗死患者简易智力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引起不同的症候群,脑血管造影是对丘脑梗死患者血管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3例丘脑梗死患者的头颅磁共振(MRI)图像与临床特征,根据解剖学与临床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丘脑结节动脉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构音障碍;13例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主要表现为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7例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主要表现为偏瘫、动眼神经麻痹;3例脉络膜后动脉梗死主要表现为偏瘫和意识障碍。结论不同类型的丘脑梗死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特征,具体症状与梗死发生的责任动脉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4.
丘脑梗塞的临床与CT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丘脑5条动脉供血区梗塞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将67例丘脑梗塞按5个动脉供血区,建立CT图像模板,通过解剖、CT与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丘脑膝状体动脉(GTA)供血区梗塞以主、客观感觉障碍为主。(2)丘脑结节动脉(TTA)供血区梗塞最突出的表现为语言障碍(左侧)及偏侧忽视(右侧)。(3)丘脑穿通动脉(PP)供血区梗塞多为嗜睡、短暂意识障碍、丘脑性痴呆、虚构及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等。(4)后脉络膜动脉(PchA)供血区表现为象限盲。(5)前脉络膜动脉(AchA)供血区表现轻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结论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各具有其特征性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5.
丘脑梗死是一种少见的脑卒中类型,仅占所有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11%,旁正中区卒中约占所有丘脑梗死的22%~35%。Percheron动脉闭塞可导致双侧丘脑卒中,国外报道其常见病因是心源性栓塞,而近年来,国内多个小样本病例报告提示同时存在非心源性栓子所致,栓子主要来源于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近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小脑梗死患者颅脑磁共振特点与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68例急性小脑梗死患者,总结其颅脑磁共振特点,分析不同供血动脉受累的相关病因及预后。结果 PICA组比例最高为44.1%,SCA组占16.2%,AICA组占10.3%,多动脉受累组占11.8%,同时伴幕上受累组占17.6%。大动脉粥样硬化是PICA梗死的主要原因(P<0.05),心源性栓塞是伴幕上受累的小脑梗死的主要原因(P<0.05),其余动脉供血区梗死未见明显相关病因(P>0.05)。出院时及3个月后随访时mRS≥3或死亡患者例数多动脉受累组明显多于单动脉受累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心源性栓塞与受累动脉供血区有一定关系,多动脉受累比单动脉受累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又称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属于丘脑循环障碍综合征的少见类型,是由双侧丘脑穿通动脉闭塞引起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属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MRI影像学角度对双侧丘脑梗死进行分析,探讨国人丘脑下侧动脉及结节动脉是否存在亚型.方法 对114例确诊为丘脑梗死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按照传统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单侧及双侧梗死在传统分型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114例丘脑梗死患者中,80例(70%)符合丘脑梗死区域传统分型,丘脑前部区域梗死、丘脑旁中央区域梗死和丘脑下侧区域梗死中,双侧与单侧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4,1/4,1/3;丘脑后部区域未见双侧梗死灶.34例(30%)患者丘脑梗死分布位于传统分型区域之外.结论 支配丘脑不同区域的相关血管存在变异可能是丘脑双侧对称性梗死的重要原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ilateral thalamic infar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RI imaging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inferolateral and tuberothalamic artery had variant subtypes in the Chinese. Methods We classified the MRI imagings of 114 cases diagnosed as thalamus infarctio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anatomical standards and analyzed the proportion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infarct. Results Eighty patients ( 70% ) had the thalamus les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among the 114 patients and the other 34 cases (30%) had the lesions outside the classical territories.In the groups of anteromedian, central, and posterolateral infarcts of the thalamus, the ratio of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infarct was 1/4,1/4 and 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bilateral thalamic infarct i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a variation in the related thalamic supplying arteries.  相似文献   

9.
