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30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有13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5.65%,2例患者过早活动,7例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2例多次穿刺,1例过早活动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过度肥胖,4例患者经局部压迫治愈,9例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治愈.结论 过早活动、过度肥胖、多次穿刺、高血压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局部压迫疗法和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95例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有5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1.2%,均为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例患者过早下床活动;1例穿刺误入股浅动脉;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1例患者术后血压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5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4例治愈,1例无效后改用在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结论 肝素化、过早活动、高血压病、不规范的穿刺技术是脑血管病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临床脑血管病患者行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状况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9-02来我院就诊的全部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4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例,查阅患者的临床病例和影像学检测及治疗情况。结果在所有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中,合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例,发生率为1.55%,4例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3例为支架植入术患者,均为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2例患者过早下床活动,2例穿刺误入股浅动脉,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病,均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2例患者瘤体直径较小,<2cm,采用徒手局部压迫动脉瘤治疗,1例治愈,痊愈率为50%;6例患者瘤体直径2~3cm,直接采用超声指导下压迫治疗,痊愈率为83.33%;1例患者超声压迫无效,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动脉导管注射凝血酶治愈,痊愈率为100%。结论多种原因均可造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且临床发病率较高,采用超声指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促凝物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治疗措施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136例,其中4例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加压器压迫后均临床治愈。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由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多次反复穿刺、高血压、肥胖、使用较粗的8F穿刺鞘、血压控制不理想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术后易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专用压迫器局部压迫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行血管内支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病理学变化与动脉瘤生长、血栓形成或破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静脉移植法建立9只犬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5只犬于动脉瘤口成功置入支架,1个月后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显示动脉瘤位置、形态,并能检阅支架置入前后瘤体内及载瘤动脉内血液循环状态.置入支架组1个月后瘤腔完全闭塞,新生纤维样组织环绕支架金属丝表面.结论支架置入后改变了动脉瘤附近血流动力学,可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脉冲波频谱多普勒对86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颈部和颅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DS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102个,血管痉挛3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颅内动脉瘤59个,脑血管痉挛31例,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8%、86.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无创、实时、直观地对颈动脉及脑底部主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一次治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21例均因脑血管病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均需长时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阿司匹林肠溶片(1年)。随访3个月,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治愈率为100%,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7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行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均使用了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2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 5例患者早期进行了频繁活动; 向心性肥胖患者有1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止血器约2周左右治愈。结论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高血压病、早期活动、向心性肥胖可能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止血器治疗假性动脉瘤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752例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7例发生皮下积液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7例皮下积液患者均痊愈,其中2例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治愈,5例再次打开切口行手术修补.结论 术中硬膜、枕下肌肉层和皮下组织缝合不严密及局部遗留死腔是皮下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皮下积液发生后可通过积液腔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处理,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能(CDE)或“动力型”多普勒是一种独特且对血流运动非常敏感的新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脑血管造影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颅内动脉瘤的鉴别诊断。与众多的传统的彩色多普勒相比它能显示更多更小的颅内动静脉。 作者在5个月时间内观察了40例接受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的患者,31例确诊为动脉瘤。血管造影发现该31例患者有37个动脉瘤,9例未见动脉瘤。在CDE检查中,37个动脉瘤检查发现35个,漏诊3个,假阳性1例。其漏诊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仿造浆果样动脉瘤形态建立兔侧方动脉瘤模型,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评估。方法:20只兔采用全麻和显微外科的方法,将颈外静脉段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术后及1个月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20只兔制成17个大小相似的侧壁型动脉瘤并行超声检测。1个月后,11只兔完成第二次多普勒检查。彩色多普勒可鲜明地显示动脉瘤内的血流方向和状态。结论:应用颈外静脉段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兔动脉瘤模型切实可行,但成功率较大动物低。超声检测可反映出瘤内的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2.
