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对脓毒症小鼠模型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F级ICR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和48h两个时间点检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石蜡混悬液,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造模同日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次/d,持续至实验结束。于造模24h、48h进行小鼠行为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p65(NF-κBp65)、Toll样受体4(TLR4)m RNA转录水平变化,光镜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结构。结果: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黄连解毒汤各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指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黄连解毒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NF-κBp65、TLR4 m RNA转录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组NF-κBp65(24h、48h)、TLR4 m RNA(48h)转录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黄连解毒汤各剂量组48h时点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24h时点,以中、高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P0.01)。病理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以中剂量组损伤程度最轻。结论:黄连解毒汤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小鼠的肺损伤,且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通路来实现的,治疗最佳剂量确定为中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茶黄素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6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茶黄素低、高剂量组。茶黄素低、高剂量组分别ig 20,40 mg·kg-1茶黄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ig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复制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观察大鼠行为并用Longa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从每组中随机取6只计算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其余10只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学障碍,脑组织含水量,MDA,NO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茶黄素低、高剂量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提高,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提高,高剂量组NO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茶黄素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在火热证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时量关系与抗火热证脑缺血效应的相关性。方法:火热证电凝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给药组,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复制火热证脑缺血模型成功后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按0.083,0.25,0.5,0.75,1,2,3,4,6,8,12,24 h时间点取血,测定各指标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时变化,绘制药-时曲线;取模型组,给药组,假手术组0.083,0.25,0.5,1,2,3,4,6,8,12,24 h时间点的脑组织,测定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绘制时-效曲线。结合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评价黄连解毒汤指标性成分在黄连解毒汤治疗火热证脑缺血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黄连解毒汤指标性成分的药动学行为不同;药效实验表明3种指标性成分的起效时间不同,持续时间亦不相同;黄连解毒汤的抗火热证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与其指标性成分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结论:黄连解毒汤全方能发挥抗火热证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其作用的强弱与方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在体内的含量相关,且各主要指标性成分发挥效应的时效存在差异。其对火热证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与传统中医上认为的黄连解毒汤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药动学体内行为及其与药效学相关性研究。方法电凝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药黄连解毒汤后按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时变化,绘制药时曲线;测定含药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值绘制时-效曲线。结合药时曲线及时-效曲线,比较给药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后栀子苷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中的血药浓度差异。结果栀子苷在模型组大鼠体内吸收迅速,代谢快,维持的时间长,体现了在体内较强的循环性特点;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大鼠栀子苷吸收充分,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黄连解毒汤能显著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DA的含量,效时曲线呈现双峰现象;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黄连解毒汤能升高脑缺血大鼠血清SOD活性,效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结论黄连解毒汤能发挥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发挥作用与栀子苷在体内的含量有关,栀子苷抗缺血性脑损伤与SOD的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急性期脑梗死大鼠胃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黄连解毒汤常规剂量组及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脑梗死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黄连解毒汤常规剂量组及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大脑中动脉而不凝闭,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手术干预。造模结束后,黄连解毒汤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分别按生药5.39、10.78 g/kg灌胃,枸橼酸莫沙必利组按0.05 mg/kg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灌胃,假手术组及脑梗死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灌胃,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共灌胃7 d,比较各组大鼠灌胃第4、7 d胃动素(MTL)水平情况,比较各组大鼠灌胃第1、4、7 d胃电图慢波振幅与频率情况,并分析脑梗死组大鼠胃动力障碍变化趋势。