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胆俞穴的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20名BMI在17.8 ~22.9范围的青年志愿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10人、女性组10人,应用MRI技术在横轴位测量胆俞穴的针刺深度,参考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计算.结果:①男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44±0.44)cm,安全深度是(2.58±0.3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3.35 ±0.43) cm,安全深度是(2.51±0.32)cm.②女性右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98±0.30) cm,安全深度是(2.23±0.23) cm;左侧穴位危险深度是(2.89±0.29) cm,安全深度是(2.13±0.23) cm.③男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 >0.05,女性两侧穴位危险深度比较P>0.05,提示男或女左右侧胆俞穴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④男性左右两侧穴位危险深度分别与女性比较P <0.05,男性与女性在针刺胆俞穴的危险深度上有差别,提示胆俞穴直刺时应注意性别差异.结论:应用MRI测量直刺胆俞穴安全深度,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哑门穴针刺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取得哑门穴针刺角度的安全范围。方法:取1120例MRI正中矢状位T1加权像,分别测量体表哑门穴至水平相对寰、枢椎椎间的连线与体表哑门穴至枕骨大孔后缘连线、寰椎后弓上缘连线所夹的角度,并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哑门穴安全针刺角度,男性为16.27±7.68~29.46±7.32度,女性18.46±4.81~33.61±7.83度。且向上斜刺的危险角度范围与头颅俯仰程度呈负相关,即头颅后仰角度越大,刺入枕骨大孔的危险角度范围越小。针刺哑门穴的正确体位是仰头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别测量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缺盆穴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为临床针灸医师提供数据参考,减少针刺意外发生,提高针刺安全性。方法:选取身体健康BMI指数在18~24之间的在读研究生志愿者40名,其中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各20人。使用鱼肝油胶囊标记缺盆穴在体表的位置,并进行MRI扫描,在所获得图像上测量直刺缺盆穴至脏层胸膜深度,以此深度乘以75%为安全深度,对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0.54±5.43)mm,安全深度为(30.41±4.07)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1.13±4.98)mm,安全深度为(30.85±3.74)mm。女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5.18±4.54)mm,安全深度为(26.39±3.41)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4.89±4.29)mm,安全深度为(26.17±3.22)mm。左右侧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差异性比较P0.05。针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性别差异性比较P0.05。表明男性组与女性组各自的左右两侧缺盆穴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无明显差异;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存在差异。结论:MRI技术为活体针刺穴位安全深度研究提供了安全、可靠、精确的数据,为临床针刺危险穴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哑门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取得哑门穴针刺深度的安全范围。方法 :取 112 0人MRI正中矢状位T1加权像 ,分别测量体表哑门穴至寰、枢椎椎间硬脊膜及体表哑门穴至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上缘间的距离 ,并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得出哑门穴安全针刺深度为 :直刺时 ,男性 <5 1 0 5± 2 0 2mm(1 5 3± 0 0 6寸 ) ,女性 <4 1 94± 2 0 2mm (1 2 6± 0 0 6寸 ) ;向上斜刺时 ,男性 <4 7 39± 1 88mm(1 4 2± 0 0 6寸 ) ,女性 <39 37± 1 81mm (1 18± 0 0 5寸 )。  相似文献   

5.
