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1例,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型(CI)、皮质下型(SCI)、椎基底动脉型(VBI)3个亚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病变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各型之间不同颅外段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5.9%,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50%者为25.3%,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各亚型之间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以CI的病变最明显,其次为VBCI,SCI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卒中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获取IMT、PSV、RI,并观察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及斑块性质。分析2组间各超声参数的差异,并行NIHSS、mRS评分及观察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超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卒中组IMT、RI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9.71、4.69,P=0.00),PSV较对照组减低(t=6.94,P=0.00)。卒中组斑块及易损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χ2=36.37、5.93,P=0.00、0.01)。随着NIHSS评分、mRS评分及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增加,颈动脉的IMT、PSV、RI及斑块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易损斑块发生率在不同NIHSS评分、mRS等级及血管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厚度、PSV、RI、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及易损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是否存在易损斑块与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探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04-2012-06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及斑块总积分、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据Poiseuille定律的导出公式τp=4μV/ID计算最大血流剪切力(τp)及平均血流剪切力(τm)。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果比较,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各测量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两侧颈动脉各指标比较,患侧的各测量指标高于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重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两侧颈动脉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重构类型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重构类型比较,两侧颈动脉的重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IMT与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呈正相关(r=0.753,P=0.043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与颈动脉结构重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疾病患者血糖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排除血糖异常的患者均行颈动脉系统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及血糖测定,探讨颈动脉病变、不同血糖水平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糖耐量正常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OGTT-2h血糖、负荷后血糖峰值差(PGS)、0~120min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200例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岁患者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下肢动脉疾病分别为124例(75.2%)、102例(61.8%)、71例(43.0%)、70例(42.4%)、48例(29.1%),与≤6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1、6.304、5.395、8.425、7.294,P0.05)。200例患者中,血管狭窄≥50%63例(31.5%),其中颈动脉狭窄≥70%24例(12.0%),狭窄50%~69%者37例(18.5%),其中下肢动脉疾病者重度狭窄比例最高。对颈动脉狭窄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年龄60岁、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2、0.012、0.009)。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年龄60岁、冠心病及下肢动脉疾病是危险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及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5例中老年人,分为脑卒中组72例,高血压组36例,健康组57例,3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组和高血压组颈动脉超声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5例中老年人。分为脑卒中组72例,高血压组36例。健康组57例,3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组和高血压组颈动脉超声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的预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角嘴社区颈动脉超声应用筛查颈动脉狭窄结果及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角嘴社区5789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统计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及脑卒中高危因素。结果调查的5789名居民中,≥60岁居民内膜增厚发生率26.65%,斑块形成率为13.67%;40~60岁居民内膜增厚发生率9.20%,斑块形成率为4.42%。≥60岁居民的内膜增厚发生率和斑块发生率均比40~60岁居民高(P0.05)。男性内膜增厚发生率27.89%,斑块形成率为11.38%,女性内膜增厚发生率8.06%,斑块形成率为7.37%。男性内膜增厚发生率和斑块发生率均比女性居民高(P0.05)。居民的脑卒中高危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高血压病、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所占比例高,分别为14.32%、16.02%、16.02%、35.13%,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与脑卒中的发生关联较大(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角嘴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的重点方向应为降低血压、控制饮食和多运动。通过开展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实现居民脑卒中前期患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应用颈动脉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03—2013-09我院神经内科接收脑卒中康复治疗1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等。结果14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超声检出颈动脉狭窄率75.1%,其中男性颈动脉内膜增厚占70.4%,颈动脉斑块阳性占80.3%;女性颈动脉增厚占59.4%,颈动脉斑块阳性占78.3%。颈动脉狭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程度高于正常患者。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结论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超声是探查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TIA和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及近侧颈内动脉.有报道在不同的人种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和狭窄程度不同[1,2].颈动脉是连接心脑两个重要器官通道,所以颈动脉可能与两者皆有关系.已经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并且随着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我们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同时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患者中,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颅内动脉受累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6例,观察及测定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动脉频谱形态。结果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患者颈动脉PI、RI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看到颈动脉内中膜的变化,准确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血管的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关系,判断超声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发和多发脑梗死组,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和复发脑梗死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脑梗死组。