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期比较,脑梗死组第4、7 d MTL水平均升高(P<0.05);与脑梗死组同期比较,枸橼酸莫沙必利组、黄连解毒汤常规剂量组及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第4、7 d MTL水平均降低(P<0.05);与枸橼酸莫沙必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随机分为脑梗塞组、黄连解毒汤常规剂量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西咪替丁组、假手术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黄连解毒汤常规剂量、黄连解毒汤高剂量、西咪替丁、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4、7天后测定血浆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脑梗塞大鼠4天、7天时MTL、VIP含量较相应正常组、假手术组均有升高(P0.01),黄连解离汤高剂量组MTL、VI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4天时与黄连解毒汤常规剂量组相比,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MTL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VIP水平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解毒汤常规7天组MTL、VIP含量较4天组降低(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能有效调节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且疗效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黄连解毒汤抗脑缺血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两组大鼠均ig给予黄连解毒汤(10.0 g/kg),分别于给药后0.083、0.25、0.5、1、2、3、4、6、8、12、24 h眼眶取血,HPLC法测定小檗碱在大鼠血浆中的变化,绘制药-时曲线;测定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合小檗碱的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比较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给药后小檗碱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以及模型组给药后的药效学指标变化,评价小檗碱在黄连解毒汤治疗脑缺血疾病中的作用。结果小檗碱在模型组大鼠体内吸收迅速、代谢快、维持时间长,表现出其体内较强的循环性特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后,对小檗碱吸收充分,血中MDA水平显著降低,时-效曲线呈现双峰现象。造模后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黄连解毒汤能提高SOD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的时-效曲线也出现双峰现象。结论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可能与小檗碱在体内的水平有关,黄连解毒汤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与其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龙眼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高剂量龙眼多糖组(60 g.kg-1.d-1)、低剂量龙眼多糖组(30 g.kg-1.d-1)、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10 mg.kg-1.d-1)。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60 min后,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4 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测定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龙眼多糖能够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脑梗塞面积和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中的NO含量。结论龙眼多糖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的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脑通络液对MCAO大鼠脑水含量及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抑制机制,为心脑通络液的临床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用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后24h和7d实验。采用干湿比重法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结果:心脑通络液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水肿;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对缺血24h和7d脑组织中AQP-4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尤以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表现最为明显。结论:心脑通络液能够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轻脑组织水肿;心脑通络液能通过抑制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当归多糖低剂量组、当归多糖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组后即开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当归多糖氯化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使用生理盐水。于第5天腹腔注射1 h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动物缺血3 h后再灌注24 h取材。其间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的变化,检测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相对于模型组,当归多糖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明显减轻,脑组织的SOD、GSH及GSH-PX活性明显增高,而脑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减少,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当归多糖能够减轻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梗死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0.003 m L·(g·d)~(-1),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混悬液0.003 m L·(g·d)~(-1),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临床用药量的25倍、20倍、15倍水煎浓缩液灌胃,用量均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折算,各组等容灌胃每日2次,灌胃6 d后,第7天采用Longa等线栓法复制大脑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造模后1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量脑指数,测定IL-1β、TNF-α含量,光镜下做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指数降低、神经体征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脑指数降低、神经体征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脑指数明显降低,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神经细胞轴索肿胀、断裂等缺血样改变,给药组大鼠上述病变明显减轻。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体征,可下调脑指数、降低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供血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供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组连续给药7d后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脑含水量、脑组织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变化,探讨供血胶囊对局部永久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结果:供血胶囊各组能降低脑组织含水量;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脑组织SOD活性,减少脑组织MDA、NO生成;中剂量组虽能明显增强SOD活性,减少MDA生成,但不及低剂量组。结论:供血胶囊可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供血胶囊的脑保护作用与抗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心脑通络液对大鼠NO及ICAM-1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揭示心脑通络液治疗脑梗塞的机理。方法:选SD雌性大鼠40只,动物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步长脑心通对照组(简称脑心通组),每组取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采用E is-enhofer法检测ICAM-1含量。结果:局灶性脑缺血6h,模型组脑组织NO含量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h和12h,心脑通络液高、低剂量组NO含量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局灶性脑缺血24h,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NO含量显著下降(P〈0.01),且缺血24 h高剂量组明显低于脑心通组(P〈0.05)。ICAM-1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 h,模型组脑组织ICAM-1含量开始增加,至24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组织ICAM-1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且缺血12h和24h高剂量组明显低于脑心通组(P〈0.05)。