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观察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按rt-PA静脉溶栓后是否桥接血管内治疗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和桥接治疗组。主要疗效结局为治
疗后3个月mRS评分,次要疗效结局为24 h、3 d和30 d的NI HS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
其他部位出血、10 d全因死亡。
结果 共入组56例患者,平均年龄60.77±12.72岁,男性35例(62.5%)。单纯静脉溶栓组39例,桥接
治疗组17例。桥接治疗组3个月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88.2% vs 56.4%,P =0.021)。
两组治疗后24 h、3 d和30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 d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其他部位出血
率、1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2.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因为80 %~ 90 %的急性脑梗死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只有尽早溶解血栓 ,再通闭塞的脑血管 ,及时恢复供血 ,才有可能挽救缺血脑组织 ,避免缺血脑组织的坏死。我院自 2 0 0 1年 7月以来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2 0例 ,并进行了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入选标准 ( 1)发病 6小时之内的初次脑梗死 ,进展性卒中若 CT检查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等表现可延长至 9小时 ;( 2 )头颅 CT检查排除脑出血 ,且无与神经功能缺损相…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适应证问题上存在较多争议。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共选取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例,其中61例予以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TOAST分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临床疗效已经初步得到肯定.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我科自1999年5月~2000年10月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方法4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238例,女173例,平均为(64±11)岁,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24 h,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80- 130万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273支,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3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78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54.72%;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5.18%。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率为61.68%。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率为67.42%。并有35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47例,为60.10%。结论我们认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还是很值得进行的。随着溶栓经验的积累,溶栓药的开发,脑保护剂的应用,总有效率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8.
我科自 1999 0 2~ 2 0 0 2 12收治 82例脑卒中患者给予静脉溶栓 ,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现就临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溶栓条件 ( 1)发病 12h内就诊 ,发病 6h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 2 )年龄18~ 75岁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经过头部CT或MRI证实 ,并排除脑出血或没有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 3)血压 <2 4 0 /13 3kPa( 180 /10 0mmHg) ;( 4)无严重全身并发症及出血性疾病 ,未用过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 ,凝血功能检验正常 ;( 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0分 ;( 6)尿激酶静脉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4.5 h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中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者2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1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24 h、1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各观察亚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减少,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而各观察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4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牙龈出血12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22例,4分35例,3分23例,2分8例,1分4例。结论 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的、个体化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3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8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行动脉溶栓治疗者138例,行动脉溶栓+机械碎栓者9例,行支架取栓者30例,行支架取栓+支架植入者10例。本组患者的血管再通(TICI为2b或3级)率为91.4%;术前和术后1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87±4.44)分、(9.35±7.14)分。术后3个月时随访,130例患者(69.5%)的预后良好(mRS≤2分),死亡率为22.5%(42/187)。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等血管内治疗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常规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我院自1998年至今,采用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65.8岁。一侧肢体肌力0级21例 相似文献
15.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2~24h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50~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0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1例。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14例,大脑中动脉再通2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再通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20例。11例因血管狭窄明显,溶栓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8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5例。结论超选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是自1996年以来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的药物,但因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狭窄(<4.5 h)、大血管再通率低及出血风险限制了rt-PA的使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溶栓治疗率一直很低。近年,相关血管内治疗技术有了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文中就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机械碎栓、支架成形等治疗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10)
<正>患者男性,51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3小时,于2017年5月3日凌晨4:00急诊入院。患者约于3小时前(2017年5月3日夜间1:00)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残渣,无意识障碍、构音障碍、复视、肢体无力、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与体征,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图1a),以"头晕待查,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20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长期规律服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所谓"三高"特征,疾病负担严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A IS患者目前最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0,(5)
研究背景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前是否进行rt-PA静脉溶栓,其所获得的风险和收益目前尚未知。本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还是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方法纳入中国41所脑卒中中心发病4.5小时内的适宜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直接机械取栓组(直接取栓组)和rt-PA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组(桥接取栓组),后者rt-PA剂量0.9 mg/kg。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整体分布情况,采用非劣效性检验(95%CI下限是否≥0.8);次要结局包括梗死区域再灌注和术后90天病死率等。结果共筛选15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56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直接取栓组327例,桥接取栓组329例)。结果显示:直接取栓组术后90天临床预后(m RS评分)并不劣于桥接取栓组(校正后OR=1.07,95%CI:0.81~1.40;非劣效性P=0.040),但直接取栓组术前成功再灌注比例[2.45%(8/326)对7.01%(23/328);校正后OR=0.33,95%CI:0.14~0.74]和总体成功再灌注比例[79.41%(243/306)对84.49%(267/316);校正后OR=0.70,95%CI:0.47~1.06]低于桥接取栓组,而直接取栓组与桥接取栓组术后90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9%(58/326)对18.90%(62/328),P=0.710]。结论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于20%可信界值,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功能结局并不劣于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该项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资助;DIRECT-MT试验在Clinical Trials.gov注册号为NCT034692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例。10例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治疗,11例直接行血管内治疗。其中机械取栓12例,机械取栓+支架植入3例,单纯颈动脉支架植入3例,机械取栓+动脉溶栓1例,机械取栓+动脉溶栓+支架植入1例,单纯动脉溶栓1例。评估术中mTICI再通等级、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第90天m RS评分,分析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前循环卒中18例,后循环卒中3例。NIHSS评分平均15. 81±6. 44分。20例患者术后血管再通达mTICI 2 b-3级。术中并发出血1例,术后大量颅内出血1例,无症状少量颅内出血4例。术后高灌注综合征8例,其中4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最终死亡5例(23. 81%)。术后随访第90天mRS评分0~2分8例。结论经充分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宜的单一或多种血管内治疗方法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