华佗夹脊穴与硬脊膜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迄今为止,关于夹脊穴的深层定位问题一直未能统一标准,故对该穴位群的认识和应用仍停留在传统定义和个人经验的水平上,在针灸医学从宏观向微观发展的过程中,对夹脊穴的针刺深度,角度做定性,定量分析已十分必要。利用脉冲电流的辐射效应,结合硬脊硬外麻醉技术等,对C5-L5夹脊穴进行了12000人次(患者)的操作实践,从而发现夹脊穴之所以能产生特定针感效应(或称夹脊穴-硬脊膜效应)的组织形态学基础是硬脊膜,就是说夹脊穴的深部定位应在硬脊膜,而不刺破硬脊膜为限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MRI测量承泣穴的解剖结构、针刺安全角度和深度,研究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根据BMI选择体型适中的青年志愿者,MRI扫描眼区横轴位(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和斜矢状位,测量针刺危险深度,以危险深度×75%作为安全深度。实验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承泣穴针刺的安全方向为直刺方向。②承泣穴直刺的安全深度为17.85 mm。③承泣穴的解剖结构左右眼比较无差异(P(0.05),男女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①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方向为直刺方向,安全深度为17.85mm。②承泣穴的血管变异较多,临床上针刺时应严格掌握针刺深度。③承泣穴针刺深度男女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丽 《中国针灸》2002,22(8):32-4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从颈椎病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的疾病。因其以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骨化带与其相邻的硬脊膜紧密粘连 ,并突入硬脊膜腔内 ,使椎管矢径缩减 ,造成脊髓压迫为特点 ,故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笔者从 1990年以来用针、灸、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治疗 17例 ,效果甚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小 4 1岁 ,最大 83岁 ;病程最短 9个月 ,最长 13年。根据颈椎侧位X线片及颈椎CT片得出 :椎管矢径狭窄率 2 0~ 30 %者 14例 ,大于 4 0 %者为3例。本病发展缓慢 ,病程长。初期以手指麻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膈俞穴的危险深度,探讨左右、性别、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与针刺危险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名成年志愿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各10人,将维生素E胶丸固定于双侧膈俞穴上,应用MRI断层技术测量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并计算其安全深度。结果: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为(53.7±6.8)mm,右侧为(54.8±8.9)mm,女性组左侧为(39.9±7.2)mm,右侧为(42.1±9.5)mm;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安全深度为(40.3±5.1)mm,右侧为(41.1±6.7)mm,女性组左侧为(29.9±5.4)mm,右侧为(31.6±7.1)mm。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在左、右侧穴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均明显大于女性组(P<0.05)。膈腧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男女存在差别。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风池、扶突穴位采用MRI和尸体断层解剖测量出针刺危险深度,计算出安全深度,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方法:(1)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筛选出研究对象30例;(2)用同身寸法取穴定位和标记,穴位进针点用医用胶布贴上鱼肝油;(3)在MRI断面上测量体表鱼肝油影像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4)筛选10例适中体型男性尸体,体表穴位定位,低温冷冻后用高速带锯切割,在断面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穴位体表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5)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斜刺风池、扶突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 MRI组与尸体组比较,P<0.05,具有差异.结论:适中体型男性斜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池36 mm,扶突14 mm.  相似文献   

10.
应用MRI测量大包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包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安全进针的参考数据,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人。MRI扫描通过大包穴体表标记点层面,在MRI图像上测量大包穴到壁层胸膜直刺深度。结果:男组危险深度左侧(20.47±2.61)mm、右侧(21.05±2.82)mm,安全深度:左侧(15.36±1.96)mm、右侧(15.79±2.11)mm;女组危险深度:左侧(18.33±3.27)mm、右侧(18.92±4.64)mm,安全深度:左侧(13.75±2.46)mm、右侧(14.19±3.48)mm。针刺危险深度性别差异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双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包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19.40±2.98)mm、右侧(19.98±3.89)mm;安全深度:左侧(14.55±2.31)mm、右侧(14.98±2.93)mm。MRI检查为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MRI定位下观察上脘穴的针刺安全深度和角度,为安全针刺该穴提供参考数据,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方法:选择BMI指数在规定范围内的成年健康志愿者,在MRI定位下进行观察和测量上脘穴的针刺深度和角度,安全深度≤危险平均深度×75%,安全角度≤危险平均角度-10°,通过SPSS18.0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脘穴直刺危险深度,男女各组间对比有差别(P<0.05),且男性直刺危险深度与BMI指数有相关性;其针刺危险角度,男女各组间对比无差别(P>0.05),且与身高、体重、BMI指数无相关性。结论:上脘穴直刺时要考虑男女性别和BMI指数的因素,在针刺危险角度方面无需考虑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参数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探究列缺穴对不同性别受试者ACA的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分为3组进行试验,分别为男女混合组30例、女性组15例、男性组15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1)男女混合: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2)女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Vd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5)。(3)男性: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10 min后,左侧大脑前动脉PI与行针时比较有所增加(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健康青年双侧ACA血流速度,其中女性结果明显优于男性。列缺穴可作为女性ACA缺血性疾病的首选治疗穴位。男性选穴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前言枕大神经是枕项部最粗大的神经,它的位置和项部主要穴位(如风池、天柱穴等)的位置关系如何,未见详细报导,我们特调查了此神经的体表投影,以供针刺时和其他诊治方面的参考。材料和方法男尸15具,女尸5具(共40侧),解剖观察了40支枕大神经的经过、体表投影和走向,用皮尺测量其与骨性标志的距离,和测量了其越过头下斜肌下缘处距离皮表的深度。