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覆膜支架治疗5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于3个月后对2例患者进行DSA复查。结果5例病人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对单纯施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囊状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6例,夹层动脉瘤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真性动脉瘤30例,Hunt-Hess分级Ⅰ级27例,Ⅱ级2例,Ⅲ级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果30例(96.77%)单纯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均获得成功,其中2例采用Jostent覆膜支架,动脉瘤瘤腔完全不显影;6例夹层动脉瘤者4例夹层完全闭塞,2例夹层明显缩小;2例囊状动脉瘤及1例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对比剂充盈明显减少。手术后随访3~72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或脑缺血事件发生。手术后3个月脑血管造影检查血流通畅,动脉瘤闭塞或体积缩小,支架内无明显狭窄;无一例死亡或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对于栓塞或手术夹闭困难的颅内动脉瘤,单纯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安全、有效及可行。覆膜支架可直接闭塞动脉瘤,金属裸支架亦可达到闭塞动脉瘤或降低动脉瘤瘤腔内压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VD)在颈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探头频率20MHz、直径1.5 mm,对32例颈内动脉瘤患者(共计36个动脉瘤)进行动脉瘤夹闭前后血流动力学监测.术后血管造影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在动脉瘤顶或瘤体部监测到涡流样或毛刺样血流信号、闻及杂音.动脉瘤夹闭术后即刻监测,发现载瘤动脉狭窄8例,闭塞1例;动脉瘤夹闭不全2例,均经调整瘤夹位置,显示载瘤动脉远段的血流频谱形态和音频信号正常,术后经DSA/CTA证实.以上情况的发生与动脉瘤大小及载瘤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结论 MVD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常规检测方法,尤其对瘤颈粗、甚至无明显瘤颈的巨大型动脉瘤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伴大脑前动脉(ACA)三支型变异的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年至2021年10月手术治疗55例ACo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中,7例伴ACA三支型变异。5例采用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术后造影显示瘤体全部消失,其中1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院时中残;1例发生颅内感染,出院时恢复良好。术后1年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影像随访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无复发。2例采用介入治疗,术后影像复查显示动脉瘤栓塞效果满意,其中1例发生术中血管痉挛;术后1年随访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为原填塞部位动脉瘤复发破裂,再次栓塞后瘤腔完全闭合,重残。结论 ACoA动脉瘤同时伴有ACA三支型变异增加手术并发生的风险,充分了解此变异对ACoA动脉瘤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查确诊,4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弹簧圈栓塞,其中1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假性动脉瘤,弹簧圈一次性同时栓塞A2段载瘤动脉。结果 9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面部感觉异常。9例术后随访1~8年未再出现鼻腔出血等。结论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上多表现为反复的鼻腔或口腔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神经系统肿瘤患者18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100例1于肿瘤切除术后第一天即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患者(80例)术后未使用循序加压弹力袜,其他处理相同.术前及术后每隔3天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 结果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试验组中DVT发生3例(3%),对照组发生DVT 21例(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5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26枚动脉瘤)行LVIS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栓塞19枚,近全栓塞7枚;其中2例(4枚)为双侧对称大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均完全栓塞。另外1例(1枚后交通动脉瘤)瘤腔较小(1.0 mm×1.5 mm×1.9 mm),弹簧圈反复无法置入瘤腔内,故应用单纯LVIS支架贴敷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19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疗效显著,部分病人动眼神经功能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至1994年作者等收治37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其中245例行手术治疗2110例行血管内治疗【11例多发性动脉瘤行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另外8例先行血管内弹簧圈后又行开颅手术治疗二此8例为SAH后属HunT和HessmI、飞级的病人.手术的适应证为:工经血管内弹簧圈治疗后动脉瘤闭塞不完全;②血管内治疗后随访1年动脉瘤体积增大of动脉瘤再度破裂、弹簧圈移广形成假性动脉瘤。手术时发现动脉瘤壁菲薄透明,弹簧圈支撑在瘤囊内。夹闭瘤颈不困难,未发生破裂出血,特别是部分闭塞的动脉瘤夹闭时并不困难。主要的困难在于瘤囊内有弹簧圈在夹闭时可导致载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犬梭形动脉瘤(FFA)模型在采用生物膜包裹后1年期的血流动力学与组织学变化,探讨生物膜包裹的远期效果。方法对10只犬采用显微手术制作双侧梭形动脉瘤模型20枚。左侧用生物膜完全匹配包裹。右侧未包裹以作为对照,行DSA、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对照观察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术后1年时行活体解剖取标本。对照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模型均制作成功。FFA腔内为涡流,多普勒超声具有特征性的双相涡流频谱,造影剂滞留明显;对照侧术后1年膨胀性增大,并具有自发破裂的趋势。手术侧包裹后瘤腔消失。血流恢复为层流,超声频谱与颈总动脉一致,未见造影剂滞留,血管顺应性、弹性及舒缩状态与颈总动脉基本匹配;瘤腔与吻合口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相符。结论犬FFA模型是研究包裹治疗的理想动脉模型,采用生物膜完全匹配包裹,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