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国政教授从阳化气,阴成形的角度诠释了痰饮形成的根本原因,而耳源性眩晕的基本病机在于痰饮内蕴,提出了温阳利水、温散水湿为治疗本病的大法以及分期论治的观点,经临床运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指出"阳化气,阴成形"指"气的弥散运动属阳,气的凝聚运动属阴."这一诠释符合<内经>本旨,纠正了阴阳质能说的错误,使气化学说得以完善,从而解决了中医学在一些理论问题上的表述困难.  相似文献   

3.
“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亦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协调是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阳化气不足,使温煦及运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调,发为本病。笔者在文章中对古今医家以“阳化气,阴成形”理念指导疾病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并重点归纳“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下的“通阳化气、温阳补气、调整阴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学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指导的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皮肤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温阳散邪、扶阳抑阴是皮肤病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5.
王雯雯  赵恒立 《陕西中医》2022,(9):1319-封3
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基础上,从遗传、环境、饮食、劳逸因素,分析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通过查验古籍,总结临床经验,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证治经验。痛风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治疗遵循扶助脾肾阳气为关键,兼清热、化痰、祛湿、逐瘀的原则。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根据疾病发展不同时期辨证论治。探讨扶助正气,发挥“阳化气”功能,消已成形之阴结的方法治疗痛风,兼顾生活干预,巩固疗效,为痛风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凌家艳  薛莎 《中医药导报》2023,(4):186-188+192
薛莎教授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脾肾阳气亏虚,清气和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有形物质形成乏源,导致成骨不足,骨骼失养。脾肾阳气亏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肝郁阳气不舒、瘀血痹阻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治疗当补肾温阳为主,兼顾疏肝通络、健脾养胃,同时配合中医外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7.
张红教授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病基础为阳气虚衰,无力温煦致使精血津液聚而化为痰浊瘀血(阳化气不及),痰瘀互结阻滞脉络(阴成形太过)为发病因素,二者可相互影响。张红教授在治疗上根据女性生理周期阴阳的变化灵活运用温通法,经前期温阳以化气,经期注重化痰活血而通脉,最后辅以健脾养血以蓄养阴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肥胖病也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阳气亏虚,阳化气功能不足;阴气太盛,阴成形功能太过,均会使过剩的阴精垃圾堆积于体内,无法化生及转化,这是导致肥胖形成的病因。培补阳气是治疗肥胖病的根本治法,应贯穿于整个肥胖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肥胖症也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阳气亏虚,则阳化气功能就不足;阴气太盛,则阴成形功能就太过。两者均会使过剩的阴精垃圾堆积于体内,无法化生及转化,这是肥胖症的病因。培补阳气是肥胖症的根本治法,应贯穿于整个肥胖症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刘锋  刘浩 《国医论坛》2010,25(2):11-11
<正>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肥胖可导致众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脂肪肝、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所以肥胖症的防治理所当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常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郭军教授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体系,认为精液具有阴阳属性,精液中有活动力的精子是动态的,属阳;精液中没有活动力的精子是静态的,属阴。特发性弱精子症多系"阳化气"不足,精子失去气的温煦、推动导致活力低下,治疗多以温阳、益气为主,常以自拟益气助精汤、自拟参附益精汤结合右归丸、桂附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等化裁,促进提高精子活力;特发性少精子症表现为精子密度下降,多系精子失去人体之阴的滋养而生成减少,治当以滋阴为主,常以自拟六五生精方等化裁,促使精子数量增加。临床辨治中要善用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在温阳时佐以滋阴,使阳有所化、有所根;滋阴时佐以温阳,以防滋腻碍胃。  相似文献   

12.
"阳化气"不及是肿瘤成因,"阴成形"太过是肿瘤形成结果,"阳化气,阴成形"是肿瘤病因病机及形成的高度概括。体质与肿瘤相关,中医体质偏颇严重人群肿瘤发病率较高。化疗、放疗属"苦寒""克消""攻伐"等范畴,损伤脾胃,损伤人体之阳,使不足之"阳"变得更弱,助长肿瘤发展,攻伐解毒药物很难收获满意疗效;临证应在"阳化气,阴成形"大前提下,仔细辨证阳的多寡,阳化气的能力,阴的多寡,阴成形的能力,以及阴精的多寡和去路,四诊合参,综合考虑阴阳失衡的切入点;扶阳抑阴,培元固本,灵活用药,选用附子、干姜等助阳化气,辅阴成形,达到阴平阳秘状态。  相似文献   

13.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高度概括了在阳气主导下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本质。结合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病情特点,认为“阳不化气”是贯穿本病始终的核心病机,为病之本,痰湿、瘀血等阴邪凝滞和伏火形成为病之标。“治病必求于本”,临证应始终遵循“重在扶阳”的基本治则,仔细分辨气虚、阳虚、阴虚的渐进层次以及气滞化热、壮火形成和痰瘀等阴邪凝滞的程度,或扶阳抑阴,或用阳化阴,以温扶阳气之乌梅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辨治,其宗旨是恢复Met S患者正常阳化气功能,则阴平阳秘,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内经·素问》中"阳化气,阴成形"中医理论蕴含深刻的生命观、恒动观、疾病观。(1)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均可统一于"阳化气,阴成形";(2)"阳化气,阴成形"具有时刻运动,又相对恒定统一的规律性;(3)"阳化气,阴成形"可用于指导对疾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以活血化瘀为法,然笔者经临床实践发现,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此病,疗效多不尽如人意。本文立足于《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阐述"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机在于"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并认为本病治法之精要,在于"温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同时审详病程阶段、证候虚实,辨证施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万冬桂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思想治疗女性腺体结节的临床经验。万冬桂教授认为, 甲状腺、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见女性腺体结节呈高度相关性,其发生的核心病机为阳化气不 足,阴成形太过。提出温补阳气以疗其本,疏肝理气以治其因,化痰散瘀以顾其标为基本治法,随证加减。温 补阳气常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化裁;疏肝理气常用柴胡、枳壳、郁金、香附等味;化痰散瘀常用瓜蒌皮- 猫爪草-山慈菇角药以化痰,川芎、石见穿以化瘀,痰瘀胶着者,酌情加以虫类药物。常收良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头痛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法,通过把握其中病因病机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笔者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是头痛病机的关键,"阳化气"不足,则气无所生,清窍失养,发为头痛;"阴成形"太过,则形成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经络受阻,发为头痛。治疗以温阳化气为主,以达阴平阳秘,具体方法则有温阳化气、温阳化饮、温阳化痰、温阳化瘀之不同,临证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临床多从肝郁脾虚、脾虚湿阻、脾胃湿热、脾肾阳虚论治,李朝敏教授认为,可在阳化气,阴成形的大前提下,四诊合参,综合考虑阴阳失衡,扶阳助阴,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本文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以期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谭琼芳  林洁 《河南中医》2021,(2):222-22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卵泡发育异常与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在PCOS患者的月经周期变化中,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功能失调常见两种阴阳失衡表现。其一是阴成形不足,阳化气相对过盛;其二是阴成形太过,阳化气乏力。林洁教授将PCOS患者从胖、瘦两种体型辨证施治,瘦型PCOS患者的发病之本为阳化气太过,其标为阴成形不足,多辨为心肝火旺证,采用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化裁的多囊Ⅰ号方治疗;胖型PCOS患者发病之本为阳化气乏力,其标为阴成形太过,采用以导痰汤为基础化裁的多囊Ⅱ号方治疗。另外,属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病情严重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及中西医对骨肿瘤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的认识,探讨"阳化气,阴成形"与骨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而为预防和治疗骨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