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及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术中行面神经监测的42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面神经解剖保留37例(88%),面神经功能保留30例(71%)。术末刺激强度1~3V即引起肌电反应者预后良好;而术末面神经近端与远端波幅之比<0.3者预后差。结论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降低术后面神经瘫痪的发生率,术末面神经脑干端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而面神经近端与远端波幅之比与面神经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52例听神经瘤患者实施均经枕下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术中进行颅神经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监测,并在术末行面神经电刺激判断面神经的保留情况。结果52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全切,肿瘤全切除率100%,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2.3%(48/52),功能保留率为88.5%(46/52)。术末刺激强度≤4mA即引起肌电反应者提示预后良好。结论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同时,术末电刺激可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瘤体大小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H-B)的影响。方法对2011-01—2013-12在面肌肌电图和耳蜗神经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18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听神经瘤瘤体直径分为30mm组、30~39mm组、40~49mm组和≥50mm组,比较不同组别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面神经功能总体优秀率为89.8%(106/118),其中在瘤体30mm患者中,分别有3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为H-BI和H-BⅡ,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到达100%。瘤体直径30~39 mm组、40~49 mm组和≥50 mm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分别为96.7%、91.1%和80.5%。与瘤体直径30~39 mm的患者比较,瘤体直径≥50 mm的患者听力功能显著减弱(χ2=5.241,P=0.022)。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提示,随着听神经瘤瘤体直径的增大,患者远期听神经功能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听神经瘤瘤体大小与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低水平神经肌肉阻滞状态下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方法28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患者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术中应用AXONEpochXP神经电生理工作站,根据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和脑电图(EEG)分别监测肌松程度和麻醉深度,在肿瘤切除过程中通过调节肌松药物和麻醉药物剂量使T4/T1维持在25%~50%,术中监测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咬肌和斜方肌自由描记肌电图和诱发肌电图,分别反应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副神经功能。于术后1周和术后第6个月分别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28例患者术中均成功探测到面神经走行,电刺激强度为0.1~0.3mA,术中无患者发生体动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良好,术后1周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功能分级为Ⅰ级者5例、Ⅱ级者13例,Ⅲ级者8例,Ⅳ级者2例;至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功能分级Ⅰ级者10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5例,Ⅳ级者1例。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通过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进行保护,需要电生理、麻醉和手术医生的配合。在低水平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状态下,完全可以达到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及保护面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76例听神经瘤手术的面、听神经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中面、听神经的保护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76例首发听神经瘤患者,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药物保护(尼莫地平),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年行面神经HB功能分级评估及听力评估.结果 7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1例(9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97%),听神经解剖保留16例(21%).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25例,Ⅱ级32例,Ⅲ级11例,Ⅳ级4例,Ⅴ级2例,Ⅵ级2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37例,Ⅱ级24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1年时听力保留者16例,占21%.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药物治疗及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是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腓神经移植面神经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House-Brackman面瘫分级方法,2例面瘫分级为Ⅳ级的无法保留面神经的听神经瘤患者,先行肿瘤全切除,随后立即行面神经重建术。取腓神经作为神经供体,暴露内听道内面神经残端及颅内最粗的副神经,将腓神经置于面-副神经之间行神经端-端吻合。结果 施行颅内面神经重建的2例患者,手术后面瘫程度改善,预后良好,术后1年随访,面瘫分级分别达到Ⅲ级和Ⅳ级。结论 面神经重建可与听神经瘤切除术同期完成,为恢复面神经运动功能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手术后面神经功能及神经保留情况。方法选取2007-02—2011-02在我院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疗效,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采用HB分级标准评价,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听神经瘤大小与面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82例,死亡1例,术后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84例。随访1a以上患者面神经功能优秀率82.3%,随访的48例患者中1级21例(42.7%),2级18例(39.6%)。线性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与面神经功能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保留的优良率较理想,面神经功能保留与肿瘤大小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和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5例听神经瘤手术全程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近端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3例(92%),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面神经功能良好保留21例(84%)。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相关性,肿瘤越大,面神经保留越难。刺激强度的大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0.05~1.5mA之间,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者达19例(90.5%)。术末刺激强度大于7.0mA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意义,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的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53例听神经瘤患者在手术时均采用英国Oxford-instrumen公司生产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全部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进行功能评价。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0.5%,6个月后功能保留率为84.9%。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有助于确定面神经的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听神经瘤病例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115例(95.8%)。