ICAM-1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h,模型组脑组织ICAM—1含量开始增加,至24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组织ICAM-1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且缺血12h和24h高剂量组明显低于脑心通组(P〈0.05)。结论:心脑通络液是通过降低大鼠NO及ICAM-1含量起到抗血栓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不同时段给予黄连解毒汤对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相关信号通道的影响,了解早期采用黄连解毒汤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假手术组、24 h模型对照组(造模后24 h予安慰剂灌胃)、7 d模型对照组(造模后7 d予安慰剂灌胃)、24 h黄连解毒汤组(造模后24 h予黄连解毒汤灌胃),7 d黄连解毒汤组(造模后7 d予黄连解毒汤灌胃),给药28 d后行水迷宫实验,后行HE染色高倍光镜检测大鼠脑皮层梗死区及周围细胞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层中Notch1、Hes1、Stat3、VEGF蛋白含量。结果 24 h黄连解毒汤组在逃避潜伏期及空间探索能力方面均优于各模型对照组及7 d黄连解毒汤组(P0.05)。HE染色病理结果提示24 h黄连解毒汤梗死区细胞可见细胞核缩小,梗死周围区胞浆着色与正常相近。24 h黄连解毒汤组与7 d及24 h模型对照组比较,Notch1、Stat3、Hes1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7 d黄连解毒汤组比较对Hes1 蛋白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VEGF蛋白各黄连解毒汤组与各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给予多发性脑梗死动物模型黄连解毒汤可以抑制Notch信号通道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脑梗死及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改善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解毒治疗同样有其"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滋阴活血解毒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对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阿加曲班组,每组8只.对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他3组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造模,造模成功2h后给药,治疗组给予滋阴活血解毒方灌胃,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服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4h,麻醉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8、TNF-α的含量,缺血部位脑组织MCP-1、NF-kB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含量,脑组织中MCP-1、NF-kBp65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中药组、阿加曲班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含量,降低MCP-1、NF-kBp65的表达.结论:滋阴活血解毒方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方法: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连续给黄连解毒汤(11.5,5.7,2.85 g.kg-1)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GB)、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同时计算肝脏和胰腺质量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NF-κB,TNF-α含量。结果: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CHO,TG,LDLC含量,各剂量组均升高HDLC含量,明显降低胰腺的质量指数;大鼠肝脏NF-κB,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黄连解毒汤对高脂饮食加小剂量STZ所致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TNF-α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炎症信号的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CID)大鼠海马JNK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磷酸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20只雄性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制备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观察黄连解毒汤对T2DM大鼠水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合并胃损伤大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80只健康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奥美拉唑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以上各组再分设4 d组、7 d组,共10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黄连解毒汤组给予黄连解毒汤(27 mg/ml)混悬液,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15 mg/ml)悬浊液,其余组给予1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4 d组连续灌胃4 d,7 d组连续灌胃7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大鼠胃组织SCF、C-kit mRNA表达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组织中SCF、C-ki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升高(4、7 d组均P<0.01),胃组织SCF、C-ki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正常组、假手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4、7 d组均P<0.01),胃组织SCF、C-ki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大鼠胃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胃组织SCF、C-ki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对脑梗死合并胃损伤大鼠的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黄连解毒汤升高大鼠胃组织SCF、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BBR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BR低剂量组(50 mg/(kg.d))、BBR高剂量组(150 mg/(kg.d))、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在再灌注后2 h和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在再灌注12 h、24 h后断头取脑,检测BBR大鼠脑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BBR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BBR低剂量组和BBR高剂量组MDA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BBR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行为障碍,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SOD活性,升高MDA活性。BBR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而减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IL-6、TNF-α和SOD、MDA的水平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高脂高糖高盐喂饲大鼠8周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2周,末次给药后后禁食12 h,采血检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敏感型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大鼠血清SOD、MDA、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各组血清FPG,FINS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ISI值上升(P0.05或P0.01);SOD水平显著提高,MDA含量和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IR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疗效呈剂量依赖趋势,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