用量角器测量此神经在寰椎后弓后结节旁经过中改变方向时所形成的角度(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MRI对关元穴的层次结构、针刺危险深度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针刺深度与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BMI指数选择健康青年20名(男女各10例),在关元穴用维生素E丸固定体表标记。应用MRI影像观测关元穴的针刺深度和角度。结果:所获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针刺关元穴的安全角度和深度以及与身高、体重及BMI的相关性。结论:男性与女性在直刺关元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上无差别。关元穴向下45°、向上45°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男女无差别。直刺关元穴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上肢麻木是以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酸困为主证,多见于女性,患者常于劳累或受凉后加重。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烤电、穴位注射等方法配合,治疗该病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0例中,女性45例,男性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单侧42例,双侧8例。本组均为X片颈椎骨质未见异常。2 治疗方法 取穴:肩(骨禺)、臂臑、手三里、手五里、四渎、外关、八邪,伴肩胛部酸困者加臑俞、天宗、秉风。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患肢屈肘置于身体上侧。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其中肩(骨禺)穴采用合谷刺法,即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2寸,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前、后两旁斜刺2寸,使针刺穴内的痕迹成鸡足状,最后直刺位留针;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耳针治疗颈性眩晕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性眩晕 ,多因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 ,椎动脉容易受到刺激或压迫 ,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针治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2例中 ,男性 4 2例 ,女性 5 0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2 1岁 ;病程最短者 3天 ,最长者 5年。所有病例均经X射线摄片或CT检查示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凸等病变 ;颅多普勒仪 (TCD)检查示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治疗取双侧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穴、印堂、四白、阳白以及百会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加权图像,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廉泉穴(CV23)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讨论。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人员56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廉泉穴(CV23)危险深度测量。结果 18~44岁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59岁组,三种体型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0岁组,瘦长型与适中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肥胖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中型与肥胖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病例中,廉泉穴(CV23)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的变化并无明显关系(P0.05),但是与罗氏指数的变化密切相关(P0.05)。结论廉泉穴(CV23)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没有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其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接力赛"电针法对女性腹部脂肪的影响。方法:30例腹型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减肥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接力赛"电针法,主穴选择滑肉门、天枢、外陵、水道、腹结、大横等,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对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进行测量,MRI扫描计算L4、L5、S3下缘及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腹壁脂肪厚度及L4-S3所有层面累积脂肪体积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电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MI,WC,L4、L5、S3下缘及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腹壁脂肪厚度减少值及L4-S3脂肪体积减少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腹壁脂肪厚度及L4-S3区间脂肪体积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接力赛"电针法可以有效减少腹型肥胖女性腹部脂肪,运用MRI评价腹部脂肪变化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测量三个年龄段及三种体型患者曲骨穴(CV2)针刺危险深度,并分析各自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35例,根据罗氏指数再将各年龄组分为瘦长型、适中型与肥胖型,取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危险深度。结果在不同年龄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其针刺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5岁组与45~60岁组相比较,P=0.112,18~45岁组与60岁组相比较,P=0.077,45~60岁组与60岁组相比较,P=0.496。在不同体型组的针刺深度比较中,其针刺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适中型相比较,P=0.79,瘦长型与肥胖型相比较,P=0.55,适中型与肥胖型相比较,P=0.509。但在所有患者中,曲骨穴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变化及罗氏指数的变化均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罗氏指数的升高,曲骨穴的针刺深度会随之增加,而曲骨穴与年龄和罗氏指数的回归方程为Y=0.2×年龄+23.80×罗氏指数-7.173。结论曲骨穴(CV2)的危险深度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曲骨穴(CV2)的危险深度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针刺天柱穴治疗急性腰扭伤2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6月~1999年10月,笔者采用针刺天柱穴治疗急性腰扭伤2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中.男性152例.女性48例;18岁~40岁者147例.40岁以上者53例;单侧腰扭伤者143例,双侧腰扭伤者57例。2 治疗方法 病人端坐.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扶按桌面,腰部放松。均取双侧大柱穴;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寸毫针.针身与皮肤呈90°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将针由浅层快速捻转插向深层,再由深层慢速捻转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紧按慢提数秒钟.病人顿感颈部酸胀沉重,酸胀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