出院时面神经功能完好(H-B分级Ⅰ级) 28例(23.3%),良好(H-B分级Ⅱ~Ⅲ级) 47例(39.2%),较差(H-B分级Ⅳ~Ⅵ级) 45例(37.5%);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完好68例(56.7%),良好28例(23.3%),较差24例(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囊变和瘤周水肿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安全、有效切除听神经瘤。肿瘤瘤体大、肿瘤囊变和瘤周水肿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的电生理监测(IFNM)对面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方法45例听神经瘤患者分别行单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22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美国Bio-logi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系统,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3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EMG)结合、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本监测组23例听神经瘤,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分级,Ⅰ级13例、Ⅱ级3例、III级2例;非监测组22例听神经瘤,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为手术时避免损伤面神经提供依据;肿瘤切除后可帮助确认面神经结构是否完整;全切肿瘤后引出EMG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腓神经移植面神经重建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根据House-Brackman面瘫分级方法,2例面瘫分级为Ⅳ级的无法保留面神经的听神经瘤患,先行肿瘤全切除,随后立即行面神经重建术。取腓神经作为神经供体,暴露内听道内面神经残端及颅内最粗的副神经,将腓神经置于面-副神经之间行神经端合。结果:施行颅内面神经重建的2例患,手术后面瘫程度改善,预后良好,术后1年随访,面瘫分级分别达到Ⅲ级和Ⅳ级。结论:面神经重建可与听神经瘤切除术同期完成,为恢复面神经运动功能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在术后面神经肿瘤侵犯段功能评估上的价值和对早期面神经修复的指导意义。方法 比较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和术后2周、6个月患侧面神经功能的H-B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分级恢复到Ⅰ-Ⅱ级者,术末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均>0.3。结论 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是判断术后面神经远期功能,特别是肿瘤侵犯段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微骨窗切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同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的功能进行进一步评价。方法 130例听神经瘤患者在面神经监测下手术,治疗完成后对手术情况、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刺激强度与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30例患者中118例(90.8%)无神经功能障碍,9例(6.9%)存在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2例(1.5%)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0.8%)生活不能自理。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60例(47.6%),Ⅲ、Ⅳ级43例(34.1%),Ⅴ、Ⅵ级23例(18.3%)。结论听神经瘤手术时,通过对面神经的监测以及提高手术的熟练度,能够加强对面神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容易受到损害,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因此,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1-2].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通过诱发肌电图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脑神经位置及走行,最大程度避免脑神经的损伤,利于术者避开重要的神经结构或者及时终止危险操作,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3-4].本研究回顾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面神经监测下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6例,术中行面神经自发和诱发电位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87.5%),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93.8%),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保留13例(81.3%).结论面神经自发和诱发电位监测下行神经内镜辅助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听神经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方法.方法 133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126例(95%),次全切除7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2%),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108例,按House-Brackmann分级,面神经I~Ⅱ级65例(60.2%),Ⅲ~Ⅳ级36例(33.3%),Ⅴ~Ⅵ级7例(6.5%).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面神经保护的术中技巧是面神经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结合面神经追踪技术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1月至2022年6月初次手术治疗的45例单发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术前利用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结合面神经追踪技术, 重建头皮、颅骨、脑组织、动静脉系统、肿瘤及面神经, 根据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术前规划。通过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共同评价面神经追踪的准确性。术后2周按House-Brackmann(H-B)标准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行MRI增强扫描, 结合术中所见, 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45例患者均成功追踪出面神经走行, 经过术中显微镜下观察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显示, 走行相符42例, 不相符3例。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作为金标准, 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面神经的准确率为93.3%。术前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结合面神经追踪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903, P<0.001)。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1.1%(41/45), 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86.7%(39/45)。肿瘤全切除/近全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无效的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听神经瘤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既往均接受伽玛刀治疗, 此次因肿瘤进展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中采取听神经瘤功能性保留神经切除的方法。纳入性别构成比, 年龄, 肿瘤大小、质地及部位匹配, 且既往未行伽玛刀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予临床随访, 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情况。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或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面神经功能预后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面神经与肿瘤的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更为严重(P<0.001), 试验组的肿瘤全切除率(21.7%, 5/23)低于对照组患者(73.9%, 17/23)(χ2=12.54, P<0.001);两组的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均为100%(23/23)。试验组术后即刻HB分级Ⅰ~Ⅱ者占73.9%(17/23), 与对照组(91.3%, 21/2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和了解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方法,以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方法在28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切除肿瘤术中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一周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占96.43%)。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为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帮助,该技术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