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基于“运脾生血”理论探讨熟地黄对血虚证大鼠脾脏代谢组学的研究。采用环磷酰胺结合N-乙酰苯肼的方法建立血虚证模型,并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血虚模型的脾脏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对脾脏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相对定量结果进行MEV热图聚类分析以及体内代谢网络的构建,结合血虚证大鼠血常规指标,共同阐释熟地黄基于“运脾生血”理论的补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血虚证模型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压积(HCT)等血常规指标显著降低,说明血虚证模型复制成功;在给予熟地黄后血虚证模型大鼠血常规指标显著改善,说明熟地黄对血虚证大鼠发挥了明显的补血作用。同时在代谢组学分析中,共鉴定了41个潜在生物标志物。PCA结果以及潜在生物标志物聚类分析中熟地黄对血虚证模型大鼠脾脏样本的整体代谢轮廓也均表现出明显改善作用。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机体的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TCA)、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鞘脂代谢。基于“运脾生血”...  相似文献   

2.
中医证候病理机制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研究. 文章对血虚证概念进行了中西医解读,讨论了血虚证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介绍了具有整体观的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在血虚证取得的成果.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辐射损伤所致血虚证及用四物汤干预治疗后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确定辐射损伤所致血虚证小鼠的血清及组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考察血虚证证本质及四物汤的作用机制。[方法]C57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辐射造模组、四物汤反证组。造模7d后于小鼠股动脉取血,同时取脾脏、胸腺及股骨骨髓,并分别提取血清及组织的脂溶性和水溶性代谢物。[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血虚证模型组以及四物汤反证组能够明显的区分。[结论]四物汤治疗血虚证的机制可能与稳定细胞膜,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调节糖酵解,促进机体正常能量代谢以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甘肃产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对乙酰苯肼所致血虚证干预后的代谢组学差异。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乙酰苯肼模型组、全归给药组、当归身给药组及当归尾给药组(均为10.8 g/kg·d),每组8只,连续给药12 d后腹主动脉取血,用UPLC-Q-TOF/MS检测,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当归、当归身及当归尾组共有15个内源性代谢物出现回调,全当归与当归身组筛选出7个不同的差异代谢物,全当归和当归尾组筛选出49个差异代谢物。结论:全当归、当归身及当归尾都可能通过嘧啶代谢途径调节代谢通路,全当归与当归尾组可能还调节了饱和脂肪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糖酵解、胆汁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以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5.
四物汤为经典的补血剂,血虚证为临床多见证候,四物汤及血虚证的现代实验研究常用的动物造模方法分为放血法、溶血法、辐射损伤法、化学损伤法和综合造模法。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总结不同造模方法所致血虚证模型及四物汤干预的代谢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于四物汤的疗效评价及其方证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虚模型小鼠在不同方剂干预下补血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以"血虚小鼠"为主题词,从万方数据库检索了近5年发表的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补血的实验研究论文,并按其研究具体内容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总结,共引用参考文献27篇。结果:血虚模型小鼠在中医方剂干预下的补血作用研究共分为三大类:不同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血液作用及骨髓作用的研究、血虚模型小鼠在方剂干预下的代谢组学研究。结论:通过多种中医方剂对血虚模型小鼠的干预研究,可以用客观检测指标证明或发现传统方剂对血虚证的疗效。但目前的客观指标检测多参照西医学的诊断标准,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小鼠血虚证的中医症状诊断标准,完善中药复方治疗血虚证的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霍超  马增春  王穆  刘娟  颜贤忠  高月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94-3198
目的:通过检测综合放血法所致血虚证及用四物汤干预治疗后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确定综合放血法所致血虚证小鼠的血清及组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血虚证证本质及四物汤的作用机制.方法:C57小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综合放血模型组、四物汤反证组,每组10只.造模10 d后于小鼠股动脉取血,同时取脾脏、胸腺及股骨骨髓,并分别提取血清及组织的脂溶性和水溶性代谢物.用600 MHz超导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对所得到的氢谱按每段0.01进行分段积分并归一化,用SIMCA-P1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清及各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物中乳酸、胆碱、牛磺酸、丙氨酸、低密度脂肪酸、甘油、不饱和脂肪酸、肌醉、乙酞乙酸盐、丙氨酸及庄β-羟基丁酸的含量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在四物汤治疗组中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上述代谢物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结论:综合放血法制作的血虚证小鼠的糖有氧氧化受到抑制,无氧酵解减弱,脂肪动员加强,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及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四物汤能够对上述血虚证病理结果进行逆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ESI-Q-TOF-MS)技术进行辐射损伤致血虚证以及四物汤的方证结合研究,发现辐射致血虚证及用四物汤干预后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考察血虚证的发生及四物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C57小鼠3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四物汤组。造模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制作模型,造模7 d后股动脉取血并摘取脾脏和胸腺,进行处理后用UPLC-ESI-Q-TOF-MS检测,应用Mark-erLynx XS软件对总离子流图进行色谱峰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组间数据分析。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快速确认标志物。结果:辐射损伤所致的血虚证小鼠血清中溶血磷脂、葡糖苷酸、单酰甘油酯、三羟基丁酸、神经酰胺、天冬氨酸磷酸酯、甘油磷脂等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明显;脾脏中变化明显的代谢物有单酰甘油酯、神经酰胺、溶血磷脂、羟基丁酸、棕榈酸、3-羟基硬脂酸、二甲基精氨酸、苯丙氨酸、磷脂酰丝氨酸;胸腺中有甲基腺苷、谷甾醇、肉毒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甘油二酯、二甲基精氨酸、神经酰胺、溶血磷脂、羟基丁酸、胆固醇等。结论:通过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生理功能分析,推测辐射损伤使小鼠机体的脂类代谢、糖类代谢及部分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发生紊乱,经典补血方剂四物汤治疗可以使之逆转并调整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LC/MS)及模式识别为主的代谢组学技术及其方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的代谢模式及相应代谢网络的变化。方法:收集正常人以及临床常见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病例的尿样,以LC/MS为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检测分析各组间尿样中代谢模式的差异。结果:代谢组学研究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慢性心衰组有21种内源性化合物含量与正常组有明显不同;与气阴两虚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组有16种内源性化合物含量与气阴两虚组有明显不同。结论:以代谢模式改变为依据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代谢通路成功地将不同证型加以区分,说明代谢组学技术及其方法研究中医学证本质的思路及方法可行,从代谢模式的角度阐述中医证本质是中医现代化可实践和深化的技术和方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5)
代谢组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生物样本或器官小分子代谢产物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代谢组学平台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可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主要从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药效及代谢通路研究、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及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研究3个方面,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1.