结果①多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56/61)高于单发性脑梗死组(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51,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单发性脑梗死组(χ2=4.4103,P=0.04<0.05)。②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首发性脑梗死组(χ2=9.6317,P=0.002<0.01),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严重程度高于首发脑梗死组(χ2=4.5955,P=0.0320<0.05)。③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略高于轻型脑梗死组,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略严重于轻型脑梗死组。结论①多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高,狭窄程度严重。②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狭窄程度与多发性脑梗死和复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DU)评估颈动脉夹层(CAD)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对35例(7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DU、颈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DU设定CAD为4种类型:(1)壁内血肿型:低回声且边缘规则的均质物质充填导致管腔呈"火焰样"狭窄或闭塞;(2)双腔型:真腔与假腔内见双向血流信号;(3)瘤样扩张型:局部管径瘤样扩张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4)瓣膜漂浮型:管腔内见漂浮的撕裂内膜。CDU结果分别与HR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CDU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DU评估CAD 33支,HRMRI和(或)DSA证实CAD 35支。以HRMRI和(或)DSA检查为标准,CDU诊断CAD敏感性91%,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97%,阴性预测值92%。Kappa检验:CDU与HRMRI一致性极佳(Kappa=0.900,P=0.000),CDU与DSA一致性良好(Kappa=0.509,P=0.007)。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准确、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夹层,对早期发现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改良卒中Framingham(FSP)量表评估社区高血压病患者10年脑卒中发病风险,探讨脑卒中高风险危险因素特征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分层调查,基于分层抽样原则,于2020年2~10月选取苏州高新区某街道辖区7个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血脂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FSP量表评估未来10年脑卒中发病风险。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病患者2 013例,其中女性1 109例、男性904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7.19±7.33)岁。根据改良FSP量表评估结果,将高血压病患者按10年脑卒中发病风险分为3组:低风险组1 225例(60.85%)、中风险组635例(31.54%)、高风险组153例(7.60%)。3组的性别、年龄、颈动脉斑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44)、≥65岁(P=0.000)及颈动脉斑块(P=0.033)是高血压病患者未来10年脑卒中高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视高血压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状况,根据人群特征早期进行筛查,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预防或减少脑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筛选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 对 10 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检验血脂、体检颈动脉、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 ,必要时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TIA组患者 ;颅外颈动脉狭窄≥ 5 0 %有 7例 (6 6% ) ,有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的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 ;颈动脉狭窄率超过 3 0 %者多有血管杂音 ;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是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可通过对高危人群体检颈动脉作初步筛选 ,再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 ,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狭窄程度 ,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邵阳市居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颈动脉彩超结果与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该地区建立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邵阳市常住居民4200例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628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邵阳市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628例调查者中检出颈动脉内膜增厚265例(42.19%),颈动脉斑块形成125例(19.90%),颈动脉狭窄38例(6.05%),同时检测出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28例(4.46%)。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等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疾病组相比,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等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it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邵阳市居民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积极开展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该地区的脑血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筛选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 对10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检验血脂、体检颈动脉、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必要时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TIA组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50%有7例(6.6%),有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的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颈动脉狭窄率超过30%者多有血管杂音;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是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对高危人群体检颈动脉作初步筛选,再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狭窄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特点。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ITM明显增厚、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3组间颈动脉ITM增厚程度及斑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斑块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处。结论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0例年龄大于75岁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86.25%)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块形成,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多发性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了解脑梗死的病情、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青中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8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脑梗死组42.3%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仅2例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脑梗死组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2.94%(36/68),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为42.03%(29/6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未检出);(3)多为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为0.42±0.71);(4)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轻、中度狭窄为主(7.79%)(6/77);(5)<40岁、40~45岁、>45岁斑块发生率分别为0、33.3%和61.8%,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青中年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