<正>Percheron动脉是丘脑穿通动脉的一种正常变异类型,它供应丘脑旁正中部及中脑上部,这条动脉的闭塞会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研究发现,典型的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梗死模式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0. 1%~2%,占所有丘脑梗死的4%~18%~([1])。双侧丘脑梗死是罕见的后循环卒中表现,仅占所有后循环梗死的11%~([2])。本文作者报道2例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病例特点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78岁,因"反应迟钝6 h伴意识不清2 h"于2017年1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 h晨起时叫醒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女性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60岁)200例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诊。依据新版治疗急性卒中试验(NEW.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病因分型。治疗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法(MRS)判断预后。结果收集老年女性脑梗死病因呈多样化,根据TOAST分型构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60例(30.0%),小动脉闭塞型卒中83例(41.5%),心源性脑栓塞型55例(27.5%),其他原因型卒中2例(1.0%),原因不明缺血性卒中0例。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最高为血脂异常134例(67.0%),其次为高血压122例(61.0%),心脏病72例(36.0%),糖尿病70例(35.0%),吸烟、饮酒39例(19.5%),高同型半胱氨酸38例(19.0%)。NEW.TOAST分型各组预后较差的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预后较好的是小动脉闭塞型。结论老年女性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所占比例最高,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暴露率高,小动脉闭塞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自1952年Foix等描述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以来,仅发表过5例临床病理报导。近年CT的应用使本综合征的诊断变得容易。脉络膜前动脉(ACA)在后交通动脉起点的上方发自颈内动脉。其供血区包括:苍白球大部;内囊后肢的后2/3及听、视放射起始部;视束;外侧膝状体的外半部;大脑脚的最上部份;海马钩、部分杏仁核、海马及齿状回的前部;尾核的尾部及侧脑室脉络丛。ACA不参与丘脑的供血。它与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脉络膜后外侧动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ACA供血区整个受累的完全性症状为:①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丘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3%。丘脑解剖学结构复杂,供血动脉变异繁多,因此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临床难以准确诊断。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丘脑解剖学结构、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相应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丘脑缺血性卒中的全面认识,提高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发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TOAST亚型脑梗死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至2016年间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结果判断其TOAST分型,电话随访其1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脑梗死伴发ESS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的预后预测意义。结果 ESS组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ESS组死亡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NIHSS≥8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S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6,OR=0.883,OR=1.125;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均与mRS评分呈正相关(OR=1.049,OR=1.329;均P0.05)。结论 ESS可以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预后不良。高龄及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梗死伴发ESS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伴发E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发现~[1],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APO)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占缺血性卒中的0.1%~0.3%,占丘脑梗死的22%~35%。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垂直凝视障碍、认知障碍等,临床易与其它双侧丘脑病变混淆,需鉴别诊断。本文总结9例APO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5年吉林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病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ACI患者设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ACI患者为发病24~48 h内血样本)血样本检测NT-proBNP水平,记录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试验)病因分型资料,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量表)评分评价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度、采用改良Ri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入院后3 m时的预后,并比较不同一般资料、心脏指标的患者血NT-proBNP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CI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TOAST病因分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ACI患者血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②TOAST病因分型心源性脑损栓塞(cardiac embolism,CE)型、NIHSS评分≥7分、mRS≥3分、合并房颤、室间隔厚度增厚的ACI患者血NT-proBNP分别显著高于TOAST分型非CE型、NIHSS评分0~6分组、mRS 3分、无房颤、室间隔厚度正常患者(P 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OAST病因分型CE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NIHSS评分)、入院3 m后mRS与血NT-proBNP密切相关(P 0.05),另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2、0.545、0.452。结论 ACI患者起病24 h~48 h时的血NT-proBNP与TOAST病因分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度及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隐源性卒中的重要原因[1].丘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但双侧丘脑梗死相对少见,丘脑的供血存在多种变异,Percheron 动脉是 1973 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ercheron首次提出并命名,指双侧丘脑穿通动脉起源于同一侧大...  相似文献   

17.
正丘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丘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丘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约占缺血性脑梗死的3.1%~4.4%。丘脑体积较小,结构复杂,核团众多,不同核团具有不同功能,使得丘脑梗死时临床表现各异。少数丘脑梗死可以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多常见于双侧丘脑旁正中的梗死,但单侧丘脑梗死也可出现嗜睡,本研究现报道1例以嗜睡起病的单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叶酸水平降低对血糖和脑梗死TOAST分型影响。方法选择叶酸水平降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91例,叶酸水平正常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86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脑梗死分型的不同特征、病灶分布、血管狭窄的特点。结果与叶酸正常脑梗死组相比,叶酸降低脑梗死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两组患者的TOAST分型的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亚型对比中,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数目对比中,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各节段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叶酸正常脑梗死组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叶酸水平降低的脑梗死患者体内有着较好的糖代谢状况。叶酸水平降低对脑梗死的TOAST分型、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性期脑梗死时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 artery,MCA)闭塞显示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SWI、MRI和MRA结果,探讨SWI对急性期MCA闭塞显示的敏感性。结果急性期MCA闭塞可在SWI检查中显示为沿血管走行的低信号影,称为MCA磁敏感征。MCA磁敏感征对MCA起始段至豆纹动脉段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对MCA豆纹动脉段后至皮层支闭塞则分别为32%、100%和77%。MCA磁敏感征阳性患者起病时NIHSS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高于MCA磁敏感征阴性患者。结论急性期SWI检查能够很好地显示MCA近端闭塞,有助于脑梗死患者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通过对不同磁共振成像和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了解脑桥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类型单纯脑桥梗死病因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方法间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单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型、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型、小动脉型、其他原因型和病因不确定型;同时参照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结果在影像学分型中以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型脑桥梗死常见,约占50.59%(43/85),然后依次为小动脉闭塞型28.23%(24/85)、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型14.12%(12/85)、病因不确定型7.06%(6/85);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占67.06%(57/85),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0.59%(26/85)、不明原因型2.35%(2/85),未发现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明确病因型。结论单纯脑桥梗死在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为常见病因,基于多种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其进行TOAST分型,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