四物汤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治疗后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证模型以及给予四物汤反证后小鼠血清和组织提取物的代谢组学变化,结合模式识别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及四物汤治疗后的特征性内源代谢谱的改变,为中药经典复方四物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C57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四物汤给药组(10 g.kg-1.d-1),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后股动脉取血,同时取脾脏、胸腺及股骨骨髓。用600 MHz超导傅立叶变化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对所得到的氢谱按每段0.04进行分段积分并归一化后,用SIMCA-P1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和四物汤给药组的血清代谢物组成、胸腺、脾脏、骨髓提取物的成分明显不同。其中环磷酰胺导致血清中的乳酸、3-羟基丁酸、胆碱、葡萄糖的含量下调,低密度脂蛋白、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上调;胸腺提取物中的牛磺酸,胆碱,F:βRCH2CH2CO,epi-coprostanol,乳酸含量下调;脾脏提取物中的乳酸,3-羟基丁酸,胆碱,F:βRCH2CH2CO,epi-coprostanol,牛磺酸的含量下调;骨髓提取物中的乳酸、3-羟基丁酸、胆碱、葡萄糖的含量下调。给予四物汤后,以上各成分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有效逆转。结论:环磷酰胺所致血虚证的可能机制是导致机体脂肪酸β氧化功能紊乱、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破坏以及糖酵解功能失调。经典补血方剂治疗血虚证的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功能,纠正脂肪酸β氧化功能紊乱;稳定细胞膜,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调节糖酵解,促进机体正常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按照系统评价方法,以代谢组学和证候为主题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提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从代谢组学概念、中医证候、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等五方面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发现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代谢产物,并最终确认其所在的代谢生化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证候本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祥东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6,28(10):1515-1517
1植物代谢物组学的定义根据代谢物组学[1]的概念,植物代谢物组学简单的定义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代谢物组学。具体的说,植物代谢物组学研究不同物种、不同基因类型或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或受某种刺激干扰前后的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找出代谢变化的规律。植物代谢物组学研究意义重大:(1)通过研究不同物种的代谢产物,可以指导植物分类学,对植物进行更加合理的分类;(2)通过研究不同基因型植物的代谢物,可以发现新的功能基因,促进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同时还可以对转基因植物及其在食用方面的安全性进行代谢…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代谢组学的香山科学会议以来,代谢组学的中药研究和国内外合作交流活跃。中国工程院与天津市等在2007年召开的“环渤海生物医药发展前沿论坛”以中药代谢组学为主题研讨会展示了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的成就和问题,也看到代谢组学研究中医药的前景和艰巨性。《中国天然药物》杂志编辑部第二次组织了“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专栏,这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应用代谢组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方剂的近况、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技术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近几年,代谢组学作为继后基因时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凭借其科学的研究理念及先进的研究技术平台,通过对生物体整体代谢网络及机体内复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究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过程。对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体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与代谢组学及其研究优势,论述代谢组学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方向及代谢组学方法应用进展。结果: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原理与中医体质理论和诊疗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整体观及动态变化状态上具有相似性,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等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为探索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组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生物体代谢网络和整体内在代谢变化的组学,以此阐释药物作用机理及疾病发病机制,与中医学整体观有一定相似性。代谢组学技术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本文阐述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近年来在中医证候、中药质量及成分、中药复方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方兴未艾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医药和天然严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优势资源,在禾来我国创新趵物研发甲将占据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中药和天然产物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多组分协同、有机整合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的特殊性,给中药现代化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因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观思想的研究方法学体系而难以形成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代谢组学的诞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期诚邀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刘昌孝院士及长期致力于代谢组学研究的王广基教授、盛龙生教授分别从代谢组学与天然产物及中药研究、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方兴未艾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刘昌孝院士一语道出了我国中药代谢组学蓬勃发展的态势,期待本期“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专栏能对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代谢组学与维吾尔医药研究。主要阐述代谢组学与维吾尔医学之间的辩证联系;代谢组学与维医理论及其在维药作用机制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维医用药整体化和个体化原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个体化用药”思想相统一;并显示了代谢组学与维吾尔医病证早期预测之间的联系;也提到了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进行样品测定及结果分析时应注意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手段;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冠心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尤其在冠心病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技术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